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晖
【摘要】以初中数学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建立分析及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利用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把问题和实际进行结合、创建探索性问题情境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问题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建教学模式,并通过合理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使学生可以准确地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建立分析及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有效建立问题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设想可能遇到的场景,并设想如何进行应对。比如,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列出一个预习纲要,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指引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思考。在大纲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提升预习效率。在指引学生完成预习以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效果,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模式,把该节课的重点知识融入到问题中,指引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进行思考和理解。由于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已经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预习,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简单的進行一个课前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展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如x2+5x-11=0,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该方程的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谁可以总结一下这个方程的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该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最高的次数为2。然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进行归纳,即为ax2+bx+c=0。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该一般式中,a可以为0吗?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以了解到a不能为0,若a为0,那么该方程就变成bx+c=0了,就不属于一元二次方程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要讲解内容的关键点,巧妙设置问题,从而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知。合理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扎实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部分学生对于“任意四边形中心点进行连接,得到的图形都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在相关习题中经常出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四边形,并找到其中点进行连接,提问学生:“得出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证明?”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以后,可以发现,在连接四边形的对角顶点时,得出2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原理,了解到自己连接点的两个重点线段平行第三边,进而证明两个中点线段相互平行,从而得出为平行四边形。
再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若干个三角形,其中只有2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几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是哪几个?”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正确找出其中的全等三角形。教师继续提问:全等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最后,教师指引学生学习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把思考转变成为一条路线,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把问题和实际相结合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作为基础,把问题和生活进行结合,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情感上和意识上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讲解“概率初步”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和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熟练掌握和应用概率。比如小明和小华在玩飞行棋游戏,小明连着2次掷出的数字为5,那么在下一次投掷时,小明投出数字5的概率会变小吗?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经过讨论和研究后,学生们得出了2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为会变小,该部分学生觉得第一次小明投出数字5的概率为1/6,第二次概率为1/6×1/6,以此类推,所以投出数字5的概率会变小;另一种为不会变小,该部分觉得小明每次进行投掷的事件属于相对独立的,因此每次投资时,得出数字5的概率都为1/6。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引,告诉学生们第二种想法是正确的,由于骰子没有记忆,小明每次进行投掷时,都属于独立事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概率,为学生以后解答该部分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四、创建探索性问题情境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他们经常把自身当作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对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发现,从而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圆”时,教师尽量避免讲解相关公式的起源和形成的原因,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出现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把如何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如圆心和圆边距之间存在什么特点?如何在计算中应用圆公式?通过这样的问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立问题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其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并且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创建问题教学模式,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真正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基华.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53.
[2]林锋.基于问题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6):40.
[3]吴健.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4]李平.中学数学“问题学导”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其教学模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