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梅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形成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那么,如何根据教材中不同的计算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1.“境”——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例如在巩固“十几减5、4、3、2”的减法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12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紧接着动态演示老鹰抓小鸡的画面,根据老鹰抓的结果,学生列出算式。这样通过创设的老鹰抓小鸡的情境,学生在全情投入老鹰抓小鸡的过程中巩固计算,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2.“动”——选用游戏,培养兴趣
“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游戏“找朋友”,以找朋友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找呀找呀找朋友,4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4的朋友在这里。这样一来会使相对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多样的计算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口算、心算、笔算都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特点,可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1.重视口算教学,培养口算的习惯。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口算教学和口算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每天的数学课,我都要坚持2分钟的口算练习,练习时要做到算理明确、思路清晰,并适时调整口算的速度,确保口算的准确性。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加强估算训练,形成估算意识。
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长期接触精确计算,很多学生不接受估算,他们甚至认为估算没有必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学的课程资源,适时加入一些估算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优越性,使其逐步形成估算意识。
三、培养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們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3.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