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蒙占彬
【摘 要】广西北部湾离岸水域潮差大、水温高、温差小、水质清洁,具有发展海水养殖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向海经济”,高度重视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持续健康发展。论文以适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复合多功能装备产业为研究对象,对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技术方案、社会效益及财务效益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对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Abstract】 The offshore waters of Beibu Gulf in Guangxi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tidal range, high water temperature,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clean water quality, which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maricultur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has vigorously developed the "seaward economy",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aking the marine multi-functional equipment industry suitable for Beibu Gulf of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ject in terms of its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technical scheme, social benefit and financial benefi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jec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economically reasonable, which promot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It has certain feasibility.
【关键词】北部湾;海洋;复合多功能装备;可行性研究
【Keywords】 Beibu Gulf; marine; compound multi-functional equipment; feasibilit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7-0058-03
1 項目背景
1.1 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突出了海洋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启动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出台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1.2 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为发展向海经济创造了优越条件
广西面向南海,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具有“一湾连七国”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104km2,海岸线长1595km,北部湾海域沿岸有铁山港、廉洲湾、钦州湾及防城湾等4个港湾,渔业资源丰富,虾、蟹、贝类种类繁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50余种,发展向海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禀赋丰裕的资源优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大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努力发展海洋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扶持壮大相关海洋产业,以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打造向海经济,成为引领自治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
2 项目概况
发展与广西北部湾相适应的复合多功能海洋装备产业,具备高端渔业育苗养殖、海洋牧场看护值守、水下观光、海上休闲、海洋环境观测监测、海洋风能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复合功能,通过项目实施可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离岸养殖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及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加快培养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性人才,推动广西海洋智库与海洋创新体系的建设。
3 项目意义与必要性分析
3.1 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广西北部湾离岸水域潮差大、水温高、温差小、水质清洁,沿海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Ⅱ类标准,部分达Ⅰ类标准,具有发展海水养殖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沿海20m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83.74×104公顷,其中0~5m等深线的面积约13.48×104公顷;5~10m等深线的面积约21.33×104公顷;10~20m等深线的面积约48.93×104公顷。目前,海水增养殖主要利用了滩涂和浅海,而离岸海域则处于几未开发或轻度开发状态[1-4],广阔的离岸水域为广西发展海水养殖提供了空间保障。规模化养殖是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快速发展,而长期在浅水海域和内湾进行高密度养殖已经引起了水质恶化、环境污染、鱼类品质下降、病害增多等多方面问题[5-6]。另外,广西地处亚热带,夏季自然灾害频发。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致使广西沿海贝类养殖遭受严重损失,尤其钦州浮排吊养的大蚝,几乎全军覆没。2015年7月,受多日持续强降雨影响,钦州、防城港沿海养殖的扇贝及珍珠贝等贝类出现大批被洪水“淡死”现象,损失惨重,以上情况都说明近岸浅水网箱养殖很难持续发展。因此,北部湾区域迫切需要适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新型离岸式复合多功能养殖装备,以有效拓展养殖海域空间,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2 打造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满足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发展适于北部湾的具备海水养殖、水下观光、海上旅游、休闲度假、海洋观测监测、海洋风能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复合功能的海洋装备产业,可为北部湾海域离岸养殖提供装备支持,形成高品质鱼群试养基地,提高北部湾区域海水养殖业技术水平,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第一产业发展;同时,该装备作为海洋工程产业的产品,促进了海洋工程产业的升级发展,拓宽海工产业产品覆盖面,可作为海上装备测试、中试基地,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及海洋第二产业发展;此外,多功能复合装备作为水下观光、海上休闲、旅游度假的载体,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可作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促进海洋第三产业发展。
该项目与《全国海洋经济“十三五”规划》中“调整优化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拓展提升海洋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相适应,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先进制造业“发挥区位优势,构建海工装备基地”的工作任务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领域“提高综合开发水平,发展海洋经济”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可为广西“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有效促进广西海洋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发展,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扩大海洋经济领域开放合作,为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3.3 提升广西海洋装备研发制造水平,是将广西打造成为南海区域重要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需要
根据广西建设“海洋强区”及广西“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一带一路”及“海洋强区”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广西要努力提高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建造能力,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转移,逐步形成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主、修造结合、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也是广西重点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广西《“十三五”海洋发展规划》和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均重点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与海洋工程、海洋环保、临海工业等领域,打造科技创新链,支撑引领广西向海经济健康发展。广西《“十三五”海洋发展规划》将其定位为“一区、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其中“两基地”之一即为南海区域重要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规划明确要求以实现广西海洋产业持续性发展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渔业等五大聚集区,发挥北部湾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与特色养殖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科学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中心、北部湾地区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因此,研发适用于北部湾的海洋复合多功能装备,对打造海洋特色养殖装备,提升广西海洋装备研发制造业水平、促进广西成为南海区域重要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4 可行性分析
4.1 技术分析
开发适于北部湾的复合多功能海洋装备方案如图1所示,采用自升式平台结构型式,通过升降系统和桩腿可将平台主体支撑于海平面之上,具有一定的高度。
装备主体设有升降养殖网箱、生活及休闲区域、太阳能及风能发电装置等,可以实现高端渔业育苗养殖、海洋牧场看护值守、海上休闲观光、海洋环境观测检测、海洋风能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复合功能。项目设计方案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及CCS《海上移动平臺入级规范》(2016)相关要求进行实施,项目依托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因此,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2 社会效益分析
海洋复合多功能装备产业可为广西北部湾离岸养殖提供装备支持,促进广西北部湾区域海水养殖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同时,作为海洋工程产业产品,将促进海洋工程产业的升级发展;此外,复合装备作为水下观光、海上休闲、旅游度假的载体,可促进海洋旅游业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开展可有效促进广西自治区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网箱制造业、海洋高附加值水产养殖业、海上旅游业、海洋观测监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仪器仪表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体竞争力,有效带动上下游近百家配套企业生产,提供上万人的就业岗位;此外,复合多功能海洋装备也可应用于南海岛礁等区域,为我国争取海洋权益提供装备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既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优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4.3 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税金及附加等进行计算,项目税后内含报酬率为18.72%,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459.86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85年(含建设期)。本项目的税后内含报酬率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8%,表明盈利能力满足了行业最低要求,税后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本项目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50.71%,即只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项目设计生产能力的50.71%以上就可以盈利。从本量利分析的角度也说明项目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本量利分析说明该项目的风险较低。
通过上述财务效益分析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好,项目的可行性高。
5 结论
本文以适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复合多功能装备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得出项目技术方案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与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对推动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英,李坚明,黄伟德.广西贝类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策略建议[J].海洋科学,2015,39(11):132-137.
【2】赖俊翔,姜发军,许铭本,等.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29(4):252-258.
【3】张少峰,张春华,邢素坤.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4):103-106.
【4】杨廼裕.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2011(5):154-158.
【5】胡大胜.广西水产养殖病害分析及对策[J].农业新技术,2004(5):6-7.
【6】李鹏飞,余庆,覃仙玲,等.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现状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展望[J].广西科学,2018,25(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