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艳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导致数学一直都是初中基础教育教学中较难的科目,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会感到困难和吃力。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不只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更多的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课堂的设计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才能够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的设计进行了以下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情境,借助情境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数学活动中,有效化解数学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索,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在《相交线》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有效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江大桥的图片和围棋的棋盘,并且,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其中的线的特征。有的学生就提到围棋的棋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据此,笔者提出问题:“这些线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横线和纵线相交。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提出问题:“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笔者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完成问题的回答之后,就对相交线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和了解。这就表明情境的创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参与式的数学课堂就是要尊重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而小组合作活动的创建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为学生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换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实现以强带弱,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起到思维互补和能力互补的作用。
比如,在《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推理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行线判定条件的分析和探索。同时,在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提出问题:“如果有∠2=∠3,怎样判定a∥b?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判定方法吗?”学生在完成问题,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就得到了有效的加强。而且,小组合作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加强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平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变化,并探索平移的性质,能够根据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按照课件上的要求对此图形进行了平移。并且,笔者根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对于合作效果不好的小组,笔者并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采取鼓励的方式婉转地指出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如你们已经很棒了,如果可以再细心一点下次一定不会再出错了。在面对合作效果比较好的小组时,笔者则是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如你们做得非常好!继续加油。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程度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参与式数学课堂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设置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分析、探索和思考中,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