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工科”是我国高校工程教育为适应世界经济产业变化而做出的改革举措,作为新经济下的新型工程教育。在此大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改革以“STEM+”理念为载体,以教学实践应用为主导,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专业改革研究。按照跨学科、创新实践型人才思路,适应新业态、新科技、新产业的新经济环境,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改革,使其更符合专业发展规律和适应新经济的发展,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STEM+理念;艺术设计;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实践的新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们鉴于新形势、新产业、新需求,对于如何培养新型的工科学生这一问题达成的共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集人文、艺术和技术工程等多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工程教育中的一个代表,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数字传媒等专业,它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产品要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兴起之下,在跨专业、多领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此,我们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必须要采用全新的理念来进行专业改革研究,努力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需求,培养行业所需要的综合型复合人才。
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课程设置缺乏统筹系统规划设计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四)培养体系相对封闭
三、工程教育新模式: STEM+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融合了全球公认最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an、数学 Mathematics、+综合素养)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强调批判性创新思维与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师生合作或学生合作,达成对具体项目的完成,是培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
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于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问题意识”“综合素养”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是一种拥有广域知识、综合能力、高素质的全面发展性人才。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中借鉴 STEM+教育理念,从学科设置层面进行改革,强调创新思维与能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跨学科的学习模式有助于人才广域知识的获取、多种思维模式的形成。
(二)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改革研究倡导“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内外整合-个人研究”的递进式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方法”形成探究式、启发式、跨界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以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创新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构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训练,高校引进工程、学术专家培训、座谈,提高教师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建立动态、多样化的考核体制,激励老师全面自我提升;加强教师师资素质建设,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应建立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着力建设一支理论精、教研共同发展、校企两栖、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创新型人才观培养
STEM+教育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并且具有信息意识,具有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要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且必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STEM+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强调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从顶层思想设计与培养目标体系、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层面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改革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创新驱动的发展做出贡献,充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白逸仙,邓艳明.STEM教育视角下我国工科行业特色型高校
人才培养改革——基于 35所行业高校本科生的实证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18(08):6.
[2]武迪,袁中果.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课程整合与创新——
以计算机科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8(01):61-67.
[3].“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复旦教育论坛,2017,
15(02):27-28.
[4]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
与评估,2018(2):17-24.
作者简介:胡兰(1986.08-),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讲师,环境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