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野下的曲艺传承和保护

2019-09-25 06:53暴玉喜
曲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长治曲艺文化

暴玉喜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曲艺之乡,向来与曲艺有着不解之缘。长治曲艺孕育于两晋,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从“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在潞州初创“梨园教坊”始,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生生不息。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主席的赵树理,就是从长治走向全国的。2015年,长治市被中国曲协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曲艺名城”;2017年4月,长治市委宣传部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标兵单位”光荣称号;2019年,在全国曲协工作会议上,长治市曲协荣获中国曲协授予的“全国曲协先进单位”称号。新时代的长治曲艺如何传承和保护,如何推进长治曲艺的繁荣发展,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长治曲艺不断繁荣和发展,受到社会喜爱,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谋划长远发展,让曲艺“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繁荣长治曲艺纳入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开发曲艺文化类的旅游商品,形成了一整套保护传承长治地方曲艺的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出台曲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间各类曲艺曲种,在组织、财力、物力上,都采取了倾斜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了曲艺保护开发传承机制,由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进行扶持保护,对60岁以上民间艺人实施文化低保,周末大剧院曲艺专场惠民演出,政府给予每场4000元补贴。在每年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都要对曲艺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从曲艺精品创作、曲艺人才培养、曲艺演出市场培育、曲艺对外交流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措施办法,并从核心价值观培育、精神文明创建、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对外宣传等各个方面努力扩大曲艺文化的影响力。

(二)借助各类平台,让曲艺“全面开花”。长治积极推动曲艺创作和演出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城市形象塑造、对外文化交流等重点工作,让曲艺在各类重大节庆、重要活动、重要媒体中“发声亮嗓”“大显身手”。2015年7月21日,武乡鼓书《送子参军》参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2016年7月27日,长子鼓书《大山卫士》在“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中精彩亮相。2016年11月,长治举办“长治好人颂”长治市首届曲艺大赛,突出“长治好人”“上党公仆”“曲艺魅力”等关键元素,在弘扬长治好人文化、传递发展正能量的同时,也彰显了曲艺艺术的时代魅力。2017年2月,长子鼓书《小米县长》、武乡琴书《梨花情》、沁州三弦书《春风吹绿芦家岭》参加全省“助力脱贫攻坚”曲艺百场巡演活动,较好发挥了长治曲艺在“文化扶贫”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春节期间,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黄金时段连续一周推出长治的长子鼓书、潞安大鼓、沁州三弦书等7部优秀曲目,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2017年,长子鼓书《小米县长》参加“喜迎十九大”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2018年,长子鼓书《闹红火》、武乡琴书《逐梦放映》入选第十三届马街书会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长子鼓书《山西面食》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曲艺节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长子鼓书《山西面食》《小两口回娘家》和沁州三弦书《抢铜钱》参加了全国非遗曲艺周节目展演,长子鼓书《慈母大爱》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潞安大鼓《合磨》参加“说唱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潞安大鼓《跨国捐献》参加第二届“通州杯”全国曲艺小剧场新作展演,长子鼓书《大嫂》参加“南山杯”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长子鼓书《带娘改嫁》参加“走马杯”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长子鼓书《惊梦》参加“嘉定法宝杯”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参加全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长子鼓书《沃土芬芳牡丹王》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丽乡村全国优秀原创优秀曲艺节目展演。2018年,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荣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长治曲艺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019年,长治市举办2019长治文化产业周 “民风民韵”曲艺风采大赛,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团队和曲艺作品。这些优秀的曲艺作品在全国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叫响了“中国曲艺名城”的品牌。

(三)强化保护传承,让曲艺“根深蒂固”。一是对优势曲艺资源进行整合,以长治主要曲种的领军人物为依托,在全省率先组建了长治市曲艺团,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对外演出、文化交流、创作辅导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二是加强曲艺类别的非遗保护传承,向省文化厅、省群艺馆申请专项资金,对长治非遗曲种和传承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市曲艺家协会常年深入基层对各县市区曲协组织进行创作培训辅导,推出了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曲艺精品。此外,还积极举办长治首届民间艺术节,挖掘展示长治曲艺资源,加大优秀曲艺作品的创作力度,着力打造传承传播长治曲艺的文化品牌。三是精心组织曲艺艺术“进校园”“進课堂”。在中小学专门开设曲艺培训班,坚持每周授课,由曲艺老艺人担任辅导员,编写专门教材,面对面进行教学演示,让青少年学生接受曲艺知识普及。在长治市长治县、沁县两个“中国曲艺之乡”,少儿学曲艺、爱曲艺、演曲艺已经蔚然成风,形成了良好的传承氛围。四是积极融入特色文化和旅游景点。以“一带一路”的先驱者、西天取经第一人法显的事迹为素材,精心打造了“一带一路唱法显”系列曲目,用长子鼓书、潞安大鼓、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4个曲种形式进行展演。还精心编排了武乡琴书《送子参军》《一双布鞋》《红星杨》等红色曲目,常年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演,实现了曲艺艺术和文化旅游的完美融合。

(四)实施人才培养,让曲艺“根脉常青”。一是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县域小曲种。对濒临失传的县域小曲种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老艺人认真探讨,反复推敲,悉心把脉,破解生存发展和繁荣路径。组织专家开展专项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使大批传统曲艺项目得以保留与传承。二是大力挖掘、培养、选择地方曲种非遗保护传承人,造就出一大批德艺双馨、能够真正带徒传艺的民间曲艺家。每年定期举办全市优秀曲艺人才评比,开办优秀曲艺人才讲习班,举办曲艺创作座谈会、曲艺新作分析会、征稿会,先后培训曲艺作者200余人。三是坚持举办曲艺大赛。通过举办各类曲艺大赛推出新人新作,围绕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坚持曲艺征集与曲艺表演相结合、曲艺创作与曲艺表演相结合、曲艺表演与曲艺评论相结合“三合一”原则,环环相扣搞活动,讲究实效办赛事,为曲艺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施展技能的平台,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四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周末大剧院、惠民曲目展演、文艺下乡、传统节事表演等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曲艺知识,发现培养草根人才。

