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影响

2019-10-05 11:41孙福玲李兆秀王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理护理

孙福玲 李兆秀 王倩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精神障碍患者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住院患者256例,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病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结果:MECT开始后30 m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02%(41/256),包括频发室性早搏14例,室性二联律8例,室性三联律4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QTc间期延长7例,心脏骤停1例。其中MECT开始后5 min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28%(34/256)。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心理护理能降低MECT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心律失常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9.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9-00-03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rrhythmia in Mental Disorders Treated with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SUN Fuling,LI Zhaoxiu,WANG Qi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19):-7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ng arrhythmia in mental disorder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56 inpatients who received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8,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sequential order,12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sychiatric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psychiatric nursing.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proportion of arrhythmias occurred within 30 min after the start of MECT was 16.02%(41/256),including 14 cases of frequ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8 cases of ventricular bigeminy,4 cases of ventricular trigeminy,7 cases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7 cases of prolongation of QTc interval,and 1 case of cardiac arrest.Among them,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ithin

5 min after the start of MECT was 13.28%(34/256).The rate of arrhyth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bin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in the process of MECT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rrhythmias

First-authors address:Rizhao Mental Health Center,Rizhao 276800,China

無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精神科临床常用的一种很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它利用现代麻醉和肌肉松弛技术,给大脑以适量脉冲电刺激后诱发大脑皮层广泛性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促进脑部代谢重新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是精神科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精神科临床[1-2]。当患者行MECT时,由于其交感神经系统在受到电流的刺激时会出现异常的兴奋,因此其血流动力学也常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如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及QTc间期延长等[3-4],但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出现心律失常时及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通常不会发生严重后果。既往有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用于电休克治疗不同阶段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5-7]。本文主要探讨MECT过程中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标准:(1)疾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2)年龄≤65岁;(3)符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1)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禁忌证;(2)入院时心电图检查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入组256例,其中男136例,女12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患者年龄17~60岁,平均(35.00±6.25)岁。对照组中,男69例,女59例,年龄(35.00±6.78)岁,病程(3.10±0.65)年;观察组中,男67例,女61例,年龄(35.10±5.62)岁,病程(3.12±0.7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MECT方法 采用美国醒脉通治疗仪,所有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必要的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术前6~8 h禁饮食、排空大小便,首次治疗测量体重,治疗前30 min测量T、P、R、BP,治疗时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0.9%氯化钠注射液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根据患者心率情况静脉推注阿托品,依据患者体重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后快速给予氯化琥珀胆碱静推,以达到睫毛反射迟钝,呼之不应状态为宜,后给予面罩加压给氧,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头。治疗师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通电剂量进行治疗,通电及抽搐发作结束后给予加压给氧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复苏室,由复苏室的护士继续心电监护、管理气道、必要时吸氧,床栏保护,防止患者出现谵妄和躁动不安发生意外,等待患者完全苏醒后由病区护士护送回病房,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

2 h后给流质饮食,观察进食进水情况及不良反 应,防噎食窒息。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给予MECT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如术前6 h内必须严格禁食禁水,必须去除义齿及各种饰品。术中配合,比如静脉通道的建立,麻醉和肌肉松弛以及改善心率药物的注射等。治疗过程中床旁护理。术后必须等待患者完全清醒并得到医师许可后方可离开治疗室。术后2 h方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平时的生活护理,入院健康教育等。

1.2.2.2 观察组 在MECT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如下: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为护士要理解、同情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仔细研究患者的心理需要。护患关系的建立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其次,护士应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待患者急性期症状控制后,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疾病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有沮丧、绝望心理的患者,应多关怀、体贴、鼓励,争取患者家属和朋友的积极支持,鼓励和帮助患者共渡难关。再次,做诊疗检查和护理操作前,护士向患者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适应程度,有利于做好诊疗护理工作。比如术前介绍MECT治疗原理、方法、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MECT术中及术后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担心等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紧张、畏惧等心理状况,予以有效的心理安慰,有利于治疗顺利完成。

1.3 观测指标

心电监护持续到治疗开始后30 min。监护仪的心电设置为出现心律失常时自动报警并打印记录。根据其记录数据挑选出室性心律失常、QTc间期延长及心脏骤停等。其中室性心律失常以陆再英等[8]主编内科学中诊断标准为依据,包括单个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ECT前后256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MECT开始后30 min内发生心律失常41例(16.02%),其中MECT开始后5 min内发生的心律失常34例(13.28%),在MECT开始后10~30 min新发生的频发室性早搏1例,室性二联律2例,室性三联律0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QTc间期延长3例,具体发生心律失常情况,见表1。

