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护理模式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10-05 11:41张婉姜敏孙莉薛楠崔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

张婉 姜敏 孙莉 薛楠 崔倩

【摘要】 目的:探讨专案护理模式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与B组(n=40),B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干预,A组采用专案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A组干预后情绪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干预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B组,CN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专案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 专案护理模式; 情绪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9.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9-0-02

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为特点,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发病后常会伴随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行动,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1-2]。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病痛折磨,易出现情绪障碍,不利于后期康复[3]。专案护理模式是以科学方法为基础,运用有效资源针对性的达到目标。研究发现,专案护理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患者在治疗、护理中的某些问题能够较好解决[4]。因此,本研究探讨专案护理模式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2)处于恢复期。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障碍;(2)合并精神障碍;(3)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4)依从性差;(5)中途退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与B组(n=40)。A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57.98±3.21)岁;病程14~29 d,平均(15.76±1.17)d。B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5~76歲,平均(57.40±3.72)岁;病程15~25 d,平均(15.59±1.31)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B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干预,包括规范治疗、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康复护理等。

A组采用专案护理模式干预,(1)成立专案护理小组:组员包括神经内科医疗组长、护士长、责任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专案康复计划。(2)饮食指导:由营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食谱,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保持每日适宜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禁止食用油腻、辛辣食物。(3)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及病情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并交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监督。上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双手握紧,将拇指充分向外展,并尽量向前伸直双臂,做到臂挺肘伸,指导患者用健侧的手拉动患侧手臂进行被动训练,并进行按摩。下肢训练,指导患者使用健侧手握住床架上方,并使用健侧下肢力量让患侧下肢上抬,使得患肢能够离开床面。腰部训练,指导患者向前方举起双臂,双手握紧,与身体垂直,指导患者翻身,向右侧翻身时保持右下肢在上,向左侧翻身时保持左下肢在上。吞咽训练:对于伴有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可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闭口、伸缩舌头等动作,并鼓励患者闭口后鼓腮,然后缓慢呼气,每天运动3次,每次5~10遍。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沐浴等。结合上下肢的训练,注重移动能力及利用残存的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AS Cronbachs α系数为0.891,效度为0.920,SDS 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效度为0.837,评分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6]。(2)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0~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7]。(3)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简表(FM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3级评分法,评分0~66分,评分与上肢运动功能呈正比[8]。(4)采用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量表(CN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总分1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呈负比[9]。(5)参考相关文献[10]自制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情绪障碍比较

A组干预后情绪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CNS、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A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CN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A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遗留的躯体功能障碍是导致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情绪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1-12]。

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实施适宜的康复护理能够使身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13-14]。专案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等制定的具有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实时进行调整及优化,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15-17]。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干预后情绪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说明专案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A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CN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提示通过专案护理可使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也随之有效提高。A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说明通过专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情绪障碍,提高身心舒适度,使患者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综上所述,专案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伍雪芬.护理专案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107-108.

[2]吴国秀.护理专案对降低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鼻胃管拔管的影响[J/OL].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5):128-129.

[3]杨新娟,金桃玲.护理专案对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9):2963-2965.

[4]赖丽萍,胡荣亮,黄文凤,等.ICF理念下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6):11-15.

[5]李金梅,周长美,张伟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2):171-175.

[6]卜秀群.护理专案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8,39(3):571-573.

[7]高磊,李建华.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雜志,2017,4(64):12568,12572.

[8]宋欣芫,郝洁,肖莉,等.护理专案改善在提高门诊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6):692-697.

[9]吕荣涛,郭娟,马静,等.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20-22.

[10]苏茜,刁新新,苏慧丽,等.阶段性干预下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能力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9-72.

[11]邬要芬,梁柳颜,幸敏清,等.护理专案对癌痛患者爆发痛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128-131.

[12]刘沙鑫,王凤怡,于宏玲,等.心理社交干预对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2016,31(4):296-297.

[13]王红斌,彭小平,徐健,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7):914-916.

[14]黄志萍,苏娅,陈秀红,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663-2665.

[15]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等.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2):120-121.

[16]梁颂游,冯冬梅,代娟,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情绪的康复作用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5):2901-2905.

[17]祁丽丽,胡亚妮,来海欧,等.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61-762.

(收稿日期:2019-02-25) (本文编辑:李盈)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