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媛?吴亚生?顾艺?樊荣
摘 要: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内高校开展多年,教育认证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的监督监控。教育认证作为监督手段,其核心目的是督促办学机构完善自我评估机制,创立教育教学监督体制,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培养目标和实际培养结果平衡。本文从专业认证角度出发,以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通过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自治机制,建设特色核心课程,提升课程教学效用,优化中外教师教学评价管理,完善课程教学监督体制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摸索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教学监督;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已在国际上行之多年,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资格认证。该认证可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1]。
现阶段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促进不同专业认证协调有序发展。如今,专业认证已然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四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专业认证考察“五个度”的目的是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专业质量标杆。第十届国家督学杨希文曾在教育部网站刊文指出:开展专业认证,就是健全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的“组合拳”之一。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完成在高等教育保障上的立法工作。如韩国《高等教育机构评估认证规则(案)》规定高校必须接受来自政府认证机构和院校认证,每年要进行自评,并在学校网站上公示结果。英国高校依靠一系列的自我调整与自我规范机制来确保其教育质量[2]。
2018年10月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委托,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认证中心(UK NARIC)对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位专业认证,与英国数字媒体艺术学士学位教育体系进行对比。从专业认证角度指导中外合作办学,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国际化产学研实践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心”的主导思想,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有效运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未来发展契机。
一、科学、合理的中外合作教学管理自治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是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的教学质量保证流程,组织结构清晰严谨,由中方教学负责人管控,协调合作项目实施。教学负责人按时参加校教学例会,教学秘书、教务员定期接受教学工作培训,传达实施教学管理文件和条例,保障教学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学院成立教学监督小组,负责教学监督、教学评估。通过制定教学管理自治机制,保障教学评估。评估内容依据矩阵方法制定,每门课程对应教学效果和教学知识模块,课程大纲内容审核过程层级分明。学院内部定期组织专家课堂听课,学生座谈,监控教学质量。
发挥国际办学优势,凸显中韩合作办学专业特色。学院组织中国学生赴韩国交换留学一整年,留学期间和韩国及其他国家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拓宽国际化视野。韩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游戏设计专业起步领先国内十余年,具备深厚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经验及产业实践积累。中韩合作办学将教学过程管理细化,规范教学条例,定期梳理教学文件、组织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教师授课过程施行监督管理;强化教学整体性和系统性。完善且修订中韩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制度标准及评价体系,以教学目标管理带动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制度管理,教学制度条例的制定突出教师教学奖惩,激励中韩两国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创新,督促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方法,自觉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强化学生工作管理,规范学生思想认识,正确教育引导,专业培养要求与学生综合素养、品格教育、人格培养密切联系。创新教育延伸,通过第一课堂辐射第二课堂方式,使教学育人相互融合、互动,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督体制
1.以特色核心课程建设为驱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队伍建设上拥有中外双方师资优势,具备国际化、前沿教学团队建设条件。办学机构集中双方骨干师资,充分吸收中外优质教育理念,放眼未来国际行业和市场人才需求,组建核心特色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体系,其目标是打造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专业特色核心课程。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建立至今,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不断摸索,中韩合作背景的课程知识点覆盖全面,包含文化背景形成,创意及创作组织、运作、管理,媒体、消费之间的文化语境及表达等。中韩合作课程“用户体验设计”,采用韩国数字媒體艺术设计产业服务理论引导设计方法,数字技术展示设计内容;设计方法验证设计市场。以“用户至上”理念为理论指导、围绕不同年龄层群体的“设计体验”进行调研、分析,以大数据方式呈现调研结果。以此为设计基础,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开发,通过用户使用反馈调查报告验证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立体造型”课程是学院2016年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搭建三维数字虚拟人体造型雕刻平台,借助专业角色制作软件完成现实风格人像和角色形象制作。教学实践环节,以行业标准和制作要求规范指导,考虑学生惯性思维特点,采用造型分解训练、课堂案例指导、“问题式”作业导入等多形式教学,丰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三维造型制作兴趣。学院尖端VR综合实验室作为课程教学技术支持,教师将课程中人体解剖知识内容搭建成虚拟人体学习平台,学生使用数字工具可更加直观地理解人体结构的造型组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课程教学重心,从造型理论—造型技巧—设计制作实践,逐步将课程知识体系完善、深化,达到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特色核心课程建设打造中外合作教育课程品牌,保障中外合作教学质量和教育信誉。特色核心课程建设需要中外教师团队协力,融入中外前沿数字资讯及技术资源,展现中外学科优势特色,以“精品课程”标准培育,逐步发展、建设市级和国家精品课程;通过特色核心课程驱动,总结课程教学经验,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特色核心课程建设经验辐射影响其他课程教学,提升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提升教学效用,优化课程评价管理
