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护理与安全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安全的影响

2019-10-05 11:41吴晓芬李建英林华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预见性机械通气

吴晓芬 李建英 林华英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ICU 65例机械通气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6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主的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途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后生命体征参数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在转运途中,研究组发生导管脱落、呼吸机障碍、心律失常、输液装置脱位等不良事件的例数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家属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各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主的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外出检查转运中,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保证转运过程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安全护理; 预见性; ICU; 机械通气; 外出检查转运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9.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9-00-03

ICU收治的患者大多发病较急,病情危重,进展较快,对其使用机械通气可以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同时降低患者呼吸功能消耗,缓解呼吸肌疲劳感,有利于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医疗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对ICU患者的大部分医疗检查可以在病房内部进行,但是对行特殊治疗,需要CT、MRI进行辅助诊断的患者需转运至相关科室进行全面检查,而在临床工作中,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容易出现脱管、呼吸机障碍、患者生命体征参数不稳定等风险,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所以在转运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13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其外出检查转运安全性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ICU 65例机械通气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6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CT、MRI等外出检查,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2.2±3.4)岁;ICU入住时间2~5 d,平均(3.6±1.2)d。研究组患者年龄25~75岁,平均(42.9±3.5)岁;ICU入住时间2~6 d,平均(3.8±1.5)d。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在转运过程中给予其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的监测,导管的维护,呼吸机的维护等措施。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主的安全护理模式,包括如下措施:(1)转运前。①护理人员结合转运患者常出现的不良事件,在转运前进行安全准备及事先预测,将不良事件列出,并针对性的制定处理方案,保证转运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3];②评估患者病情,对其生命体征包括血氧、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对于达到转运条件的患者可实施外出检查转运,建立健全相关转运安全管理制度,梳理转运流程,做好转运风险应急准备,在对患者实施转运前应提前告知家属转运的必要性及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获得家属的同意,尽量减少医护纠纷;③提前与转运科室沟通,开通绿色通道,并告知转运科室患者的病情状况,使其能做好充分的接收准备,转运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重点固定,防止转运过程中气道位置移动造成堵塞等情况,检查患者导管的固定情况,对呼吸机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准备好备用氧气瓶,准备好急救药物[4]。(2)转运途中。①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患者头侧站立,便于及时施加抢救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做好呼吸机的运行监测,在出现报警提示后立即进行相应的救护措施,在呼吸机出现故障时进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辅助患者通气;护理人员还应保证各导管不发生扭曲、打折,防止出现脱落;保证转运途中转运车的平稳,避免发生过大的震动,避免转弯幅度过大,防止患者出现坠床[5];②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保持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避免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向其介绍转运途中的各种操作,消除其紧张情绪;③转运至相关科室后,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协助其对患者实施检查,对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协助医师进行及时的搶救处理[6]。(3)转运后。护理人员在转运结束后详细填写转运记录单,对于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召开科室内部小组会议,对其集中讨论,完善相关操作,使转运流程更加

流畅[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参考周刊[8]研究中的自制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共包括4个维度,即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质量、护理管理,各项均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护理满意度越高,得分越低,提示护理满意度越低。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导管脱落、呼吸机故障、心律失常、输液装置脱位等。

患者生命体征:转运前后分别测量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含量(SaO2)、心率、舒张压、收缩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预见性机械通气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