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祥菊
我的老家在东北一个狭小村落,里面却藏满我儿时的梦想和成年后的牵挂。
月底双休,我登上那辆路过老家的长途大客,回乡探望父母。公路两旁的垂杨柳,在炎热的夏日里慵懒地直立不动,静止的密叶丛中,不时传出几声高亢的蝉鸣,曲谱单调,却也婉转。放眼望去,新铺的柏油马路宽广而平坦,把我的视线拉向远方。
汽车停在村口,远远地,我看见年迈的父亲正躬着腰身,在给路旁的几株花秧除草。见我回了,他起身迎向我,双手接过包裹,笑着随我一同走进家门。这时的母亲,已提前张罗好了一桌饭菜。于是,我与父母间攒了数日的相思与牵念,便在饭菜的氤氲香气中,逐一化解开来。
晚饭后,我照例陪父亲到村头散步。身旁的父亲明显苍老,鬓角华发丛生,身子骨也不像从前硬朗,幸运的是腿脚尚好,走起路来脚底生风。我们边走边聊,话题情不自禁地聊到了种田的事情。我委婉地劝他把仅有的十亩地租出去,和我们一同进城生活,费用由我和妹妹共同负担。不料,话题刚一打开便被执拗的父亲强硬阻住。他告诉我: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一旦离开了它,身心都不踏实。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管理,春天把种子和肥料往土里一埋,夏天抽空去田里除除草,就可以坐等秋天的好收成,省事得很!再说,农民种地不但不交钱,政府还给补贴。我现在就是想守着这十亩地度余生,既可以为儿女减轻负担,又可以间接活动筋骨!等我老去的那一天,只要把骨灰往土里一埋,也算是“物归原主”啦……
父亲的话直白中透着朴素,听得我心里肃然起敬。其实,老人对黄土地的这份深情,我一直都懂。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来自于那有限的几亩地,平时只要能吃得上一碗猪油拌饭,便觉得异常美味。可即便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父亲也总能从收获的粮食中省下几斤豆子,赶在年根为我们做成软糯好吃的年豆腐。于是,我们姐弟四人便会在父亲的微笑和母亲的眼泪中,把自己的小肚皮一直吃到直不起腰。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觉湿润起来,忙疾走几步,撵上父亲。在村东的高坎处,一栋新崛起的楼房飘渺在渐起的暮色中,父亲告诉我,那是养鸭大户王叔叔新盖起的二层小楼,仅三年工夫,他家单靠养鸭这项收入就已盈利百万,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父亲又用手向远处指了指,继续说道:这几年,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扶持了一大批民营企业,据说明年还要在家乡建一处砖厂呢,县城里的公交车也会一直通到家门口……听了父亲的话,我适时接过话茬,兴奋地告诉他,老百姓的生活一直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话题,习总书记还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国家的土地政策将长期不变,老百姓尽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投资致富……父亲点了点头,脚步变得轻盈起来。
夕阳隐去,暮色覆盖下的乡村,静谧而祥和。我贴近父亲,轻挽着他依旧厚实的手臂,慢慢朝家的方向走去。那里,有一盏不灭的灯,日夜为生活燃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