周燕
班级管理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幼儿在园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有序、合理的常规是幼儿在园生活质量的保障;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是常规教育的本真;建立优良的常规制度,逐步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真正内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以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让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成长与发展,学会自主管理。我们分析了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实施了游戏化的幼儿自主管理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习惯。对于已有一年集体生活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环节非常熟悉,知道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每一个生活环节的要求也能在教师提醒下去遵守。
2.防范式、高控制的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是对行为内容的制定,明确了做什么,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它为什么这样做及怎么做。操作的偏差,使幼儿在常规教育中失去主体的意义。身处常规教育中的教师也时常困惑,处于“为”与“不为”困境中。一方面,教师为了有序开展生活教育活动,设法用各种“防范式、高控制”维护它的权威;另一方面,因幼儿自由发展的追求又使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常规。因而,常规教育就陷入了尴尬局面:高控制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高依赖则抑制幼儿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与构建,使幼儿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师会要求幼儿进餐时要保持四净(桌面净、地面净、衣衫净、碗里净)和三轻(说话轻、拿碗轻、搬椅子轻),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个别教师会强制幼儿吃下所有饭菜,虽然幼儿吃完了饭菜,但过程极不愉快。真正的班级管理是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的,幼儿能主动接受并形成内在的常规意识。
3.“伪自我管理”不是真正的自我管理。深入调查了几个中班后我们发现:教师注重在班级中培养几个能干的幼儿,模仿教师的言行,以“小班长”“小组长”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多数幼儿会把这些行为看成一种游戏,时间久了,若教师不严格监督的话,这种管理就无人愿意遵守。因为游戏的角色固定是那几个参与者。这种以幼儿来控制幼儿的行为,并没有实现将自我管理发展成幼儿的内在需要。
那么有一点就很值得去反思了:幼儿到底来幼儿园是游戏的,还是被管理的呢?游戏中幼儿当然是快乐的,那幼儿在被管理中有没有感受到快乐?
(一)生活活动中的自主管理游戏化策略
1.标记的游戏化。标记是常见的自主管理策略之一,如饮水处用箭头表示入口和出口,在幼儿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能引导他们有序地朝指定方向走;在洗手池边地上贴一条线,能帮助幼儿学会排队等待,不插队、不推挤;在睡觉的床前贴上鞋子的印记,提醒幼儿鞋子脱下后要摆放整齐;等等。这些标记虽说不起眼,但对幼儿学会自律、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标记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简短又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就增添了很多趣味性。例如:
漱漱口——手拿小水杯,嘴里喝口水,先抬头再闭嘴.咕噜噜呀漱漱口。
洗手歌——小宝宝,爱洗手,大家一起卷袖口,擦一擦,搓一搓,小手洗得真干净。
午睡歌——轻轻走进午睡室,脱下衣服折整齐,小被叠好床靠齐,环境整齐靠大家。
2.值日生制度的游戏化。中班幼儿可以开始尝试值日生制度。需要明确的是值日生不是来管理大家的(管理大家会让幼儿产生攀比和逆反心理),而是为大家服务的。教师根据幼儿人数,合理分配值日生的任务,力求给每位幼儿锻炼的机会。例如午餐时值日生摆放餐具,既锻炼了数学能力又培养了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传统的值日生制度由教师规定值日内容,幼儿没有选择性。教师借鉴幼儿自主游戏的模式,重新设计了值日表。将服务项目以图片形式呈现,幼儿一目了然,可根据自己意愿插牌选择值日的时间和内容。插牌的设置让幼儿有了自主选择权,适合刚刚接触值日生制度的中班幼儿。
3.自我服务的游戏化。幼儿的自我服务也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早晨来整理衣帽柜、擦拭自己的小椅子,午餐自己端饭、送餐具,午睡自己穿脱衣服,离园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
自我服务的游戏化可以结合标记法,例如制作幼儿一日活动图,在每个环节画出幼儿可以自我服务的内容;还可以用自我记录法,幼儿人手一份自我服务的记录表,做到了打勾。如果一周内都做到了,可以到教师那里换取一个小贴画作为奖励。
(二)游戏活动中的自主管理游戏化策略
1.区域活动的游戏化管理策略。区域活动包括游戏内容确定、游戏规则的建立,游戏材料的投放。教师应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的内容:“你们想玩什么?这个游戏怎么玩?”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商量规则的建立:“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玩游戏?活动结束后应该怎么办?有人不会玩怎么辦?”不断丰富调整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还需要什么?如果没有这个材料怎么解决?”把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幼儿有兴趣去玩,才能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维护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环境,自我管理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建立。
2.户外体育活动的游戏化管理策略。这里主要是指晨间锻炼。晨间锻炼时用热身图提醒迟来的幼儿主动进行热身活动;用小手环代表已经玩过班级必练项目;用规则图提示幼儿每个游戏的规则与玩法;用指定的音乐提示幼儿需要休息,等等。
(三)集体活动中的自主管理游戏化策略
1.活动过程的游戏化。集体活动时如组织过程不合理,幼儿会失去参与兴趣,就不会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因此做好二次备课很有必要。教师要明确集体活动的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增加几个游戏就行,而是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探究,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在活动过程中习得新经验。教师应在集体备课中对照《指南》,查找每一节活动的游戏精神体现,确保活动过程游戏化。
2.活动准备的游戏化。活动前准备不仅仅指教师的教具准备,也有幼儿的学具准备。学具准备可以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比如活动前就准备好画笔、纸、幼儿用书等学具,提前拿好放在桌子中间,有需要的时候幼儿直接取用,而不是等教师一样样地发给幼儿。这既节省了时间也让幼儿养成做准备的好习惯。
课程游戏化这个教育理念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和角度提出了“平等”的概念,换句话来说,班级管理不应该仅是教师的专利,幼儿更应该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正如魏书生老师所提出的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个性,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因人而异地给他们分配不同的任务,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事干,感受到自己在班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人人都去管理,人人都被管理,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为班集体负责,养成真正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更是幼儿内在品质的外在体现,我们应该积极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相关能力。
幼儿的自我管理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果将游戏和自我管理两者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自我管理,对于中班幼儿初步建立自我管理意识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