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通和 袁伟明 黄睿豪 潘铭辉 刘一帆
【摘要】 目的 分析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6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按入院顺序奇偶性, 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取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治疗, 对照组采取有限切开背侧锁定板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前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1.18%与对照组的94.29%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桡骨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尺偏角大于治疗前, 掌倾角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且并发症较少, 近期、远期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值得借鉴。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有限切开背侧锁定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3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骨折部位压痛明显, 且普遍存在手部及腕部功能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 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难度较大, 大多数患者普遍存在难以有效维持复位或者复位困难等情况[1]。锁定钢板是一种具有高稳定性、良好支撑强度的固定方式, 对于背侧入路、掌侧入路目前报道相对较少。在上述研究背景下, 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9例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按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研究组
(34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女12例, 男22例, 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62.52±6.14)岁;AO分型:10例A级、18例B级、6例C级;受伤原因:12例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2例其他。对照组女15例, 男20例, 年龄48~78岁, 平均年龄(62.63±6.11)岁;AO分型:13例A级、14例B级、8例C级;受伤原因:13例摔伤、18例交通事故伤、4例其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指南》[2]中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 且均经磁共振成像(MRI)、CT、X线诊断, 骨折部位均存在明显畸形、压痛, 均有明显手掌外伤史。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均对本研究知情, 且自愿参加;③病情稳定者。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合并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衰竭者;③肾、肝功能不健全者;④存在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者;⑤合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⑥合并严重感染者;⑦电解质紊乱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取有限切开背侧锁定板治疗。沿着桡骨的纵轴在拇长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做一切口, 长约
6 cm, 对周围组织进行逐层分离, 确保骨折部位显露, 手法复位后对局部采用细克氏针固定, 确定复位良好, 适当塑形锁定钢板并进行内固定, 将临时固定的细克氏针拔除后缝合切口, 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 3. 2 研究组 采取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治疗。沿着桡动脉、桡侧腕屈肌肌腱做一纵行切口, 长约6 cm, 对筋膜以及皮下组织进行分离, 将正中神经以及桡侧腕屈肌偏向尺侧, 切断并推开旋前方肌, 骨膜下显露部位进行剥离, 采用细克氏针在局部复位之后进行临时固定, 良好复位后置入锁定钢板, 骨质缺损明显者可进行自身髂骨植骨术以及人工骨植骨术, 拔除细克氏针后, 修复旋前方肌, 并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术后3个月, 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判定标准[4]:腕关节功能恢复、外形正常, 无疼痛感为显效;腕关节功能恢复, 外形畸形轻度, 基本无疼痛为有效;腕关节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外形明显畸形, 疼痛感严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治疗前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 包括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
1. 4. 3 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拇长肌肌腱刺激征、肌腱黏连、畸形愈合。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 1 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1.18%与对照组的94.29%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 两组桡骨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尺偏角大于治疗前, 掌倾角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桡骨在人体前臂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骨骼, 具有支撑前臂运动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建筑业、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升高, 加重了家庭以及社会负担。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活动功能受限、肿胀畸形、疼痛难耐等[5, 6]。掌侧钢板由于低切迹设计, 中和骨折断端, 与背侧钢板相比, 明显减轻了对肌腱的刺激。但是对于掌侧钢板治疗, 必须面对术后骨质、血管、神经、软组织并发症的问题, 因此掌侧锁定板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
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手术利用了钢板、锁定螺钉固定, 为骨折部位愈合提供了优质的生物力学环境, 稳定性较高, 明显降低了骨折移位、螺钉松动发生率, 有效避免了术后骨折再移位或者关节面高度丢失, 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7, 8]。由于患者背侧软组织相对薄弱, 血运较差, 背侧入路会对伸肌肌腱造成不同程度剥离, 拇指长肌腱的骨性管道受到损伤, 不利于术后康复, 且明显提高了肌腱炎、自发性肌腱断裂发生率[9]。而掌侧具有丰富的软组织, 骨床平坦, 术中所受创伤更小, 明显降低了肌腱粘连发生率, 复位标识明显, 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1.18%与对照组的94.29%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桡骨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尺偏角大于治疗前, 掌倾角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手术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有效性、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切开掌侧锁定板手术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促进骨折愈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安全性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卫国, 马棟. 掌侧锁定钛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中期疗效比较. 中华骨科杂志, 2015, 35(7):734-740.
[2] 李红专, 赵继荣, 李盛华, 等.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 8(11):4615-4618.
[3] 朱彦昭, 蒋丽娜, 黄雷, 等.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7):719-720.
[4] 赵全明, 顾晓峰, 杨惠林, 等. 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20):2740-2742.
[5] 柯建华, 王道明, 洪朝浮, 等. 桡骨远端掌侧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3):321-323.
[6] 陈明, 蔡郑东, 华莹奇.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入路的选择. 中国临床医学, 2015, 22(1):66-68.
[7] 刘长发, 汪少春, 姚亮, 等. 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与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7):52-54.
[8] 许猛子, 石岩, 宋华伟.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476-479.
[9] 王贤芳. 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 2016, 18(10):617-619.
[10] 李杰, 庄颜峰, 魏梅洋. 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 临床外科杂志, 2014, 22(1):58-60.
[收稿日期: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