二、存在问题

在实施曲艺传承的过程中,长治曲艺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认识到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储备不足。调研中发现,传统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现在的鼓书演员,大都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多,从小跟着鼓书队到处演出混口饭吃。说书艺人没有年轻传人,最年轻的也已经47岁。学习曲艺需要痴迷这一门表演艺术的热情和几十年的真功夫,且收入不高。以武乡琴书为例,武乡县盲人艺术团年老体弱,也为生计奔波,收入不高,有的属低保户。缺乏专业文艺人才,队伍人员青黄不接。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去大城市发展,没有年轻人愿意学,愿意投身基层的人越来越少,造成了基层文艺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缺乏精品力作。民间艺人在乡下说唱的曲目大多是沿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老节目,更新的不多,说唱的内容太冗长,叙述太啰嗦,一个故事三天都说不完。虽有节目获得省市奖项,但也确实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就是节目创新不够,应该在剧本的编纂上力求创新,与时代接轨。现在大部分说书人都是在啃当年师父传下来的老本,有的鼓书队都没有自己的镇台剧目。有的也只是在小段上下些功夫,鼓书本身创新不够,精品缺乏。

(三)市场观众萎缩。调研中发现,不少民间曲艺团经营方式较为单一,自我造血功能较弱,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完整的商业经营模式,在市场运作中,真正盈利的民间曲艺团并不多,能维持收支平衡已属不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受流行文化的挤压,曲艺演员的演出机会大幅降低,原来红火的节庆演出、娱乐演出、民俗演出、唱堂会、说愿书等演出方式在迅速减少。一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的艺术形式,如歌舞、小品、相声剧、二人转等。以长子鼓书为例,如今的庙会上除了小商小贩就是一些年逾花甲的老人,年轻人已失去了到庙会娱乐的兴趣,鼓书观众都是这些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和一些顽皮的享受童年的孩子们。

(四)传统艺术断档。纵观所有的鼓书演员,难觅八〇后演员身影,甚至七五后的演员都少之又少。好多鼓书演员之间都沾亲带故,但是新世纪的今天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子女继续学唱鼓书。现在社会的年轻人追求时尚,学习鼓书的意愿不够强烈,传统艺术面临台口少、收入微薄、技艺失传等风险。

三、采取對策

在充分认识成绩的同时,也清醒意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与中央和省、市委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工作部署相比,与中国曲协推进曲艺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相比,与其他“曲艺名城”“曲艺之乡”的突出成就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

为此,下一步我们要重点采取如下对策。

一、切实加大政府层面扶持推进力度。各级政府在曲艺人才培养方面应制定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设计顶层制度,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切实抓好已经出台扶持的政策与《实施办法》的具体落实,在资金投入、普及教育、考核认证、搭建平台、鼓励激励、评优树优等方面做实做好,并将曲艺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整体文化事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纳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来引导、推动曲艺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联动和整体推进。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采取各类优惠和扶持办法,通过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等形式扶持曲艺演出,积极推动曲艺表演和各类节庆节事活动、旅游产业项目融合发展,提升曲艺艺术的知名度,培育繁荣曲艺演出市场。

二、进一步加强曲艺队伍建设力度。曲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研究制定长治曲艺人才培养规划,在巩固现有曲艺从业人员规模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在青少年中发掘培养曲艺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曲艺人才梯队结构,做到人才不断档、队伍有活力。要对不同曲种的优秀传承人员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培养,依托演出团体、文化站室、节庆活动,建设一批曲艺创作基地,打造一批曲艺传习场所,厚植曲艺文化土壤,用曲艺滋养民族情感,诠释时代精神,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能量,以正能量、正趣味、正形象、正效益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精神文化需求和大众审美需求,为推动地方发展、建设美好家园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三、要进一步加强曲艺精品创作力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引领创作方向、整合创作力量的作用,聚焦现实主义题材,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化推动,要发挥艺术优势,创作文艺精品,要研究并重视观众的审美需求,努力为人民发声;还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保持艺术引领作用。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引导艺术家用最大真诚抒写新时代,奉献人民群众。要鼓励传统曲目在扬弃继承的基础上重新编排,进入现代演艺市场,推动各类地方曲种、民间演出队伍走差异化、特色化、自主发展的道路,打造更多适应市场需求、体现地域风情、叫好又叫座的特色曲艺品牌和精品。

四、进一步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曲艺发展的道路一定要遵循曲艺的艺术规律,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同时用好“中国曲艺名城”品牌,组建长治曲艺团,加强与大连、张家港、嘉定、彭州、天津、苏州等“曲艺名城”“曲艺之乡”的交流演出,推动长治曲艺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扩大影响,展示风采;鼓励和组织各种曲艺演出队伍走出去,充分利用承办和参加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的机会,锻炼队伍,提升自己。

曲艺是中华大地上滋生的说唱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曲艺元素渗透于百姓日常生活中,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文化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雅俗共赏的原则,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作接地气、带有原生态芳香的作品,反映好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积极打造曲艺常年为民活动阵地,让老百姓随时看到曲艺,打造曲艺文化,在欢声笑语中愉悦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的乐趣,让传统曲艺在新时代中找到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共同推动曲艺事业的新发展,以实际行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一份厚礼!

(作者: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曲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长治曲艺文化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曲艺泉城》
谁远谁近?
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在长治成立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基于AHP法的长治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