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博
沙龙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法国,指的是贵族们聚在一起,就感兴趣的话题抱膝长谈。目前,沙龙早已不是“贵族的游戏”,这种形式广泛流行于各行各业的人群中。
随着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组织阅读沙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传统的“听讲”,学生只能记住5%的内容;通过“阅读”学习,可以记住10%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通过“在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记住75%的内容;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内容。由此可见,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式或主动参与式的学习。
“阅读沙龙”正是建立在讨论组这一形式之上,它包含了实践、向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进行运用等方式,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在参与过程中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彼此产生共鸣以及观点被认可等经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阅读沙龙中,师生可以以一本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书作为话题,教师作为成熟的阅读者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师生对一本书有更深入、更多元的解读,同时产生更多的读书策略,最终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爱上阅读,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基于以上思考,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对阅读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以此为基础,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一个好的阅读沙龙应该是这样的过程(见下图):
1.找到一本书的看点
“找看点”就是寻找一本书的价值。我们通常可以从文学性、科学性、人文性、审美性等角度,从自身经历、阅读经验、查阅资料等途径发现一本书的价值。比如《海底两万里》作为一本经典的科幻小说,既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的角度探究尼摩船长的复杂性格,也可以从科技的角度探究鹦鹉螺号潜艇的先进性,还可以从地理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探险路线,更可以从生物的角度探究小说中提到的丰富多样的物种……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沙龙中彼此交流见解,进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体会文本丰富的样貌。
充足的准备能让教师更好地回应学生提出的那些脑洞大开的问题。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英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安徒生奖得主艾登·钱伯斯说“每个孩子是天生的评论家”。因此在组织沙龙之前,教师应多下功夫去寻找文本的精髓,这样在讨论时才能有话可说。
2.设计交流活动
找到一本书的看点后,我们就可以设计沙龙的形式了。我认为阅读沙龙一般有两种形式:主话题串联式和主活动串联式。
(1)主話题串联式沙龙
主话题串联式沙龙通常以书中的一个话题展开活动。师生可以从各方面来谈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或者困惑,比如语言的使用、情节的安排、事件的组合、角色的设计、象征意义以及与另一本书的异同,等等。这种形式不仅能完善或整合我们的想法,更能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启发,将每个人的观点转化成共有的知识,进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本书。
以《流浪地球》为例,这本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它集逻辑自洽的科学性、人文思考的深刻性以及文字情节的特性于一身。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聊聊《流浪地球》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可以从文字的优美、场景的壮观、人物的变化、小说的主题、科幻的色彩等角度进行论述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当初不曾发现的精彩。
(2)主活动串联式沙龙
除了话题式的交流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针对《流浪地球》,可以设计“声临其境”活动,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片段配音。又如针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可以设计“棉花糖的诱惑”活动,借棉花糖实验来探究查理身上的美德。再如读《三国演义》时,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三国杀”。
当然,上述两种形式可以在一次沙龙活动中穿插进行,使学生能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
设计阅读沙龙时,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可操作性。想要设计一次操作性强的沙龙活动,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环节、讨论话题以及需要给学生准备哪些资料。其次,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形式要尽量活泼有趣。第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设计要有层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有话可说,有所收获。
比如在设计《流浪地球》活动时,既可以设计配音或聊一聊自己喜欢的情节等简单活动,还可以设计你如何看待电影《流浪地球》的主题以及研究“木地距离”等有深度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组织沙龙活动
当教师已经十分清晰地了解了一本书的看点,又选择好了沙龙的形式后,就可以组织一场沙龙活动了。我们要相信一本书的意义不止一个,不同的读者所讨论的话题和读后的感想也不会相同。在沙龙活动中,彼此相互启发,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别人关注到了许多我们不曾关注的方面,而这些新的发现会促使学生一次次地翻开书来印证,从而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一本书。在这看似没有目的的交流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习得更多的阅读思路,丰富知识和思想,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此外,学生还会将这次沙龙的收获带到下本书的阅读中,丰富阅读经验,向着一名成熟的阅读者迈进。对教师而言,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更多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研究如何教学生阅读一本书。
至此,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流程图上。
组织一次阅读沙龙要经历三个环节,首先找看点,明确交流的目标、角度、内容;接着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设计交流活动;最后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并带着彼此的收获再回到这本书或转到下一本书中,寻找更多元的看点。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给自己建造一个庇护所,这样可以避开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苦痛。”因此,不妨让师生在共读中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天,让教室成为学生的读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