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贵族的同曲异调——《没有日记的罗敷河》与《枕草子》的贵族书写比较

2019-09-27 02:08:12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1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枕草子中宫纳言

⊙樊 婧[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沙 410081 ]

日本平安时代,才女清少纳言创作了记录日本宫廷贵族生活的随笔散文《枕草子》,其中丰富的贵族文化,清新明快的随笔风格使之被誉为日本文学双璧之一。遥隔千年相望的叶广芩的自传体回忆录散文《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同样值得关注。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满族贵族后裔,亦被称格格作家,著名于家族小说系列,其丰富珍贵的贵族纪实散文却鲜人研究。《没有日记的罗敷河》曾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真实记录着叶广芩及其家人随着国家时局的变化,从无忧的贵族后裔生活跌落到艰难岁月的沉浮命运。叶广芩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既是中日贵族纪实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反映两国贵族文化的典范性文本。叶广芩独特的满族贵族后裔出身,使她的散文围绕着身边贵族后裔的生活。叶广芩的散文正将这人生经历入文,书写着点滴的贵族后裔记忆、心态与文化,这不仅有机地完善和丰富了她的以贵族为中心的家族小说,也适时地填补了中国贵族文化的缺口。清少纳言则作为宫廷女官真实记录当时平安时代宫廷贵族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两部散文集都以贵族作为中心,其中渗透着丰富的中日贵族文化信息,在中国和日本都非常典型。

中日贵族文化同中有异,影响了叶广芩与清少纳言书写的贵族审美情趣。中日社会发展状况和对白居易不同时期文风吸收的差异,亦在散文集中打下了各自的时代烙印与情感基调,这使得二者的贵族书写同曲异调,有不同的特质,二者之间的比较具有基本生长点。在此意义上,二者的贵族纪实散文值得我们深入比较探究。

一、同源殊途的感情基调:感伤沉寂与闲逸悠然

共同浸染在一个诗人的文学世界里,也会因各自的眼光、心境而取舍不同,导致彼此的文风、情感呈现云泥之别,《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和《枕草子》亦是。即使二者跨越千年,叶广芩与清少纳言两位贵族作家也默契地深受白居易的影响,呈现出一派晚唐的古典余韵之风,但由于二位为时代羁绊,叶广芩吸收的是白氏前中期感伤沉寂之风,清少纳言则看到其晚期闲逸悠然之姿。

叶广芩出生在文墨飘香的贵族家庭,熟识唐诗宋词,《周至记事》里,叶广芩特意点明自己与白居易冥冥中的缘分,同为文人,做官于周至县。此外,叶广芩讲述杨贵妃东渡一事,借白居易名篇《长恨歌》为《梨花一枝春带雨》《贵妃东渡》两篇散文添光溢彩。叶广芩更在《梨花一枝春带雨》散文中直言“唐代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白居易”,其余小说散文也皆见白居易的身影,可见叶广芩喜爱白居易之深。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散文集中《猎杀大雁·细狗撵兔》一节,秋天,老张老万带“我”去河边猎雁,秋风吹过,雁在寒水中瑟瑟发抖,这竟引起“我”的悲悯之心,不由联想到用白居易的《放旅雁·元和十年冬作》 一句“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老张老万等人猎雁吃雁肉不亦乐乎,“我”却陷入长久的悲戚情绪,“我”拼命赶走雁群,想拯救其性命,但“没有雁儿飞起,周围死静一片”“它大概到死也不理解、不明白,没有招谁没有惹谁的它,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由此“我”得出“雁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的凄怆总结。叶广芩当时的酸楚心态其实与白居易的早中期诗文世界有很深关联。

