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流泻“三美”

2019-09-26 12:25李金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三美桃符古诗

李金梅

古诗中的美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到悦耳再到悦心,从而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统编语文教材中,新增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孩子们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堂上,老师要引领孩子们在美丽的课堂上诗意栖居,共同体验、领悟、联想,徜徉在美的意境中。

一、节奏美,激情诵读

古诗词讲究平仄有序,大多古诗词语言简短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古诗,重点不在阅,而在于读。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学习每一首古诗,我都会给学生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节奏美。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绝句》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在“鸣”和“上”这两个字上语调上扬,做强调,让学生领悟到黄鹂婉转歌唱、白鹭振翅高飞的动态效果。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朗读时,将诗中的“孤”“独”二字读得深远幽邃,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与“绝”“灭”的情景相呼应,把学生带入到空旷雪野、凄清寒冷的环境中,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条件时,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渲染,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真正情感,从而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二、意境美,驰骋想象

古诗教学应图文结合,展开联想,让学生感受诗中美好的意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本身就是书画结合的艺术品。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惠崇春江晚景》,它是蘇轼为惠崇的鸭戏图所作的题画诗,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诗的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和刚抽出嫩芽的芦苇。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景物,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心舒畅之感。第四句写诗人的联想,由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本是画面中没有的,也是画笔难以刻画出来的,但是诗人通过展开想象状画中所无,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暖”“欲”两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下“河豚欲上”的信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可以结合绘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三、文化美,用心领悟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渗透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古诗词,例如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欢乐景象。老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的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说: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其中学生对“桃符”没有认识,不理解。我便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过年时古代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引发他们对各种风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课上,我再向学生介绍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整节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不光学习了古诗,还从中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说,“师生应该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上。”诗意使课堂飘洒美丽音符;诗意让孩子闪耀智慧光芒。课堂因诗意而美丽,也因美丽而充满诗意。

猜你喜欢
三美桃符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元日
元日
桃符的传说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