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晓晓 黄婷 陈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手术患者的麻醉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
1月-2018年9月于本院就诊老年ACS手术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麻醉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2.69%(字2=4.265,P=0.039);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63.46%(字2=3.873,P=0.049)。结论:老年ACS手术患者采用麻醉护理的护理方法较传统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患者; 麻醉护理
Study on Anesthesia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RONG Xiaoxiao,HUANG Ting,CHEN 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3):0-09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nesthesia nursing method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Method:A total of 104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ACS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5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nesthesia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5.38%,lower than 32.69% of control group(字2=4.265,P=0.039).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0.77%,higher than 63.46% of control group(字2=3.873,P=0.049).Conclusion:The nursing method of anesthesia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S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which is worthy of vigorous promotion.
【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lderly patients; Anesthesia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Hubei Aerospace Hospital,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3.022
急性冠狀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改变及表面破损引起血栓形成的严重心脏缺血事件[1],主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体力工作逐渐减少,高脂高糖饮食愈发普遍,导致肥胖人口增加,其中年龄增长是ACS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2],发病趋势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ACS而导致的猝死率占首位[3],对于此类患者,近年来临床上普遍采用早期干预的治疗方法,尽快充分打开病变血管通路,挽救心脏循环,预防脑部缺氧,从而挽救生命[4]。但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高,其冠状动脉病变多弥漫,部分存在钙化、变脆等症状,且常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5-6],增加治疗与护理难度,治疗前常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通常麻醉药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抑制,使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神经反应变得迟缓,且抑制作用为可逆作用,对于老年患者采用此种麻醉存在个体差异,年龄较大者机体拮抗力较低,常存在一定风险[7],因此成功的麻醉护理对患者预后与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本院就诊老年ACS手术患者10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本院就诊老年ACS手术患者104例。纳入标准:年龄60~90岁;24 h内胸痛、胸闷、心律失常、贫血等发作,并伴有典型血清酶学变化或ST-T改变。排除标准:妊娠期妇女;48 h内应用过溶栓药物;具有抗凝禁忌证,并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合并感染、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8-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护理。入院后,询问病史、及时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基本情况的基本检查。告知患者术前12 h进食、4 h禁水,简要向患者陈述检查步骤与不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麻醉护理。
1.2.2.1 全麻前的护理 (1)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并进行评估,及时与患者沟通,详细且耐心解答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疑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使患者对手术及全身麻醉不再恐惧,消除抵抗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手术与术后护理,同时积极取得患者家属信任,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间的默契度,多方面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麻醉苏醒后的各方面不适症状及术后护理如拔管等护理方式,加强患者陈述性记忆,防止患者麻醉苏醒后遗忘,减少患者术后护理不适感。
(2)麻醉前各项护理:查阅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的情况并及时将患者术前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询问患者及家属食物与药物过敏史,及时调整,为防止术中出现误吸导致窒息等意外发生,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应12 h禁食、4 h禁水,麻醉前应及时取下假牙及其他饰物等[10]。(3)开放静脉通路: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且患者常存在血管壁薄壁脆,血管硬化等不良因素,为保证手术期间正常进行输液,及时开放静脉通路,护理人员应及时放置静脉留置针并连接好三通,便于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用药、及时保证循环通畅及出现不良症状及时进行抢救。(4)术前麻醉准备:全麻前应备好麻醉盘,麻醉药品,急救药物及器械,麻醉剂及吸引装置等。协助麻醉师术前检查器械工作情况及时排除故障保持气源供应顺畅,积极做好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准备,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安全性[11]。
1.2.2.2 全身麻醉中的护理 (1)术中护理:协助麻醉医师安置好患者麻醉体位,使患者头部后仰,肩部略微抬高,全程跟随患者,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与鼓励,给予患者精神上支持,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抗拒心理。插管时应注意暴露声门处,固定并及时检查导管插放位置,直至麻醉成功完成。全程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及补液量等各项数值,出现突发状况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并给予相应调整与治疗,确保术中麻醉万无一失,降低风险发生率。(2)用药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对常用的麻醉药物存在高敏感性,且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要做到缓慢平稳输入,相比于年轻人群体老年患者在使用芬太尼、阿芬太尼、异丙酚等药物时,用药剂量应相对减少20%~30%,防止术中意外发生。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时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增,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准备好相应用药以防意外发生。老年患者通常存在血容量不足等情况,且循环功能较差,通常难以接受大容量快流速的輸液,此时应要求护理人员在减慢输液速度的同时保持患者体位不发生较大改变引起血压波动,手术期间全程监护并记录。(3)术中操作护理:术中加强监护老年患者皮肤及软组织等受压引起缺血性损伤,因年龄情况,多数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术中更换体位时应小心谨慎,防止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由于神经系统麻痹导致患者泪腺分泌泪液能力降低,术中应及时进行补液防止损伤眼睛。