《放旅雁·元和十年冬作》诗歌描述的场景中,就在冰雪覆盖江河、百鸟无食可觅时,白居易竟然看到有小儿于街兜售捕获之雁。这饥寒交迫的大雁顿时让白居易想到沉浮于宦海中的自己,因为当时诗人为伸张正义却惨遭阴谋打击,被贬至九江。诗人顿生恻隐之心,遂掏钱买下残雁放飞,更祈求这战乱的年代,勿将可怜之雁射了煮吃。生活在渭河的知青“我”正跟当时白居易的悲戚的心境一致。叶广芩身为满族贵族后裔,京城长大,宅居“院深房大”,书香古玩做伴,名人雅士相随,日子悠闲富足。但是无奈家道中落,处境一落千丈,小小身躯撑起大家,响应号召当了知青,却屡被欺凌批斗,累及家人。昔日不同今时,这反差巨大的生活令叶广芩屡次有自戕倾向,所幸有罗敷河这条精神依托之河,使她幸免于难。《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在《京剧〈打渔杀家〉 ·颐和园的寂寞·父亲》 《评剧〈锔碗儿丁〉·游艺市场的热闹·母亲》两节中,尽显无忧无虑、欢乐之态。散文的尾声章节,叶广芩却有意将白居易这首伤感之诗引入其中,借此书写自己的心酸苦楚,将散文集的伤感情绪推至了高潮。《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的章节文字表面云淡风轻,但却时时流露出丝丝悲伤忧郁情调,这内里却深藏着面对历史主体所承受的前所未有的精神痛觉,和在平淡朴实的文风中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感,这正是叶广芩对白居易诗风的吸收所在。

作为白居易的忠实崇拜者,清少纳言不像叶广芩吸收了白居易的精神痛觉,《枕草子》的贵族书写中从另一面展示着她对白居易的独特认识。清新、明快、谐趣是《枕草子》文风的一大特点,虽然其中有部分隐晦地触及了中宫定子的中落处境,但是清少纳言总体对宫廷贵族的生活充满了赞誉之情。这积极的心性是日本的宫廷贵族,作为有闲阶级,讲究风雅脱俗,这也是为何《文选》与《白氏文集》在日本平安时期特别流行的原因。谐趣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看待人生,追求的是美的风雅和意趣,更多地流连忘返于自然的四季更迭、山川草木的秀美景色。白居易晚期的诗歌和《枕草子》都具有这种贵族倾向,比如,书中最著名的“香炉峰雪”一段,清少纳言听中宫问“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马上联想到白居易晚期的闲适诗《香炉峰下新卜山居》“遗爱寺中歌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句,就聪慧机敏地领会中宫的话,把帘子卷起来,实在讥诮可爱。此外,清少纳言还通过白诗淋漓尽致地表达她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例如,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35段)

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70段)

阑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78 段)

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102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55 段)

琴诗酒友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175 段)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274 段)

诗中既有表示千变万化的天象类词语,如“雨”“云”“雪”,以及“春”“夏”“热”“冷”“寒”“月”“夜”;又有表示季节性植物的词语,如“梨花”“竹叶”“蔷薇”“桃花”。这些现象或事物一一被作者敏锐的感知所捕捉,然后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美好愿望。

清少纳言通过《枕草子》,在如实反映宫廷贵族追求风雅、往返于自然之美的生活面貌时,这清新明丽的基调表达了她对人生自然的独特审美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也正与白居易晚年追求的闲适生活想法一致。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与《枕草子》共同将白居易诗词作为点缀,使用他平白直叙的说话技巧,延续白诗的情感基调,这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默契。但同源殊途,叶广芩的情感基调不同于清少纳言清新俏皮的文风,《没有日记的罗敷河》是悲大于喜,《枕草子》是喜大于悲,二者各自成功书写了个人色彩鲜明的贵族世界。

