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制优越性逐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阶段,除了要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并具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而数学又是一门依托于理解和分析的逻辑性学科,所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且知识点庞杂,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此,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寓教于乐地学习,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导出数学知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魅力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数学和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关键点,为数学和生活实践搭建桥梁,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变得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课,教师如果单纯拿出模型给学生讲解图形,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讲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如门、窗、钟表、黑板等,然后引导出数学知识点——什么是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向学生提出疑问:教室里有哪些图形?墙面上都有哪些图形?墙面上的图形每种各有多少个?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积极思考,课堂氛围会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
二、挖掘生活素材,拓展教学资源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留意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时通过生活隐藏的数学知识引出知识点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小数”时,教师可在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并记录下来,第二天讲解小数这个知识点时,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观察对小数有了基本的认识,理解和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数学学习不仅是单纯地课本学习,还可以通過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保持持续的新鲜感。
比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公交车上下车的片段,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学生通过小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到生活中隐藏着的数学问题,对简单的数学运算应用题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学习起来更有趣味性,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同样,教师也可以在户外进行生活式教学,带领学生走进公园,让学生在公园门口观察进出的人群,然后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四则运算应用题的编写,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数学问题,带着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能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积极实践,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学生在学习过数据收集、面积计算等数学知识后,在生活实践中就可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家里需要进行装修,可以陪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询价并做好统计,爸爸妈妈可以根据统计表选择装修公司。在爸爸妈妈想要买瓷砖铺地面时,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家里地面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面积计算,然后根据面积计算出需要购买多少瓷砖,需要花费多少钱。当学生在生活中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后,不仅有成就感,而且会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更有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的产物,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趣味课堂,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真正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参考文献】
[1]曾梅瑛.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4(17):50-50
[2]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
[3]李俊莲,甄效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0)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