2.2 MECT过程中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在256例MECT患者中,发生、未发生心律失常分别为41、215例,其中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患者接受MECT时,由于其交感神经系统在受到电流的刺激时会出现异常的兴奋,常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室性)及QT间期延长等,在治疗前严格的风险评估及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心电异常,通过对症处理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文献[9]报道,一些合并有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肌梗死、高钾血症及阿托品诱导的心动过速)的患者在接受MECT的治疗后,出现了致死性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杨文丽等[10]研究报道,MECT治疗的不良反应是导致MECT疗程中断的主要原因,其中安全风险排前三位的是气道阻塞(25.9%)、心律及血压异常(22.4%)、烦躁谵妄(10.3%)。

张泽健[11]的报道发现MECT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2%,本研究结果与其接近。黄健强等[12]研究发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使QTc延长,可能增加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本研究也发现,MECT過程中出现QTc间期延长者7例,占全部心律失常事件的17.1%。

很多原因可引起心律失常,包括MECT本身,患者躯体情况及服药情况等。另外,在MECT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会影响心律失常发生,比如患者出于病情或对治疗本身的一种焦虑、紧张情绪可能会引起心率增加,进而和其他因素产生协同效应导致心律失常。本研究显示,除了常规护理外,通过给予MECT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MECT治疗的安全性。

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心理治疗,而从护理的角度讲也离不开心理护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有利于降低MECT过程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第一,严格执行治疗前访视制度。对适应证、禁忌证严格进行筛查,特别是心脏、肺脏、肝脏功能障碍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在通电后易出现心脏尖端扭转型室速,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第二,术前加强心理疏導,做好心理护理:对治疗过程的麻醉过程和通电情况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必要的讲解,让患者明白MECT是无痛苦、相对安全的,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第三,加强基础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饮食是否正常,血压是否平稳,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及时与医生做好沟通,积极控制血压。第四,注意气道维护和管理。如:气道未完全打开,致使患者缺氧,血氧饱和度过低,致心率加快,或出现异常心律,严重时甚至心脏停搏。给氧气不及时或氧流量过低,致使血氧饱和度降低,致使患者出现缺氧,继发心跳加快、异位心律、甚至心脏骤停。第五,增强MECT术后人文关怀。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患者意识从无到有逐渐恢复,此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躁闹的情况,需要给予患者言语安抚、提醒、肢体触摸安抚及必要的搀扶,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以减少患者躁动不安,降低氧耗量,继而减少缺氧对心脏的刺激,从而减少了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第六,保证治疗环境符合要求:保持治疗环境清洁、整齐、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尽可能减少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减少不良情绪因素对心脏的刺激作用。第七,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时发现心脏不良事件,迅速、正确处理发生的心律、心率、血压等异常情况,对预防心脏恶性事件发生至关重要。因此,MECT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患者意识恢复前,护士不得离开治疗床边,患者的一切情况应完全处在护士视线之内,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迅速及时配合治疗师、麻醉师进行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项高风险技术,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术前的准备充分是治疗完成的良好基础,治疗过程中的气道管理、氧气的供给、不良事件的及时发现处理及汇报,术后对患者的仔细观察、和蔼的言语安抚、必要的保护约束、适当的心理疏导是治疗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伟,周卉,姚苗苗,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3):238-240.

[2]任艳萍,姜玮,李艳茹,等.不同刺激电量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8):713-717.

[3]李丽娟,胡瑶,吴彦.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引起迟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报告分析[J].上海医药,2018,39(11):40-41.

[4]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5]朱园,张燕红,王兆芹,等.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4):1296-1297.

[6]王海红.对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3):266-267.

[7]石丽杰,张威,庞娜,等.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127-128.

[8]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211.

[9] Koga Y,Mishima Y,Momozaki M,et al.A case of 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mmediately following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a depressive patient[J].J Anesth,2011,25(4):595-598.

[10]杨文丽,武克文,张玉涛.影响MECT治疗疗程的原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25-1627.

[11]张泽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麻醉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6):55-56.

[12]黄健强,黎雪松,黄炜,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Q-Tc、Q-Tc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1):36-38.

(收稿日期:2019-06-20) (本文编辑:郎序莹)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