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炜 宋立红 曹勇 仇松英
摘 要: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为广阔,因此小麦收成的好坏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病虫害情况,其中尤其以小麦吸浆虫对小麦成长的危害最大,一般爆发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会大大减少小麦的产量。吸浆虫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病虫害,目前只能依赖于药物治疗,吸浆虫具有明显的休眠期和爆发期,经过大量的田间抗虫实验,可以得出在穗期进行小麦吸浆虫治理具有明显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小麦吸浆虫治理经验,选择使用40mL浓度为40%的毒死蜱,或者是使用50mL的浓度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病虫害防治,达到理想的杀虫效果,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药效对比试验;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15008
1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1.1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分为好多种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以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为主。麦红吸浆虫的雌虫一般会选择在刚刚生长出来的麦穗颖壳上进行产卵,从而完成孵化,所孵化出来的吸浆虫幼虫主要通过吸食小麦灌浆为主,幼虫在吸食完整个麦穗的营养之后,会离开枯死的麦穗,潜伏在土壤之中进行冬眠,等待第2年产卵。
1.2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吸浆虫的生长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说降水、温度、空气湿度等。春季气温逐渐提升,并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降雨,给吸浆虫幼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开始解冻,幼虫开始进行化蛹,进行进一步孵化,并且重新潜伏在麦穗之中。另外小麦自身的品种选择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麦穗颖壳坚硬,灌浆期短暂的品种受到的危害比较轻。当前在生物界对吸浆虫有天然克制效果的动物主要包括:蚂蚁、蜘蛛以及黑蜂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对象与作物
本文主要的实验对象是小麦红吸浆虫,主要的作为则是冬小麦,其品种为济麦22号。
2.2 试验设计与安排
选择使用的药物以及用量标准是:使用10%的吡虫啉WP 25g/667m2 ,其生产商为河北益海安格诺有限公司;浓度为40%的毒死蜱EC 40mL/667m2,其生产商为河北伊偌生化有限公司;以及浓度为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40mL/667m2以及4.5%高效氯氰菊酯EC 50mL/667m2 。本次实验选取5处种植区,每处种植区面积为1.33m×10m,呈随机排列状态,在各种植区内重复用药3次。
2.3 试验条件与方法
本次试验起始时间为2016—2017年之间,试验区选择在笔者所在的试验田内进行,本试验田在进行试验前种植的为玉米,土壤主要是重土壤,其中0~20cm的土壤层内有机质的含量为14.37g/kg,全 N1.10g/kg,碱解氮61mg/kg,速效磷(P2O5)52mg/kg,速效钾(K2O)106mg/kg。前茬所种植的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施配方复合肥(N∶P2O5:K2O 比例17:23:5)1500mg/hm2,拔节后追施含 N46%的尿素375kg/hm2。在冬小麦生长期间分别浇冬水以及孕穗水1次。小麦选择在10月12号播种,在11月20号进行杂草清除,并在第2年的4月20日施药1次与4月30日施药1次,施药的设备可以选用1种背负式的手动高压喷雾器,药物喷洒量按照兑水45kg/667m2的比例开展。
2.4 调查及计算方法
防效调查:施药需要确认好取样观测点,可以采用陶土方式进行调查统计。每隔5d陶土1次,防治效果调查在小麦乳熟中期采用陶土法。每处比例为10cm×10cm×20cm,对土壤中残留的吸浆虫残留数量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器减退率。虫口减退率的计算公式为:用药前的数量减去用药后的残留数量再除以用药前的虫数。
试验阶段,小麦经过药剂处理后,获得了正常生长的状态,药害现象不明显,同时也没有获得更多有益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表明:通过采取药物防治对于小麦吸浆虫产生了很大程度的防治效果。从各个实验区吸浆虫的残留数量来看,减退率最高的达到了32.8%的比率;处理药剂对于已经羽化成虫的防治效果则高达93.4%,小麦的产量较用药之前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4 试验总结
通过分析5点观测取样数据,证明了4种药剂都能够有效杀死吸浆虫,小麦产量得到了保证。通过增产率的计算,可以发现使用浓度为40%的毒死蜱EC 40mL或者是4.5%高效氯氰菊酯EC 50mL这2种药物所取得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
5 吸浆虫的预防与治理
5.1 预测预报
5.1.1 幼虫和蛹的淘土检查
在播种小麦前后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土地。并且使用棋盘式或者是梅花式的形状取样。每样体积为10cm×10cm×20cm,平均每样在2只吸浆虫以上,则符合防治调查的标准;在选取样本开展观测时,需要从小麦开始拔节阶段开始,将所选区域确认好之后进行分层陶土操作,时间段为每5d 1次,当发现吸浆虫蛹时,在每隔1d淘土1次直到幼虫羽化。要求每次淘土查虫的数量不得少于30头。在淘土发现不到蛹时,对吸浆虫的出土率进行统计,得出最终数据。
5.1.2 对于成虫的发生预测
天气要求:气候晴朗温暖的早上或者是傍晚时分;麦田要求:选择3~5块具有带白哦性的麦田。预测操作:对其进行往返式的捕虫网进行吸浆虫的捕捉,平均每10 复网出现10只左右的吸浆虫后可以开始施药。
5.2 防治方法
对于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选择优良的抗虫品种,并且对耕种栽培的技术进行改进,同时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辅助。
5.2.1 秋季土壤处理
吸浆虫防治还可以和与秋播结合,按照每667m2麦地使用6%的林丹粉或者是3%的甲拌磷颗粒剂比例,把药剂混合在麦种之中,在犁地时与土壤充分混合。
5.2.2 春季地面封闭
春季是小麦吸浆虫的幼虫上升至地表层并且进行化蛹的最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吸浆虫对于化学药剂非常敏感,很容易彻底杀死。因此可以选择每667m2使用6%的林丹粉或者是3%的甲基硫磷颗粒,与细土混合,制成药土均匀地洒在麦田地表层,或者是在浇完水之后撒效果更好,可以对吸浆虫幼虫以及羽化成虫彻底杀死。
5.2.3 穗期补治成虫
可以选择在小麦孕穗期进行药物的补治操作,在这一时期小麦吸浆虫正处在羽化的初期阶段,可以运用网捕和药剂结合的补治方法,每667m2使用20~25mL的快杀灵或辉丰菊酯与40~50kg左右的水混合制成常量噴雾进行喷洒。该阶段的小麦接穗期用药可以作为一项补治手段,实现吸浆虫防治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仵均祥.麦红吸浆虫滞育与化学物质变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2] 王彬龙陕西关中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5,86(02),86-87.
[3] 王秀英,高雨成,张志武,张祝华,李国利.小麦吸浆虫在天津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J]. 天津农林科技,2015(01):4-6.
作者简介:
高炜(1979- ),男,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