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彬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141-02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印刷行业发展阻力愈来愈大,整体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印刷公司需要转变思维,从产品出发,以用户实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出贴合用户需求,让客户满意的产品,以保持稳定收益。基于此,本文对印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印刷公司 全面质量管理 技术创新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涉及到全员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以及全企业质量管理,需要将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充分融合起来,实现全面性的质量管控。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以预防为主。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事先预防,十分重视事前控制,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全面管控。(2)大局观。全面质量管理要从全局出发,质量职责涉及企业所有部门成员,全体员工均要具备质量担当。(3)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不但强调过程中质量管控,更强调产品质量持续改进。(4)动态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不但调整、改进,如此才能取得成效。
二、印刷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印刷公司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1)质量管理意识缺失。在部分印刷公司当中,员工自身并未树立强烈的质量观念,主要是被动参与公司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多数员工尚处于“符合性”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让客户满意,对客户负责”的观念。公司领导层会将利润置于重要位置,但并未将利润与质量管理充分融合起来。一些领导受限于自身局限性或其他因素,可能会对部分职位分权或授权进行干预,导致权责不清,责任不明,会影响质量管理工作落实。(2)未能使用专业质量管理工具。部分印刷公司很少利用专业性的质量管理工具对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改进,导致部分问题反复出现。(3)质量控制方案有待完善。部分印刷公司缺乏一套高效化、数据化的质量控制方案。以胶印流程为例,在水墨平衡控制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合格印品的单位油墨消耗量、润版液消耗量、各色组印刷水量、墨量等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从而掌握质量控制规律,才能降低损耗,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化生产。但一些印刷公司相关数据统计以及分析方面不够细致,未成体系,使得质量管理过于粗放,整体效能受到限制。
三、印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一)创建全面质量管理文化
印刷公司要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文化建设,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氛围,让质量文化成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支撑,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参与到和质量管理行动当中,以此来提升员工凝聚力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印刷公司要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公司发展目标,制定一系列培训制度,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可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会,广泛收集员工意见以及建议,将全面质量管理融入至职工日常工作、活动当中。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全面质量管理当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树立典范,发挥号召作用。特别是公司领导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充分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与公司创收以及公司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领导带头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全面质量管理文化建设过程中,印刷公司还应该融入绿色管理理念。绿色管理理念与当前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平衡化。印刷公司需要加强相关宣传工作,对员工绿色环保意识进行培养,在环境、资源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质量以及效益,尽可能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并将废弃物排放率降低至最低。
(二)执行PDCA循环
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PDCA循环是十分有用的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分为4个阶段,即P(计划)、D(执行)、C(检查)、D(执行),各阶段侧重点不同,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密切关联,共同形成一个闭合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便能够消除一些质量问题,循环不断驱动,便能够对相关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将PDCA循环融入到印刷产品生产当中,能够将薄弱环节以及实际问题挖掘出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监控措施,做好详细记录以及后续跟踪。通过加强宣传、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员工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能力,避免相同问题持续出现,不断提升生产质量。
(三)优化质量控制方案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要融入一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效果。例如,可将数据分析技术融入到质量控制当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数据当中挖掘出质量管理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提升质量管理成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分析技术对公司业务流程、生产流程进行综合性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并优化,让质量控制方案能够遵循市场发展发方向,贴合实际,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印刷公司要优化质量控制统计过程。在印刷产品生产过程中,其质量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每个因子的影响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样便会造成产品生产出现质量波动。质量波动主要分为正常波动以及异常波动,其中正常波动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主要是由于部分偶然性因素所致,对产品整体质量影响程度并不大;异常波动主要是由于印刷系统本身存在问题所致,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阴线,需要予以控制。在质量波动描述过程中虽然无法应用数学模型表达,但质量波动存在着一定规律性。通过加强质量控制统计过程(SPC),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因素,并采取一定措施将其消除,让产品稳定产出,保证生产线的质量稳定性。
(四)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印刷生产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让各环节质量达到要求,需要全体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相关部门以及岗位工作人员具体职责。公司各部门可开展员工动员会,让员工充分了解部门在整个质量体系当中所承担的职责以及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同时公司可分层次制订目标,做到“横向到边”,即与部门实际工作充分关联起来,无所遗漏;还要遵循“纵向到底”,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到各部门、各岗位,分解到人,实現全员参与。对于质量管理方案,领导层要进行审核,若发现问题,要让责任部门及时改进并学习,消除质量漏洞,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效果。
四、结语
印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公司全体成员投入其中才能发挥作用。印刷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并充分利用PCDA等质量管理工具,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质量控制方案进行优化,逐步形成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翟卓群.印刷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108.
[2]王婷.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9(01):149-150.
[3]陈雅楠.企业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8(36):143.
[4]晓彬.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9(05):76-77.
[5]王爱艾.印刷包装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污染负荷分析[J].网印工业,2019(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