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
甲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乙 什么好消息?
甲 您现在看到的,这两位演
员,太好了。
乙 他说的,就是我们俩。
甲 我们是第一次合作。
乙 是,我们俩也是第一次见面。
甲 刚见面,就敢上台来表演,
这胆太大了吧?!
乙 这叫即兴发挥,精彩脱口而
出。我们俩哎,有点PK的意思啊。
甲 這还真考验着我们平时的
积累和生活。
乙 是。朋友们,我不介意啊。
您可以把热情的掌声,全部送给他的搭档。请您,为他的搭档鼓掌叫好吧!
甲 哎?哎?瞧这掌声要的,你
好机智哎。
乙 谢谢!这是您铺垫得好。
甲 介绍一下,我生活在大陆,
我是福建人。
乙 介绍一下,我生活在宝岛,
我是台湾人。
甲 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生活,
可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
乙 是,都是一家人,我们的爱
好差不多。
甲 那您说,初次合作,我们说
什么合适哪?
乙 这样吧,您说什么,我就跟
着您说什么。
甲 我想说传统相声,你会吗?
乙 对不起,会得不多,我只会
那么一点点。
甲 你就说,你会多少吧?
乙 我?也就会四百多段儿吧,
超不过“相声大全”那五大本。
甲 好嘛,你全都会呀?
乙 我全都看过,了解一点点皮毛。
甲 那这样,我们合说一段《八
扇屏》怎么样?
乙 好呀。那你得先告诉我。咱
俩说到最后这底,你是用“莽撞人”呢,还是用“苦人”,还是用“浑人”呢?
甲 一般来说,常用的,就是“莽
撞人”的底。
乙 是不是那个呀?
甲 哪个?
乙 (把甲推开,学甲)“呔!今
有你家张三爷在此,尔等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乃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吓退。大喊二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把当阳桥吓断。后人有诗赞之曰,长坂桥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留芳莽撞人。莽撞人张飞,你比得了吗?”(回到自己的位置,学)“您甭说张飞了,我连‘咖啡也比不了哇。”
甲 好!说得不错呀。
乙 谢谢。
甲 (归位)不过,我感觉“苦人”
也不错。
乙 噢,是那个吧?(把甲推开,
学甲)“王佐在金营住了数日,每日说书比古,一日遇机,这才挂画献图,泄破潞安州机关,乳娘见图,大放悲声,忙将公子叫在面前,指图曰:‘你本不是兀术亲生之子,你父死在金人之手,你还不替父报仇,等到何时。公子闻听,顿足捶胸,遂大反金营,这一阵将兀术杀得是瓦解冰消,皆是王佐之力。后人有诗赞之曰:‘洞庭王佐字文成,断臂说降陆文龙,梨园常演朱仙镇,万古流传苦人名。苦人你比得了吗?” (回到自己的位置,学)“您甭说‘苦人了,我连‘苦瓜也比不了哇。”
甲 是。有意思哎!
乙 您见笑了。
甲 (归位)还有一番儿,叫“浑
人”,我觉得呀……
乙 噢,就那个(把甲推开,学
甲)“霸王正在危急之中,只见江面飘飘来一打渔小舟。霸王点手唤之:‘渔家!将某渡过江去,我有白银相赠。渔家闻听,抱拳当胸:‘你那里枪沉马大,我这里渔船窄小,渡人难渡枪马,渡枪马难以渡人。霸王闻听笑道:‘哈哈,那有何难,先将某家枪马渡过,再渡某家不迟。说话之时,小船拢岸,渔家将枪支搭在船上,马匹牵至舟中,船篙一支,船离江岸,直奔江心。渔家高声喝道:‘呔!项羽听真。我等非是渔人,我乃是韩元帅帐下将吕马童是也。奉将令,使计策,前来盗你枪马,想你做大将者,无枪,无马,无卒,孤身一人,难道说你还要落到韩元帅之手?霸王闻听,顿足捶胸:‘悔当初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今日果有此败,看来我乃浑人也。浑人你比得了吗?”
甲 (走到乙的位置上,学)“别
说浑人了,我连‘浑蛋也比不了哇。”你没完了是不是?(与乙换位置)
乙 不,你就说,你演几番?你
用哪段儿当底吧?
甲 这样,我改主意了,咱来一
个《坠子》。
乙(学《武坠子》)“冬嘣楞冬楞
嘣楞冬楞嘣冬啊!”(推开甲,站在甲的位置上学唱)“要罢了钱,书又归了正!他管拉呀,我管唱,您老管听……”
(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多新鲜哪!噢,我管拉,你管唱,人家管听!“冬嘣楞冬楞嘣楞冬楞嘣冬啊!”(推开甲,站在甲的位置上学唱)“爱听文来,爱听武啊?爱听奸来你老爱听忠啊?爱听文的是俺不会,爱听武的我是没学成,半文半武我也唱不了,苦辣酸甜俺也不中啊……”
甲“干脆咱散了吧,噢,你什么
都不会呀?你这不是废话吗!”
