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项目校级课题《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必要性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C201807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红旗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揭示了红旗渠精神哲学理念的新时代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观和矛盾分析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关键词】 红旗渠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杨贵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1]因此,在新时代,民众还应该继续学习红旗渠精神,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认真领悟其丰富的内涵。
一、红旗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可以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本文从这两部分来分析红旗渠精神。
1、红旗渠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直接体现
(1)红旗渠精神是辩证唯物论的生动体现。辩证唯物论要求:做事时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王全书曾经总结过杨贵同志的四点可贵之处,其中之二便是“靠着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的坚强党性。其典型事例之一便是关于“粮食产量的上报问题。”1958年,全国各地在浮夸风的影响下粮食产量虚报十分严重。然而,林县的杨贵上报时却敢于顶住重重压力,力争实事求是。他不虚报不瞒报,始终坚持林县小麦亩产114斤。结果,当不少地方都因为浮夸上报被征缴了过多粮食时,林县除了安排好群众口粮外还能留下3000多万斤储备粮,为1960年2月动工的红旗渠建设预留了基本的粮食储备,使得林县人民敢于在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向穷山恶水做最坚决的战斗。
(2)红旗渠精神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就是一个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青年洞位于河南省林县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亦是红旗渠最大的一个隧洞。”[3]作为红旗渠总干渠工程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对整条渠的顺利通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关键部分的作用常常制约着整体的发展。因此,尽管青年洞地势极其险峻,而且全部工程都修建在坚硬的石英岩上,但人们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林县的广大青年们毫不畏惧,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凿通了青年洞,使总干渠可以顺利通水。
(3)红旗渠精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生动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都要经历一个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循环过程,以不断提升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红旗渠正式开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战线拉的太长,不便于领导;在山西施工的群众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杨贵和当时县委的领导班子多次深入群众之中进行交谈、询问,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注意总结基本经验。随后,县委立即组织召开了盘阳战略性会议,将当前的作战方法调整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段段突击”。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群众盲目热情,战线太长,人们不能马上看到通水而导致信心降低的问题。
2、紅旗渠精神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1)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林县历来缺水,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视水如命”的意识观念。小孩子起名字要带水的;姑娘家嫁人不求有吃有穿,只求有水洗脸。这些民间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反映了林县极度缺水的社会存在的现状,同时又对这一事实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引漳入林,彻底解决水的问题。
(2)红旗渠精神彰显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始终起着最关键的决定作用。红旗渠是全县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它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其之所以能够修建成功,除了当时以杨贵同志为代表的中共林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最关键的还有人民群众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任何一件事,英雄人物的功绩自然不可磨灭,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就绝对不可能取得胜利。
(3)红旗渠精神中蕴含了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修建红旗渠时,县委书记杨贵年仅26岁。他刚一上任就带领工作组上山下乡,深入各村各乡实地调研林县的基本县情。当他了解到林县由于严重缺水,经济十分落后、百姓生产和生活都十分困难的事实后,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非得解决了林县水的问题,让百姓过上有水的生活。修建红旗渠时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产条件非常差,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率领百姓苦战修渠。终于,在他的带领下,十万林县人民,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苦战十年抠出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他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当下,中共十九大召开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国家目前正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更应该端正自身的态度,培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技能,奋勇拼搏,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红旗渠精神哲学理念的新时代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它要求民众做事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牢牢把握现在的、当下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夸大事实,也不应肆意掩盖事物的某些真实的状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围绕新时代所带来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只有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全国人民继续奋勇拼搏,积极进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2、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观和矛盾分析法
红旗渠之所以能够成功建成,其主要原因就是领导人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他们懂得用辩证的眼光看事物,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当下,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既不为已有的成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不畏惧因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我党要抓住新时代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争取早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3、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红旗渠能够修建成功固然离不开杨贵等中共县委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但更关键的还在于其背后的十万修渠百姓,若没有他们的集体努力,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杰作。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党和人民既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须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党要永远以人民利益为重。万众一心,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方可在时代的潮流中激流勇进,取得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郑林华.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N].人民政协报,2016-11-24(09).
[2] 王元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60.
[3] 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林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223.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作者简介】
杨俊丽(1991—)女,河南安阳人,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