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9-10-01 03:56袁晓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袁晓云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整体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 P<0.05)。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2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1例, 护理满意度为74.4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5, P<0.05)。结论 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采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整体护理;中风后遗症;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73

中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性脑血管病, 常发于老年人群中,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血管源性脑循环出现异常, 使患者的脑功能发生局限性缺损的急性、慢性综合征[1]。大部分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同的后遗症, 使其发生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等, 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本院选取的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中医整体护理, 观察其护理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0例;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53.86±9.52)岁。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1例;年龄47~83岁, 平均年龄(54.22±9.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均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整体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情志护理 由于中风的后遗症易使患者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 常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 失去对生活与治疗的信心, 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用情志相胜法、移情法、开导法以及中医五音疗法等给予心理疏导并鼓励患者, 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需要加强开导及说服, 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 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治疗, 提高治疗配合度。

1. 2. 2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常伴有心血管慢性病, 并且老年患者较多, 又由于长时间卧床, 机体功能减退, 免疫力也较弱, 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营养支持。若患者脾胃虚弱, 饮食上应当以清淡、低脂、低糖、低盐、高蛋白纤维的易消化食物为主, 多食用新鲜蔬菜;若患者伴高血脂需要禁食高胆固醇、高油脂类食物, 例如花生和动物内脏等, 并且需要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保证饮食规律化;若患者肝火过旺, 切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患者肝肾不足和头晕乏力, 可选用山药、黄芪、红枣等为患者补气益血;若患者痰液量过多应当禁食生冷、肥甘以及油腻类等促痰之物;若患者阴虚内热应当多食用小米、绿豆与黑鱼等甘凉食物类, 阳虚者则以食用甘温食为主;若患者口角歪斜应当协助其进行健侧进食, 便于下咽。

1. 2. 3 理疗护理 取患者耳部穴位皮质下、神门、心、脑、肝、交感等穴位, 进行消毒处理后采用王不留行籽固定到患者的敏感穴位上, 3穴/次, 指导并嘱咐患者按压5次/d, 5  min/次, 3 d更换1次;对于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采用艾灸方式, 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艾灸, 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以患者感受到轻微灼痛和温热感为主, 操作时动作需要稳定, 并嘱咐患者不能随意移动, 避免烧伤皮肤;同时护理人员要以1次/2 d的频率为患者按摩穴位, 根据患者情况选取百会穴、风市穴、关元穴、神庭穴、印堂穴、合谷穴以及风池穴等进行按摩或者刮痧, 缓解患者的头痛、头昏等情况, 调节患者肢体功能, 同时取患者合谷穴和手腕部位进行按摩,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1. 2. 4 康复锻炼 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 并嘱咐其按时按量服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锻炼, 在患者卧床期间避免受寒。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时, 应注意患者的身体情况, 及时调整适合患者的计划,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持之以恒。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除, 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其中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项目,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2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1例, 护理满意度为74.42%。觀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5, P<0.05)。

3 讨论

中风常发于老年人群中, 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认为中风患者主要是由于血溢脑脉、气血逆乱所致, 临床多以口角歪斜、肢体麻木以及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症状, 大多数中风患者待病情稳定之后均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 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 4]。

中风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了较多不便, 常规的护理模式只能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一般性指导, 对患者针对性不强, 而采用中医康复护理, 通过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理疗护理、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5-7]。在情志护理中, 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消除不良情绪;在饮食护理上,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营养支持, 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提高生活质量;在理疗护理上, 刺激患者特定穴位和采用艾灸, 达到活血通络的效果,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避免患者肌肉出现萎缩现象;在康复锻炼上, 结

合患者身体情况和实际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对康复计划随时进行调整,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指导, 促进患者的神经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 P<0.05)。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2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1例, 护理满意度为74.4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5, P<0.05)。

综上所述, 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采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允香.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中风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现代临床护理, 2017, 16(3):72-75.

[2] 陈巧明, 潘林平.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青岛医药卫生, 2016, 48(3):234-236.

[3] 王雅星, 何玲, 田军香, 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风院外中医护理研究现状. 职业与健康, 2018, 34(20):2827-2831.

[4] 宋秋云. 中医整体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3(6):86-87.

[5] 余惠. 中医整体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9):121.

[6] 何晓淋, 尚蕾洁, 王洪娟. 中医整体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83):

100.

[7] 张尔琚, 王雨, 施静. 浅谈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整体护理.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3(12):73.

[收稿日期:2018-12-28]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