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盐”凤语绕余东

2019-09-27 17:52胡慧灵
百科知识 2019年19期
关键词:百子龙须余庆

胡慧灵

走过不少的古镇,脑海里浮现过商贾云集之时,也目睹着门可罗雀之日,每逢此时,眼前总会出现《桃花扇》里“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画面。好似人生,往昔有多热闹,如今就有多冷清,皆世事不可料。未至余东,也会有此般感受,为其烟火散尽而叹息不已。可初识余东后,古城的守望如藤蔓般交织在一起,令人为其生命韧性而感慨万分。

余东史,通东志,余庆吕四场

余东古镇,古称余庆,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海门市,地处长江与黄海交汇处。2000多年前,在“滚滚长江东逝水”与“茫茫黄海向西流”的作用下,这一带的江海底淤积大量的泥沙,隆起以东布洲(即余东一带)与南布洲为代表的几处沙丘。潮起潮落之间,东布洲与南布洲的江海底里产生了明确的界线,在南通与吕四之间形成了似牛角的暗脊,古人称其为“牛角梢”(即余庆场至吕四场)。

斗转星移,东布洲的范围越来越广,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唐朝时期,这里成为官府流放犯人的地方,尉迟恭之子尉迟宝庆因受牵连避难于此,取其首尾二字的谐音为“余庆”,余庆由此得名。除了流放的犯人,许多移民也迁居来到这里,借助滨江临海的地理条件,在此围垦筑寨,以煮盐为生。

直至宋朝,此地盐业兴盛,商贾云集,络绎成市,建置余庆场。到了元朝,大片陆地相继露出,余庆因位于沙丘之东,更名为余东,并沿用至今。

余东产,真梁盐,美名誉四乡

《通州旧志》中记载“通之资于盐利也久矣”,余东的整体发展史,可谓通东地区盐业发展的缩影。早期的余东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坐拥面积巨大的海滩,在这里诞生了一个与海洋有关的古老产业—煮盐业。

盛唐开元年间,余东煮盐业发展势头迅猛,朝廷为了检校盐产、征收盐税,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的盐税机构,开创了古通州南部地区因盐设官的先河。大历年间,黜陟使李承实来此巡察,大力提倡围垦煮盐,并筑堰设灶煮盐,留下“李灶”。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在此设法帮助煮盐,故又称“吕灶”。

煮盐业的蓬勃发展,使余东逐渐成为声名在外的产盐区,所产之盐号称“吴盐”,也叫“真梁盐”。“真梁盐”作为贡盐,每年都要向皇室进贡5000斤,是盐中的上等佳品,因其色白味咸备受推崇。

余东城,龙凤地,四城踞四方

贡盐不仅成就了余东盐业,还造就了余东古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因盐成邑的小城小镇,但如余东这般有滋有味的龙凤地却占少数。

独自漫步在余东的老街上,岁月的青苔爬上墙头,每一块砖石都在沉默叹息。正觉着压抑沉闷,身边突现三两稚童嬉戏,耳边传来脆脆的民谣:“余东城,好风光,它有四城踞四方;城里城外各十庙,五山五坊三条港;四河七桥四池塘,还有青墩双井庄;亭台楼阁堂会院,凤城福地美名扬。”悦耳的歌谣令心情顿时明朗起来,想要再走慢一点,时光也再慢一点。

余东城被称为“凤城”,源于传说也忠于城形。相传很多年前,玉皇大帝的凤凰偷偷下凡,看到此地荒草遍野,一展翅一鸣叫,荒滩野地陡然变成一片良田。好景不长,玉皇大帝发现凤凰擅自离宫,勃然大怒,命令巨灵神将其速速捉拿。凤凰与巨灵神大战几百回合后,终因体力不支倒在这片土地上,化为如今的余东城。

传说中的余东城是凤凰的化身,现实中的余东城更是凤凰的福地。余东城城南的青墩形似凤首,墩上随风舞动的蒿草如凤冠,墩旁的两口鸳鸯井是画“鳳”点睛。南城楼下曲线柔美的护城河若凤颈,细长迂回的南北大街即凤体,东西两城如凤翅,城旁各有一池犹凤爪,北城外的三条盐车路似凤尾,再加上鳞次栉比的瓦屋如凤羽,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余东古城都在熠熠发光。