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培养质量。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领导经过教学工作研究,在学院内推行专业教师阶段性课程“说课”活动,将中韩两国教师集中,对各自担任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交流,以达到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中韩两国教师通过“说课”,相互了解到不同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时摸索不同课程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关联,教学中可尝试将不同课程教学内容要点相互串联、合理深化,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通过教师“说课”活动,担任同一学期同一年级的两国教师间形成良好的教学默契。如“角色设计”课程与“3D影像基础”(中韩合作),教学目标中都有使用三维软件进行角色制作教学环节,课程教学使用工具近似,存在平行和递进的关联。担任课程教学的中韩授课教师,将两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等进行了重新规划,结合动漫、游戏、虚拟现实行业的项目制作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之间有了关联,课程体系间衔接更加紧密。“说课”形式促进中韩双方教师对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学生作业质量等交流意见,课程与课程之间形成教学互补。教学过程定期自我监督,评估课程知识点难易程度及课程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教师通过学生作业质量反映教学效果,以此为依据对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进度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上推行中韩教师教学互评模式,安排小班教学,中方教师与韩方教师分班指导,课程同步授课。办学机构邀请校内和校外专家听课,对中外教师课程质量给予评价,将评价、反馈、改进机制贯穿成果导向教学过程[3]。定期组织中韩教师听课,安排学生开展教学座谈,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反馈,学院对所有教学管理材料进行入档、备案。作为日后教学奖惩、教师个人晋升等依据。通过教学评价管理,形成中外双方教师在教学上共同进取的良性模式。
3.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同步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实践过程,教学研究取决于教学实践。教师授课过程是教学工作自我评估过程,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为核心,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课程教学材料撰写教学实施方案切实体现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外方教师对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了解程度相对片面,授课前围绕学生入学情况、家庭背景、成绩水平等背景资料调研,借助专业优势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大数据图表化形式呈现,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组织课程教学工作,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明显的文化背景差异,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中外双方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性和共性,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方法。对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特色化教学思路。教师要将教学实践行为上升到教学研究高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基于案例的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主动研究思考、自主解决问题[4]。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外教师密切联系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正确引导学生思路。将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探索创新性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创新实践项目加强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化,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为基础,为教学项目申请、科研项目申报,高水平论文发表,教材专著撰写等提供材料支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程知识积累及大学生创新项目驱动,为后续个人职业规划打好基础。合作双方院校通过相互邀请双方专家短期讲学、集中授课等活动,共同组织教学研讨,共同规划双语课程建设,共同出版专业教材。组织教师参加双方院校参与的学术交流会,促进行业发展。
4.教育培养与人才输出平衡
高等教育认证的核心围绕教育对象展开,将“教与学”过程和结果相对应。在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专业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能力的达成度,真正彰显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5]。纵观国外专业认证的历程和目标,以毕业要求及学生学习成果为最终目标是专业认证的核心。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综合素养、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六部分展开。学位联合培养组成中包括中国学生在韩国高校交换学习一年,这种方式有助于创造一种全球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国外获得新的工作和學习技能。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实际培养效果相呼应。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历经十余年发展,在以“艺术、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博采中外优质教育资源之长,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众多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规划,注重对学生技能和特长发展培养,体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指导原则,学生毕业后能够成功地将所学技能在行业充分发挥,寻求广泛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王琬,田蒙奎,陈烨.工程教育认证模式下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7(1).
[2]别敦荣,易梦春,李志义,郝莉,陆根书.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基于11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3]冯其红,杨慧,马建山,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4]谢华,彭明芳.地方高校工程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路径选择——基于专业认证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7(2).
[5]肖小琼,于曦,李小玲,等.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学生工作课程化模式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5).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