二、同中有异的贵族生活:精致文化与平民气质

贵族精致素雅的生活追求是他们最富有代表性的文化载体,环绕其周围的或恢宏壮观或精致优雅或外朴内盈的艺术品类,可形成一道辉煌的文化景观,着力彰显他们的精神文化与独特审美。《没有日记的罗敷河》与《枕草子》中,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贵族生活精致素雅的一面,尽显贵族别样的文化意蕴与精神气质,但叶广芩在除了仿照一般贵族精致生活情趣写作上,又赋予了自身一股接地气的平民气质。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中,关于清朝贵族文化传统,如礼仪、饮食、服饰乃至辞章戏曲剧目等方面的描述无不展现着贵族家庭的文化景观。第一节《京剧〈打渔杀家〉·颐和园的寂寞·父亲》直接以著名京剧作为题名,一语道破戏曲这项高雅的艺术对叶广芩一家影响之深。“我之所以喜欢《打渔杀家》,是因为这出戏我们叶家的人都会唱。不只是唱,而且还要演,那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有周信芳和梅兰芳的做派”。由此可见,叶家众子弟多才多艺,还不是业余玩家,可与专业演员一比高下。“我的几位兄长亦各充角色,生旦净末丑霎时凑全,笙笛锣镲也是现成的,呜哩哇啦一台戏就此开场。首场便是《打渔杀家》,《打渔杀家》完了就演《空城计》,然后,《甘露寺》接着《盗御马》,《吊金龟》接着《望江亭》,戏一折连着一折,一直唱到月上中天”。戏曲已然融于叶家的生活,成为叶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晚饭后,老哥儿俩常坐在金鱼缸前、海棠树下,拉琴自娱。那琴声脆亮悠扬,美妙动听,达到一种至臻至妙的境界”。这种对于贵族文化及贵族生活的叙述,她可谓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家人们茶余饭后品评京剧,海棠树下拉琴自娱,无不体现了一种贵族情调。

除此之外,“我”的家里并非都是养尊处优的富贵闲人,家人多为名人雅士。“解放前,父亲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书,那是今日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旧时在京城是一座很有名的学校。校长是徐悲鸿,著名画家齐白石、徐燕荪等也都任过该校教师;王雪涛、李苦禅等大家均毕业于此”。“我”的父亲不仅画功了得,文学造诣还精深,常与“我”秉烛夜谈,夜话历史典故。三哥叶广益和三嫂是古董研究员;堂兄六哥是陶瓷研究所的负责人;四哥是罗复堪与徐悲鸿的学生,书画了得;“我”虽然身无所长,但是当知青的岁月,常吟诗聊以自慰,苦学日语讲义。叶广芩正是用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戏曲弹唱等中国满族贵族的审美来展现中式贵族的日常精致与程式,

《枕草子》 里描写的日式贵族没有戏曲书画做伴,但是展现了宫廷贵族人物的才情雅趣和礼仪风范。周作人所译的《枕草子》,就用了六万余注释说明其中的典故、佛经、服饰与礼仪,其中的典故与服饰正是贵族们才情雅趣的一面。卷二第四十六段,《睡起的脸》,头弁说“古书里说得好,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又说我们的友谊,是“江边的河边的柳树”似的。这是众人都不喜头弁时,唯有清少纳言理解他,头弁用《史记·刺客列传》与古歌里的话表明自己的心。可见,《枕草子》日式贵族的言说委婉别致,文采斐然。《枕草子》虽是随笔,没有大段大段繁华景象的描写,但奢华之气、贵族之美仍随处可见,比如异常讲究的贵族服饰,除了位份尊卑、服饰不同,还依照节日与季节的变化,着相称的服装。此外,清少纳言极尽笔墨细致描绘了一些贵族的华美服裳,比如这位,卷四第七十二段,二月的梅壶,“樱的直衣很华丽的,里面的颜色光泽,说不出的好看,葡萄色的缚脚裤,织出藤折枝的模样,疏疏朗朗的散着,下裳的红色和砧打的痕迹,都明了地看出来,下边是渐渐的白色和淡紫色的衣服,许多层重叠着”。足见清少纳言对其的羡慕与赞美。身着华裳,诗词做伴,嬉戏游玩,正是《枕草子》里贵族古雅又华贵的生活相貌。