余东不只是凤凰的福地,更是青龙的水口。在余东,有“西凤东龙”之说,西凤是整体的凤城形态,而东龙指的是曹家坝的龙须口。传说,余东人民在筑捍海堰时与龙王结了仇,加上凤凰化为城池后整个余东民生安泰,龙王心怀怨恨,便命小青龙去冲垮余东。此事被城外的奶奶知道了,决心阻止小青龙。在一个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的夜晚,奶奶手持青锋宝剑迎战小青龙,就在奶奶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百子前来救援,双锤并下,趁着小青龙眼冒金星,奶奶和百子各自狠狠揪住龙须,小青龙看局势不妙,舍命弃须,逃回了海底。奶奶和百子为了让小青龙无法再来祸害百姓,便化作余东的“镇海山”和“完河山”,后人为了感恩奶奶和百子的恩情,还在山上砌了“奶奶庙”和“百子堂”。揪断的两条龙须也变成了龙须口,并流传着“半斤的虾、一斤的蟹、二斤的鳊鱼、三斤的鲤鱼、四斤的白丝鱼、五斤的鲢鱼、十斤的青鱼”量产神话,让人好不动心。

余东调,通东曲,敞乐享四堂

正想亲眼去瞧瞧龙须口鱼肥蟹壮的真假,却被街边茶食店传出的“咿咿呀呀”时高时低的曲调声拽住了衣角,踏进去一瞧,原来是民间艺人正在演绎“通东利事”。

一提到“利事”,往往会想到“利润”“红包”,但在余东乃至整个通东地区,这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与民间方言说唱不同,通东利事采用的是哼唱形式,既可一人独唱,也可双人对唱,还能众人齐唱。这种既可独乐乐也可众乐乐的哼唱形式起源于宫廷,相传尉迟宝庆在此避难时,安定后甚是怀念当年在京城的喜乐场面,于是将宫廷里的各类曲牌改编为哼唱,以此来消遣难熬的岁月。茶食店里,抿一口茶,尝一块擦酥饼,耳朵里“灌”进或低或高的利事,即使听不懂门道,看看热闹也觉得十分值得。

在余东城内,茶食店里让人回味无穷的除了“通东利事”,还有江海成家的擦酥饼。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江海成,每日清晨4点准时起床,制作传统早点。江海成家的擦酥饼,表皮酥脆,入口软糯,甜咸入味,散发着小麦的原始香气。正是因其祖传的手艺,很多搬到古城外居住的人们仍然三天两头地前来光顾,只为这一口旧时的味道。

余东民,怀恩情,只燃九四香

听罢“通东利事”,坐在茶食店里发发呆的工夫,外面的街道有些吵闹,脚步不自觉地就往外迈。原来是余东当地的居民在点香,一种堆堆叠叠累成小塔的“九四香”。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日,而余东民众点燃“九四香”却有着宗教以外的含义。

史料记载,元朝末年,江苏泰州的盐民领袖张士诚在家乡起兵,他的队伍以穷苦盐民为主体,不久便在江淮大地上建立了他的属国。出身贫寒的张士诚在其称王期间,推行各类政策惠泽百姓,深得民心。但好景不长,在纷争不断的乱世中,张士诚被朱元璋所灭。这一带的百姓感恩戴德,为了应付官府的盘查,特意选在地藏菩萨诞辰日暗地里怀念他,因其乳名为“九四”,还专门制作了“九四香”来纪念他,谐音“久思香”。

在余东老街燃起的“九四香”久久地萦绕在鼻尖不散去,勾勒的龙凤城迟迟地环绕在脑海不消失,低吟的龙言凤语更是紧紧地回绕在余东不磨灭。

猜你喜欢
百子龙须余庆
A radar-infrared compatible broadband absorbing surface:Design and analysis*
社会主义好 百子乐中华
浅谈紫砂“陶刻百子壶”的造型与陶刻艺术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特殊护身符
特殊护身符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护身符
于水作品
非洲爱情花——百子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