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惟玮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充满了个性。在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艺术活动中,幼儿的艺术表演行为在情感的过程中被赋予了美,从而使幼儿的艺术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艺术教育是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是培养艺术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阶段。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学科研究,从传统节日文化与艺术活動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出发,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发现、感受和欣赏美,从而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的提高。
1体验传统节日活动,引导幼儿发现艺术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和自然风光,传统节日文化大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社会参与性,与幼儿的自然审美趣味完美结合。在传统节日到来时,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传统文化节日的艺术美,创作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从而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审美趣味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设计教学艺术融合
2.1基于传统节日元素,设计整合
教师首先提炼元素,让其中的一些元素成为幼儿艺术体验的重点,并用特定的情感促进艺术感的提高。
2.2以节日情怀为支撑,弱化技能
幼儿艺术技能的提高是在艺术体验之后。老师激发了幼儿的艺术体验。他们自然有动机和兴趣在经历之后绘画和制作。他们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应将技能教学融入节日体验中,让幼儿“顺其自然”地学习形状、颜色和材料的运,用,而不是以传授技能为目的。比如在清明节的“爱芭芭”工活动中,当需要揉搓、分组、拍手、按压时,老师不直接指导幼儿完成技能动作,而是让幼儿观看视频,总结如何制作爱芭芭,模仿动作,设计自己的爱芭芭造型。这一过程使幼儿在感受节日内容的过程中自觉学习技能,弱化技能,增强主动性。
2.3体验基于个人经验,感受过程
只有当幼儿感受到并获得直接体验,他们的成长才能完全属于自己,形成能力的内化。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得到美感的提升。例如,工活动“划旱船”。准备工作:找到旱船道具,提前进行旱船表演比赛,让幼儿参加表演比赛,提前了解旱船文化,并结合家长的力量促进幼儿的认知。注意:幼儿在比赛中观察船的形状、设计和颜色,发现船上装饰有大块的纯色或波浪。
3多元传统节日发展,开拓教育实践之路
3.1“古风韵”的高雅情怀,彰显传统节日的古典美
传统节日是通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古老的美。在开展活动时,适当增强古韵的特色,可以更激发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形成节日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发幼儿的艺术情感体验。
3.2“奇幻传说”的生动分享与传统艺术灵动美的再现
大部分传统节日有一些有趣的传说,这些传说让传统节日变得生动、具有灵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节日传说,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节日文化,并在传说的引导下获得对美术的深入感受。
了.2.1从艺术绘画的角度
以我国的节日文化为例,我们可以先带幼儿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8的起源,欣赏和感受他们的特点,然后引导幼儿尝试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并运用相应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不同的节日主题和氛围。
3.2.2从动手能力的角度
在引导幼儿学习印刷时,可以先让他们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同时可以增加手工链接,让幼儿借助橡皮泥或轻粘土体验篆刻印刷的神奇效果,加深幼儿对传统的理解和热爱印刷。
3.2.3从幼儿欣赏艺术的角度
幼儿艺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艺术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我国传统节日当中的丰富艺术有关形式展现,从而丰富其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各种传统文化都可以作为幼儿学习和欣赏的欣赏课。如民族服饰鉴赏、古建筑鉴赏、节日文化鉴赏、礼仪文化鉴赏、科技发明鉴赏、传统绘画鉴赏等。通常在实际教育情况下,传统文化的教学以主题的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绘画、工、鉴赏等教学有序进行,更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认同。
4挖掘传统节日底蕴,激发幼儿创造之美
艺术来自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引导幼儿融入生活,体验并获得生活中的美好体验和感受,形成幼儿对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的兴趣,进而运用艺术手段来表现世界。活动提供的传统节日生活创作氛围,使幼儿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创作,欣赏生活之美,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独特的审美。基于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教师把传统节日教育放在真正的生态系统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体验。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兴趣,开阔审美视野,启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