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荣??朱灿华
摘要:“舞渔灯”是广州市增城区有特色、民俗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的重要新年民俗活动,对当地的旅游开发等有推波助澜的效应。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舞渔灯的文创开发、非遗活化等,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關键词:舞渔灯;文创;开发
一、引言
非遗文创开发一直是非遗活化的重要抓手,舞渔灯的文创开发,不但能更新渔灯的制作、活动等,而且能开发非遗新活力,让特色文化本土有机结合,迸发出新的乡村振兴新活力。
二、工艺提升
(一)提升意义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文化自信的快速提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位置的广州增城,对于该区的人文湾区融合,非遗文创开发和活化等都具重要的意义。“舞渔灯”是增城区派潭双合寮村的民俗非遗项目,每年农历大年初十,全村肖姓每家都拿出自己渔灯,在当晚点亮巡游,舞渔灯到各家各户、祠堂和主要活动场所,形成一种喜庆交融、祝福丰收和美好生活向往等寓意的活动。但是渔灯的制作和外观,材料的变更,活动的组织和提升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现状分析
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渔灯种类简单。渔灯的形象主要是鲤鱼。还有各类鱼类、虾、河蚌等海鲜种类都缺乏。加上农村村民及代表性传承人缺乏美术功底,制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情趣的渔灯非常困难;同时渔灯的种类、色彩等都跟不上时代。
第二,制作材料简单。传统渔灯主要骨架是用竹篾捆扎制作,并在中间位置捆扎木棍或者竹竿作为手把,但由于竹篾的可塑性比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渔灯骨架形体的塑造,且渔灯与手把用捆扎方式,也造成渔灯在舞动的过程当中缺乏稳定性且容易松动;中间油灯采取传统的煤油灯火或蜡烛,不安全且容易流失或松动。
第三,外部材料俗气。渔灯的表面材料。主要是竹篾渔灯骨架上用纸糊,再在其表面绘制鱼鳞图案,在节日庆典活动中容易被鞭炮炸破或者着火,也容易被鱼内部照明用的蜡烛烧坏;还有就是在竹篾渔灯骨架上粘贴布的方法制作渔灯表面,再绘制鱼鳞图案。布面材料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如更换麻烦、没法清洗,且表面图案不清晰等。
第四,安全问题突出。渔灯照明设备,过去是点蜡烛,容易起火,近年改用电池、灯泡,并采用捆绑的方式固定在内部。其缺点是做工粗糙、电池不持久耐用,且不经济、不环保。
第五,表演形式单一。“舞渔灯”主要是一种静态展示,渔灯整体生硬,鱼头、鱼尾、眼睛都不能灵活转动;与当前社会发展,及文旅开发等大环境相冲突。
(三)主要创新
针对渔灯以上存在的问题,按照对准“病症”,精准下“药”,提出以下精准的设计与改进方法:
1、基础材料改观。渔灯骨架通体改用不锈钢丝焊接完成,可塑性强,而且耐用;手把采用轻质不锈钢材料与鱼身焊接;底部安装胶套,便于拆卸,便于收纳。
2、外观材料改进。渔灯的表面材料,采用白色弹力材料,立体裁剪的方式整体缝制,下方用拉链开口,以便清洗收纳。表面图案可采用传统印染工艺整体印染,使其更具文化魅力。
3、灯光照明提升。照明改良,在内部安装灯头卡座和电池卡座以及开关。电池采用充电蓄电池,灯泡采用与电池相适应的LED灯泡。
4、动静结合整合。打破传统,将渔灯分鱼头、鱼身、鱼尾三个部分制作,采用活动结构将三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眼睛采用活动且有自发光功能的小球制作,使其渔灯灵活、生动,极具观赏价值。内部结构的设计详图时尚,以求更科学、更合理、更美观。
三、文创开发,文旅融合
文创开发,文旅融合是当下非遗活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增城派潭双合寮村的“舞渔灯”在新春佳节一天完成。因此,拓展开发其他实用、美观等渔灯尤为迫切。
(一)拓展审美。利用改进传统色彩,引入时尚现代色彩元素注入渔灯的装饰,对部分的渔灯部件进行加工、改进,把鱼类的造型进行变形、分解和重构,使其审美情趣更符合当代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爱好。加上双合寮村毗邻增城唯一4A景区白水寨,旅游人口充足,如果把传统的审美提升,必将对渔灯的文创开发和活化有个颠覆性的提高,也会帮助村民提高收入,活化传统非遗项目。
(二)产业化运作。通过高校、研究机构和非遗文创公司的参与,加强文创开发与产业化结合,加大产业化运营,把传统习俗、传统渔灯与实用、装饰等紧密结合,开拓创新。如渔灯路灯、提灯产业化,把美观的渔灯产业化、市场化,把渔灯制作做成企业,直接对接市场,甚至在村里开发文创产品,机械化和手工结合,把审美情趣和年轻游客结合。
作者简介:彭小荣(1975.05.13),男,汉族,籍贯江西吉安县,职称为群众文化馆员(中级),美术学硕士学位,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副馆长,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朱灿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