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彤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要求。国有企业一般属于各级政府管理,因此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相比私企更具行政化。在现有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更多挑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文章阐述了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国有企业开展内控建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7.092
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就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实现目标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规避各项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落地、起到作用,进而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从手段措施分析。国有企业的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主要是从程序、方法、制度等方面入手,对企业的各项运营尤其是经济运营进行规范规定、建章立制,形成一整套制度和方法的执行标准,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规范和监督的作用。
1.2 加强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获得巨大发展,随着对外开放性越来越大,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证自身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软实力和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国有企业可以对自身现有各项制度规定进行梳理规范,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体系,保障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完整、资产运行安全,从而规避各类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建设,企业的各项制度规范执行后,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就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收益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大,而更为规范的企业运作模式也会对企业的形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但当前不少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对之认识不够,认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会对原来灵活的会计工作产生硬性约束,进而会对企业的业务产生影响,因此从思想源头上就不想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希望保持原有会计工作的灵活性,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会计工作的发展,使其更加滞后,更加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出现这种问题,虽然看似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导致,归根结底还是国有企业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管理者素质和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及时开展内控建设;另一方面即使开展了内部控制建设,也认识不深不透,更多是将其视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更多只是为了符合政策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最后导致最终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实际需要。
2.2 缺少“自控”和“他控”
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设置专职审计监督机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但依据现实的实践,监督举措落实得并不好。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内设审计机构意义不大,因为国有企业受政府管辖,自然也受政府的监督,因此在建设内部审计机构时多是虚有其表,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过度重视和依赖财务监督,认为财务监督基本能监督一切,因此对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重视,或者压根不用,导致企业的内审机构有名无实,根本没有发挥“自控”应有的作用。在“他控”方面,由于企业性质使然,很多信息政府并不了解或者不能及时了解,导致政府的监督存在较大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开始介入,没有发挥预防控制的作用。
2.3 企业员工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对管理人员的理念和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许多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滞后,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导致内控工作建设滞后。即使已经开展的企业,也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没有多大实际效果。思想上的不重视加上责任感的缺失,就导致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困难重重,效果不明显,发挥不了内控建设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实现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来规范经营、促进生产、提高效率的初衷,使得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建设不尽如人意。
2.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具有自身局限性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最大的区别是,其所有者是国家,因此它是受国家控股管理的企业。这种管理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成立、发展、壮大、破产、重组都是以国家的需要为前提的,可以说国家直接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直接决定管理者的任免。这种公有制模式,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具有巨大的优势,对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缺点也是存在的,由于受国家制约和管理,企業自身的发展潜能和发展优势有时就不能及时展现出来,有可能就会落后市场发展的步伐,遭到市场淘汰。而且由于企业管理者是由政府任命的,具有管理者和官员双重身份,一次不少管理者上任后,首先考虑的不是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最大效益,而是严格地执行政府的意愿,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因而不会对内部控制建设投入太大热情。
2.5 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控制是每个私营企业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但在这方面,许多国有企业却不是很重视,原因很简单,因为国有企业的背后是政府。这就导致不少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都认为自己手里捧着的是“金饭碗”,根本不需要预防风险。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无论是普通职工还是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在此背景下,也不会有人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使国有企业处于高风险状态中。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内部腐败案件频发就是印证。
3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制度是保障各项活动运行的规范。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就要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建设制度体系要充分依靠原来已经形成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把他们充分吸收进来,同时要善于总结分析把原来一些制度进行规范完善,使之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在进行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充分听取一线职工的建议,让内控建设反映职工的心意,体现职工的意志,从而激励他们参与体系建设中,提升建设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在进行体系建设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董事会、监事会等各项机构部门健全,各项职能理清楚,确保内部控制建设责任到人,落实到地。
3.2 建立“自控”机制和利用“他控”
首先,建立“自控”机制对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内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内部控制,持久与日常、独立与临时相互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做这项工作时,要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当前国有企业主要还是依赖政府监督,“自控”机制普遍不健全,要循序渐进地开展这项工作。所有企业员工都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此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在“他控”方面,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外部监督基础,比如审计、税务、财政、纪检等部门都有权利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关键问题就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各部分间的分工配合和相互完善,真正形成多重覆盖的全面监督。此外,舆论媒体监督不容小觑,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外部监督的作用。
3.3 加强企业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感
建设内部控制需要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国有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充分激励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提升建设效果。为此笔者建议国有企业要打破原有從上而下的绝对管理体制,而应积极探索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机构。这种机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能调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中,也就自觉参与对企业的监督和督促中,他们发现问题不会再瞻前顾后,而会第一时间及时汇报,从而起到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更加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3.4 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作为国有企业尤其要提高风险意识,提高居安思危意识,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国有企业尤其要注意做好风险评估,确保全面准确,预防有效。要重点完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应急处理预案的可能性,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要根据具体需要建立健全相关风险防控部门,科学严谨地对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重点人员都进行细致全面的风险预测和评估,梳理风险清单,逐条制定整改措施,争取把所有风险点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 结 论
总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能力,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提高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水平,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强化所有职工的风险意识,通过持之以恒的优化机制,从优化流程角度来提高内控建设的成效,进而促进企业规范发展、健康发展、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阳.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15):77-79.
[2]彭松. 浅析集团公司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J].当代会计,2015(6):14-17.
[3]浅析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2014(29):89-91.
[4]谢征.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