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内企业间的合作收益分析

2019-09-27 23:08徐建杰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园

徐建杰

【摘 要】随着对规模经济、集约经济的追求,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下的经济技术产业园在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居于主要地位。本文在区分了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的基础上,从集群的角度出发,探寻产业园内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关系产生的源泉,并抽出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合作收益框架下的成本收益分析,从而为经济技术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园;成本收益

一、产业园相关概念的阐述

近年来,随着对规模经济、集约经济的追求,工业园区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都居于显要地位。首先,工业园是人为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而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工业园,其形成不是人为作用的,相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其次,其园区内的公共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园区商誉、研发能力等方面。再次,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园、开发区等是与此相似的概念。笔者认为,从政策依赖度的角度来看,开发区对于政府政策的倾斜度强调的更多,工业园区次之,产业园依赖性最小,原因在于产业园依托于长时间的产业自主形成过程。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讲解,产业园更加突出其产业的单一性和产业的高度专业化。至于单一性,是指同一个产业园通产为一种产业,如钛业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等。其高度专业化,主要指技术上的专业化。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采用产业园这一概念。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三个概念均是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因此,本文旨在对产业园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解释产业园各利益主体选择合作策略的缘由。然后,对其进行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最后,基于产业园的形成机理,提出各利益主体在建设产业园中的作用,以使其更好地发展。

二、产业园内企业间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1.企业间合作的收益分析

(1)私益性合作收益的分享。园区内各利益主体的合作中的部分收益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竞争性,通常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其他经济主体利益的影响。例如园区的道路需要重新规划和修复,可能在政府或者行业协会没有介入之前,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单个企业如果有修路需求也不会修的,这时候,他会考虑增加行为对于其他业主的经济利益的影响。他会面临一个修路成本与自己修路后的收益的比较选择。这样,诸多企业面对一个同一个问题,会产生博弈。也就是说,园区内各利益相关者由于其行为的竞争性,可能会展开相互间的关于收益的博弈。

(2)共同收益的分享。关于共同收益的分享,首先在于界定共同收益。例如,一个良好商誉的建立,有利于各利益主体的收益增加。首先,政府会增加在园区的管理收益及政治收益,这里的政治收益包括领导政绩等。管理收益包括入住企业的增多,管理成本的相对下降等。另外,对城市经济起到带动作用,这是所谓的经济收益。其次,对园区内企业而言,随着园区商誉的上升,入住企业的增加、对外形象的提升,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生产成本下降,经济收益增加。再次,行业协会的介入,增加了中间组织的发展。最后,有利于城市的社会收益增加。例如,促成城市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影响力等。

2.企业间合作的成本分析

(1)合作之前的排他成本或防范成本,即每个行为人能否在保护自己产权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产权。因此,在没有形成产业园区之前,企业间的合作受到外力的分割,没有能源形成具有合力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合作中往往只能形成单中心而非多中心。则企业间的防范成本、排他成本会增加。

(2)为了合作并进入陌生领域所失去的独立权力和独立发展机会的机会成本。

(3)合作之初的信息成本,即为了寻求合作而需要付出的信息努力。例如企业入住产业园的费用,特别是专业性特别强的产业全区,其进入壁垒是较高的,企业付出的相关费用是较高的。

(4)合作过程中的监督成本。利益相关者在合作中各方达成合作协议后,没有明确的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主体,各方均不愿首先投入合作成本,往往因为担心对方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而不作为,从而导致合作战略流于形式,为了防范合作组织内部成员偷懒行为、侵害组织利益行为和监督对方对契约的执行需要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分担这一部分成本。在这一点上,政府和行业组织将是重要的。它们的作用在于减少企业间的防范成本,谈判成本等。

产业园内各利益主体的合作能够产生并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即实现合作收益的最大化。从以上的论述中看见,合作收益由合作者的个体收益和共同收益组成。合作成本由防范成本、机会成本、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组成。因而,当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时,双发选择合作。因而在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园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基于合作收益分析框架,区域合作的实现需要从降低合作成本,增大合作收益和重点解决收益合理分配入手,建立健全好以下四个机制:

1. 社會信任机制。信任可以节约大量的信息成本,可以减少契约成本,可以降低监督成本。产业园内各利益主体中,特别是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的建立,政府公信力的建立,特别是政策持久性,稳定性对于减低城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建设的合作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2. 信息共享机制。首先,要保证合作各方的知情权、平等参与权和话语权,在公共事务的协商和论辩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政府与行业行会等中间组织等关系中。其次,大力发展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中间组织,可以促进产业园的专业化。同时,行业协会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信息平台,企业花费较少的信息费用就可以享受专业的信息服务。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实现企业间的互动。关于这一点,通常有业内的年会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促成信息在各主体间的共享。

3. 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合作秩序的本质是利益分配机制。利益的分配也需要建立在企业间合作的政策一致性基础之上,完善相关利益补偿机制,对在合作中付出成本的个人和群体以合理的补偿,促进合作的持续。三是权利义务对等,提高合作的公平程度。

4. 监督约束机制。关于这一点,重点在于明确各合作主体的职能。高效合作的前提是,在政府职能规制的基础上明确政府的的行为边界,防止政府的利益膨胀。其次是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对企业在发展中的利益冲突进行及时的协调,运用激励惩罚力量促进区域合作深化。第三是在政府规制的基础上,加强独立第三方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力量,对不合作的行为要利用新闻监督力量及时曝光,及时惩罚。

总之,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其基本属性是产业园内的企业是从属于同一产业的,更多表现为一种产业上的链条关系。即统一产业的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因而,由于产业园的单一性决定了其专业性。与此相对应的专业生产机构、科研机构,特别是高等科研院所、专家的介入,为其合作成本的降低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政府相关政策供给的持续性、稳定性对于产业园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最后,行业协会为产业园提供信息平台的作用。只有这四方面,即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外围环境创造,才会使产业园内企业间合作收益达到最大化。从而真正起到城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产生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玫(2008). 国外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及对江西的启示[J]. 科技广场. 4:170-172

[2]迈克尔·波特 (2003). 竞争论[M]. 北京:中信出版社.

[3]吴德进 (2006). 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 31-33.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产业园
33个帮扶县全覆盖!粤桂共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