礼仪形成风范,日式宫廷的贵族礼仪也是日本贵族精致生活的必不可少部分。卷一第三段,正月元旦,“世间所有的人整饬衣裳容貌,格外用心,对主上和自身致祝贺之意”,这里即指朝拜礼仪。书中还对人称各赋予官职以尊称,如大进生昌、中宫定子。此外,还有各种特称,尊贵者,如命妇、主殿司;低微者,如杂色人、小舍人、卑贱的人、乡下人各种带有蔑视性的词汇。这都显示着日式宫廷里尊卑分明,礼仪有别的一面。贵族世家有着整套烦琐的规矩礼仪不是外在于生命形态的程式,它本身就是特定群体生命形态的表征和内化,贵族世家通过严格执行世代相传的规矩礼仪,传达某种文化理念,显示某种家族气相,维护家族的等级尊卑,稳定家族的差序结构,培育子弟的习性,养成子弟为人处世的品格。因此,清少纳言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虽然在传达日式贵族的审美理念,但这美感背后仍然交织着日本贵族高贵的身份意识与社会等级制度。

叶广芩不像清少纳言,有意将平民描写弱化,或者丑恶化,《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的贵族更平添了一股人文的亲近感。第二节,《评剧〈锔碗儿丁〉·游艺市场的热闹·母亲》中,每逢母亲带“我”去姥姥家,总要经过热闹的游艺市场,这里的虫子铺、群众剧场、拉洋片、书场等使我大饱眼福,叶广芩还总结,“总之,坛口的游艺市场用父亲的话来说是趋之者多为下流,用我的话来说,不啻人间的天堂”。足见我这个小贵族对市井的喜爱。叶广芩说自己的生活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结合体,或许是因为她有一位贵族父亲,也有一位平民母亲,她的血液里共同流淌着贵族与平民的血,父母的影响,使她,也使叶家所有的孩子两股气息相互交融,能用文人气质、市井气息与文人贵族身份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式贵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气韵与非凡的艺术品位。

《枕草子》 那种不论是熟练引用汉诗典籍的深厚文学底蕴,抑或对贵族奢华生活、尊贵地位的溢美之词,对宫廷的繁华美景留恋等,均体现了当时日式贵族社会的审美倾向,而叶广芩作为满族贵族后裔,将中式贵族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涵养,和市井之气两相融合,使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 的贵族后裔流露出一派新式气象。

三、一落千丈的命运陡转:政治悲剧与时代悲剧

无论往日的传奇故事多么绚丽动人,也不过是已经逝去的风景,是死掉了的故事,生命的嬗递已经紊乱到不堪回首的境地,身处其间的叶广芩和清少纳言,都以自己敏感的笔触记录了贵族的渐趋没落。

在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 中,叶广芩真实记录叶家由盛及衰的历程,大篇幅描写“文革”期间,“我”艰苦的知青生活,其间穿插了其他亲人跟随时代浪潮的沉浮命运。父亲去世后,“文革”来临,曾经的身份象征之物,如今成为杀身之祸源头,“七个哥哥,除了去世的,几乎大多进了牛棚,每个人头上都有一顶大的吓人的帽子”。母亲身患重疾。就在整个家庭处于风雨飘摇之时,“我”下乡成为知青,背井离乡,从京城跌落到黄土沟里,后来被打成反革命,判定为封建主义、牛鬼蛇神,反复批斗,还牵连母亲被污蔑为“狗母亲”。地位处境的巨大落差,让“我”遭受此种羞辱与折磨,令“我”数次产生自杀的念头,“生活已经将我抛弃,留给我的只有绝望”。随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平静地接受一切风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我”成了一个快乐的猪倌,忘却眼前的灾难;“我”又沉浸于忘我的日语学习中,而对于当年伤害“我”的人,选择了宽容——“人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也是一种强大”。怀有这种乐观精神的,还有在湖北咸宁当鸭倌的四哥,他为庆祝五十大寿,作画自娱自乐,闲暇时间还教叶广芩学习日语。这种努力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生活乐趣的行为,看似达观豁达,其实背后充斥着无奈与酸楚,叶广芩还是以无可奈何的哀婉笔调,描绘了贵族社会必然衰落和对人生命运难以把控。

