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芹
课文处理的巧妙到位,对启迪学生思维裨益不少,也对自我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现把教学实践中那些记忆深刻元素反思分享如下:
在讲述《一夜的工作》时,发现该文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这段主要写了总理扶正座椅这一不经意的细微动作。看起来与上下文衔接也不怎么紧密,也与文章的中心及重点有些不协调。就是删去这一段,上下文不仅照旧过渡自然,而且也无损于该文内容与主题的完整。讨论后,我们理解了,这看似多余的描写,更折射出总理生活作风的细致严谨,使总理的形象更加丰满。
《爬天都峰》中有一段描述: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险峻。我话锋一转,问 “笔陡”与“挂”恰切地写出了石级的陡直与铁链的垂直。“笔陡”与“挂”怎样来理解更好?
原来,“笔陡”还是有一点儿坡度的,台阶依山势而建,看似陡直。那么“挂”字该如何理解呢?“挂”说明了铁链有些垂直,因为山势和台阶的陡峭,沉重的铁链看起来就像从天上垂挂下来一样,“挂”写出了山高链长。“挂”字与“笔陡”一词是呼应并有联系的,都说出了山和台阶陡峭的程度。
学生习作,总喜欢用美丽极了,快乐极了等等“极了”来描写,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纠正学生“极了”的好载体。
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极了,怎么极的?桂林的水静极了,怎么极了?课本上那些“极了”是我们指导学生说写具体的好材料,每逢讲到这些知识点,我就告诫学生,让极了如何远离我们,让具体如何走进我们。
“工夫”与“功夫”这组词语,怎么区分,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形象的对话:
小童子正在热火朝天地练功夫,时间老人不约而至。他们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关于“功夫” 与“工夫”的对话。
时间老人说:人家都叫我时间老人,其实我也是工夫老人,“工夫”就是时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时间的作用,你练武功,也是“工夫”长,“功夫”自然成。
童子说:时间老人,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每天晨练晚修,从不浪费“工夫”,结果“功夫”日渐长进。
……
再如,讲授“痛”和“疼”区别时,我用这样一个题目来贯串。
我说:“痛疼”俩兄弟本是形影不离的,今天突然在病房里翻了脸,因为他俩都觉得自己在医生面前非常重要。医生和蔼地说:“你俩是双胞胎,本是亲兄弟,何必分主次!疼,痛也。但是你们有区别也有联系:
除了读音不同外,痛和疼都是指人身体因难受而引起的一种感觉,但是区分就在这感觉上,“痛” 多指身体或者心理因受到伤害而引起的剧烈感受,多在皮肉或外感上,例如:头痛、肚子痛、悲痛、哀痛等。“疼”偏重于内心的一种感觉,如:疼痒、疼爱、 疼热等。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小英雄雨来》)
这个段落中:还乡河既然“静静”的,河水怎么还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呢?
其实不然,这里的“静”表面上写的是河水,真实描写的却是人们无言的心情,还有那种沉闷压抑的气氛。那么河水为什么又“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呢?这句话表面上也是写河水的变化,其实暗写人们心潮起伏的悲愤心情。这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少年闰土》)
“地”在此句中意思含糊不清,“月亮地下”如果读成“月亮地——下”,此处“地”的意思就是有月光的土地。月亮地下的意思就是在有月光的土地下面,如果读成“月亮——地下”,此句就有在月亮的底下(音近)这种意思。一句话中的一个“地”字不能有“土地”和“底下”两个意思。因此,讨论结果,建议教材应改为“月亮底下”或“月亮地上”。我们的建议整理成材料邮寄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辑室,居然得到回信了。这个对话整理过程,是一场真理的旅行。
在与课本对话中,在和学生对视中,教学的浪花时时跳跃,这不仅丰富了教学,还留存了记忆,把这些小小的珍珠串联起来,构成了我记忆的宝库,这真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