1.2.2.3 麻醉后护理 麻醉苏醒期是整个麻醉过程最危险的阶段之一,由于麻醉药物的失活,伤口及气管插管刺激所带来的不适,导致患者易出现情绪波动,此时应备好吸引器、通气管及必备药物等。(1)拔管前:由于患者麻醉药效失活,切口疼痛,气管插管刺激使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首要保证患者护理循环的稳定,操作要轻柔舒缓,在维持患者情绪的同时,进行呼吸道清理并行吸痰处理,处理时长不超过15 s最佳,在处理好呼吸道时,护理人员掌握正确时机进行拔管,拔管后应及时行呼吸面罩氧气吸入操作,防止患者缺氧,对于血压心率变化较大者,应及时给予相应拮抗类药物,并对患者进行固定防止坠床,去除并擦拭患者身上污染物,保持在22~24 ℃,盖好被子进行保暖。(2)拔管后:密切监视患者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如发生呼吸道内痰液阻滞,应及时清理并进行呼吸面罩吸氧操作,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回病房时,应随身携带简易呼吸皮囊等急救物品,详细向患者家属交代麻醉后的各项注意事项,并进行严密监护,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3)术后并发症的处理:①低氧血症的处理,部分患者麻醉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其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给予氧气面罩氧气吸入,密切监护患者血氧饱和度,若患者出现肌张力降低情况应及时注射阿托品等相应拮抗剂,若患者通气不良,采用常规操作无法纠正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应进行气管插管等机械通气[7]。
②患者躁动的处理,由于患者麻醉药物的失活,创口的疼痛及尿意刺激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出现躁动,首先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固定,防止其坠床,其次,遵医嘱服用芬太尼等镇静剂药物处理,若患者无法自主排尿,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导尿,并时刻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③疼痛处理,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同时并给予氧气面罩吸氧。④术后低温处理,由于患者年龄较高,新陈代谢相对较慢,术后易引起术后低温,从而导致患者切口愈合缓慢,感染率增加,严重可导致各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术中的冲洗液进行加温处理保持40 ℃左右,防止老人低温的发生[1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13-14]。
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68~89岁,平均(76.00±5.63)岁,体重48~76 kg,平均(66.00±6.23)kg,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试验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65~87岁,平均(75.00±6.79)岁,体重49~75 kg,平均(64.00±6.69)kg,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的3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65,P=0.039),见表1。
2.3 兩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80.77%,高于对照组的6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73,P=0.049),见表2。
3 讨论
AC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常见于老年男性或绝经期女性,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缺血坏死,造成心脏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15]。临床上分为STEMI、NSTEMI及UI三型,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等,可有心绞痛的症状[16]。若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ACS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的改变引起心脏缺血导致疾病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发展,高脂高糖饮食愈发普遍,因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越来越多患者为老年患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年龄增长,运动减少均与发病有关[17-18],其中采用手术治疗是最为根本的治疗手段,但手术时常采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虽采用此种麻醉方式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及质量,但老年患者在采取全身麻醉后易出现不良症状与术后并发症,因此采取相应的麻醉护理十分必要,在不降低手术效率的情况下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减少伤害,有效提高患者预后[19]。
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其中存在诸多不足,如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实质性沟通,无法消除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情绪,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感受,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抵抗情绪或发生意外,术后缺乏观察,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救治,影响检查后的预后效果,影响恢复情况。
本研究在ACS中采用麻醉护理的护理方法有诸多优点,如检查前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耐心且详细的解答患者疑问,让患者清楚治疗原理与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手术效率[20]。在手术中,调整体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位置,保持温暖的温度,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感,术后及时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告知患者术后各种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发生应如何应对,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63.46%(P<0.05)。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麻醉护理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同时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心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秋阳.手术室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和心理舒适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4):67.
[2]刘素琼,陈玉.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6):1021-1023.
[3]吴卫东.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6,11(50):100.
[4]李琼.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5-137.
[5]王艳.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
[6]胡燕.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224.
[7]薛倩,苏娜,熊演梅.麻醉复苏期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92-4293.
[8]付显芬,王绍芬,黄灵容.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2):184-185.
[9]黄哲燕,姚晓琴.全麻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227.
[10]吴佳燕.麻醉复苏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6,29(34):199-200.
[11]田晓培,任景怡.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6):431-435.
[12]彭瑞君,梁茜,杨希立.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2018,13(1):27-30.
[13]周建华,吴慧慧.ACS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63-664.
[14]范继红,胡桃红,贺威,等.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31-35.
[15]范吉利,尚文涛,周元松,等.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PCI围术期的安全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6):1239-1241.
[16]周忠泉,邓士兵,李建军,等.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4):243-246.
[17]刘亚丽,苏维芳,许晓伟,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6,27(22):3732-3733.
[18]岳小东.行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继发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16,38(11):1532-1537.
[19]李超,张英梅,李毅,等.PCI相关血小板P2Y12受体阻滞剂的研究现况及进展[J].心脏杂志,2017,29(2):236-240.
[20]杨勇,卢清玉,刘庚,等.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131-133,136.
(收稿日期:2018-12-24) (本文编辑: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