在 《枕草子》 中,日本贵族走向了和中国贵族不同的悲剧之路。书中有部分提及突然步入没落之途的中观白家,虽然清少纳言或许为保持作品颂扬宫廷的一贯性而不愿提及中关白家的逆境。尽管如此,笔者仍然隐约地感觉到她的笔端在不经意中流露了中宫定子的孤寂与悲切。《枕草子》 借右中将源经房的所见所闻,转述了没落后的中宫定子转居住于小二条宫的处境。“今天到中宫宝殿去拜谒,总觉得感慨万端。女官们的服装,不论下裳或唐衣都合乎时宜,无一穿得松松垮垮,都穿得整整齐齐,风姿俏丽地侍候中宫哪。我从帘旁空隙处偷偷往里一瞧,但见八九个坐着,穿的是朽叶黄唐衣,浅紫色下裳,还有紫面绿里的还魂草色、黑红面青里的胡枝子色的衬袍,打扮得漂漂亮亮,并排坐着哪”。“中宫的庭前碧草,长得又高又密。我说:‘为什么让草长得如此茂盛?除掉就好啦。’‘是为了叫它接露水,供人观赏,才特意……你进宫去看看吧!是一派伤心的景象哟!种在露台前的牡丹,颇有唐土情趣哩!’”尽管主家遭受着衰落的悲运,但是女官们的服装都整齐、俏丽。女官们为了不伤害主家,仍然保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毫不气馁并一如既往地伺候着中宫定子。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子里的牡丹虽然美丽动人,但放眼望去,周围的野草也是“郁郁葱葱”,让人不禁有种难以言语的凄凉感觉。中关白家没落期间,清少纳言一直守候在中宫定子身边,直至中宫定子去世。但这些令人伤感的情形在作品中几乎没有被描写,这应该说是很自然的。尽管如此,清少纳言在通过作品记录宫中生活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间留下了自己并不情愿记叙的内容。

二者笔下的贵族悲剧因中国与日本时局的不同,使其指向不同的文化病症。中宫定子的悲剧是日本朝堂党政之争的结果,是日本上层社会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有权力斗争,就有牺牲品,所以她是权力的悲剧,是贵族社会里必然存在的悲剧。《没有日记的罗敷河》里,历史的浪涛淘去了贵族的雍容华贵,啃食了他柔嫩的肌肤、优雅与从容,只残留了一堆骨架;“我”及家人就是被时代的大洪流用力刷洗去了贵族的外痕,这是贵族社会的必然衰落,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文化的悲剧。跨越千年,前者是贵族社会繁荣发展的小悲剧,后者是贵族时代衰亡凋敝的大悲剧。这贯穿千年的悲剧,宛如一条细线牵动着清少纳言与叶广芩的心。

叶广芩与清少纳言都各自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真实地记录着中日贵族的审美、情感和对命运突变的承受,幕幕画面宛若特定时期下中日贵族的社会生活图景。《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如同当代中国贵族生活的缩影,《枕草子》则是古典日本贵族生活的缩影,这二者异曲同工之妙的贵族“缩影”书写,亦是研究中日贵族文化的丰硕历史宝藏。

猜你喜欢
枕草子中宫纳言
苏少版六上《中宫收紧》教学课例
江苏教育(2022年37期)2022-06-07 07:42:16
浅谈书法教学中汉字结构把握的研究
中国篆刻(2021年4期)2021-04-30 06:04:48
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字体设计研究
设计(2021年5期)2021-03-08 01:44:04
成功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勇气可嘉
陆家嘴(2019年8期)2019-09-10 04:57:04
白居易诗歌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体现
文学教育(2018年12期)2018-11-30 06:32:08
清少纳言与雪
清少纳言:山抹微云真意趣,少女情怀不敢忘
趣味与清空
北方文学(2018年6期)2018-03-31 09:08:08
从悬泉置壁书看新莽羲和、纳言的职掌及相关问题
敦煌研究(2017年6期)2018-01-20 16:53:39
认识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