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立彬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小历史”对于历史教学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源于教材脉络式的简单叙述,整体框架比较完整,但是缺少鲜活生动的细节内容,使历史教材充满“骨感”。结合时代的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改革都在不断深化,改革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总体而言,历史教学改革主要牵扯到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式的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因此,如何理解历史细节,如何选择、运用“小历史”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历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6-077-1
著名学者叶小兵教授曾指出“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受各个方面的制约,高中历史教材只是勾勒出大体的知识脉络。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小歷史”丰富历史教学,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小历史和大历史”
赵世瑜教授在《小历史与大历史》一书中称“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性的、地方性的历史;也是那些”常态的“历史,日常的、生活经历的历史,喜怒哀乐的历史,社会惯制的历史。”而“大历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历史,比如改朝换代的历史,治乱兴衰的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的历史等等。”受教学难度和深度的制约,高中历史教材只是勾勒出大体的知识脉络,展现出来的也只是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内容,即所谓的“大历史”。但是大历史往往是抽象宏大,缺乏历史的温度,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其加以补充。大历史呈现了历史的骨骼,小历史则构成了历史的血肉。
二、“小历史”丰富教学内容
补充“小历史”,以小切口,透大背景。以一两件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命运来突显出整个历史大背景,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趣味性。如《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虽然教材的结构清晰,但是枯燥的背景知识和发展过程中聊聊数语的表述,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补充一两个典型的事例会更加直观。如把荣氏家族创办的南洋烟草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展现出来,与各个时期的时代特点相契合,更能增强学生的理解。
再以洋务运动为例,作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求运动,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时代性,单纯的洋务运动并不复杂,但是结合近代历史的知识背景,把其放在世界工业化及中国近代的浪潮中考察便会深刻得多。同时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在近代化过程中新旧人物及其思想的碰撞与角力,最终汇集在短短三十年间。初学洋务运动,只不过从它发生的原因、目的、过程、实质、结果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但是这些不足以解释该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单纯地一句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是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洋务运动的含义和实质。因此需要补充许多该时期的细节知识作为背景。从思想方面来看,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但是“中体西用”这个词的出现及被广泛接受则是到了1895年之后,尤其在1898年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详细阐述,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但是中体西用的概念才出现,这是学生迷惑的地方。但细细思考之后,便会理解,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但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消失,只是在这个时期作为一种保守的思想派别同维新派对抗的产物。本质上这种思想仍然属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洋务思想相同,因此也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思想未发生变化,但是时代不同了,原来属于比较先进的思想现在变得落后了。
三、“小历史”改变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发动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选择与讲解的过程中来,“小历史”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以高中历史必修二地18课为例,罗斯福新政,人教版教材非常简洁的把罗斯福上台执政的过程,面对危机进行改革的措施及影响等内容展现出来。全文重点在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依照新政内容的条目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只负责其中一点,主要工作是课下时间,利用网络等资源来搜集相关一点的细节知识来补充说明该措施实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经过几天时间的搜集与整理,最终由小组长在课堂上把该知识点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并做好补充说明,限制时间。课堂上教师只是课堂掌控者,真正的主角变成了学生。这种办法的关键在于通过发动学生,挖掘历史细节,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经过教师的掌控与整合,依然能够达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学科因学科特点的不同,在教法的选择上也会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便是一个学科里,因不同章节知识特点不同也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因此,尊重学科的差异化,尊重知识的差异化,选择合适的教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知,历史细节的魅力会在无形之中牵引着学生,通过不断的挖掘,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参与课堂展示与讨论,参与历史结论的思考与总结,真正打破传统授课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历史”深刻影响着历史教学,丰富着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方式和思维。可以说,细化的历史影响着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与此同时,细节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出于对现状的考虑。当然,在展现历史细节的教学过程中,还牵扯到各个方面,教学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个方面的简单变化,需要的是不断探索与研究,即使困难重重,历史教学改革中,重视历史细节的展示都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细节的重要[N].历史教学.
[2]张宏杰.注重历史细节,深化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9.3.
[3]林成荫.史料教学法:丰富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07.12.
[4]钟红军.新课程在新课堂——钟红军历史课堂教学实录[M].岳麓书社出版社,2007.6.
[5]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M].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