乙 对!就是这词。你说,是演
《文坠子》演《武坠子》还是演《学坠子》?
甲 不,那什么,要不咱俩《打
灯谜》。
乙 打灯谜?那底更多。小孩
醒了要撒尿——把。半夜叫门问声谁——我。两人见面忙握手——好。铁匠师傅抡大锤——
合 打!
乙 说你想用哪番儿当底哪?
甲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乙 這不都是家里的事儿嘛!
甲 家里的事儿?
乙 是呀。别看我们隔着海峡,
这都是跟一个师父学的。你不知道吗?
甲 我们跟一个师父学的?那
我得问问你,您师父贵姓?
乙 姓中。我师父叫“中国文
化”。您师父是?
甲 一样!我师父也是“中国文
化”。
乙 对呀。你问你师爷,你师爷
也得承认:“我师父是‘中国文化。”
甲 好嘛,我跟我师爷拉平了,
我们爷俩儿成兄弟了。
乙 我们都是受中华传统文化
的熏陶。我们同学同好,都是一个祖师爷的后代传人。
甲 听你这么一说,我就轻松了。
乙 本来你就不应该紧张。
甲 这样,我们换个口味。我们
讲讲民间故事怎么样?
乙 那我先讲。我看你,听过没
听过。
甲 好呀,你先讲,我接着讲。
乙 这事可不能吹啊。
甲 不,您先来,有请。
【以下表演,像对口评书表演一样。
乙 “今天,我给您说的是《神
仙的传说》。话说台北有个汤岭,岭上有一面湖,这湖水荡漾那水那个清啊。传说古时候啊,这岭上住着一位神仙。神仙岁数大了,他想找一个老实人当徒弟。于是这神仙就化装成一卖汤圆的老翁,在岭上端着汤圆叫卖:‘两文钱吃一碗了啊,一文钱吃两碗了啊。”
甲 (接着说)“人听说‘两文钱
吃一碗,一文钱吃两碗。都觉得这是个傻老头儿。这有便宜可占呀,于是争先恐后地往岭上爬,付一文钱,吃两碗汤圆。一个个撑得肚子都歪了。这两碗吃下去,也奇了怪了,半年不饿。”
乙 (接着说)“人跟人不一样,
也有不贪的人。有一个年轻人,见此情形,颇觉不公平。他也来到岭上,付了两文钱,只吃了一碗。”
甲 (接着说)“见此情景,可把
卖汤圆的老翁乐坏了,‘刷老翁现出神仙的原形。老翁说:‘我等的就是你这样的老实人,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徒弟了。”
乙 (接着说)“传说中,这神仙
卖的汤圆,就是用岭上的那泥土搓成的。”
甲 (接着说)“这捡便宜的,一
文钱吃了两碗泥球儿。难怪吃了半年不饿,他不消化呀。”
乙 (接着说)“老翁卖汤圆,把
岭上挖了一个巨大的土坑,你说这得搓多少汤圆。看来这天下贪心之人,可真是不少。”
甲 (接着说)“天长日久,岭上
这大坑积满了雨水,于是就有了这面像镜子一样能照亮人心波光潋滟明明亮亮的一面湖。”(跳出)哎?我说得对不对?
乙 对!一点都没错儿,你在台
湾生活过?
甲 没有。在大陆的湖北、河南、
山东、黑龙江都有跟这个差不多的民间传说。
乙 那你说这传说,是从台湾传
到大陆的?还是从大陆传到台湾的呢?
甲 这可说不清了。这都是咱家
里的老一辈儿,几代人,穿过海峡,你来我往,留下来的传说。
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甲 对呀。
乙 哎,我再讲一个望夫石的传
说,看你听没听过。
甲 您讲。
乙 “话说台南市的海滨,生长
着一种野生树,它叫林投。树高及丈,直干无枝,叶长四五公尺。远远望去,这树哎,就宛如一女子披头散发,站立在海边一样。”
甲 (接着说)“要说这树可有来
历,这树它跟一女子有关。”
乙 (接着说)“这女子她叫林投,
乡亲们都叫她林投姊。林投姊的丈夫离家多年也没回来,这林投姊,每日站在海边,等待着丈夫。”
甲 (接着说)“几年过去了,几
十年过去了,丈夫始终未见归来。林投姊哭啊哭啊,最后倒在了海边。望夫归来的林投姊,最终变成了一棵‘林投树。” 对不对?
乙 这女的你认识?
甲 我不认识。
乙 那你怎么知道得比我还详细?
甲 这都是说唱“望夫女”至死
不渝的爱情,赞美她们纯真感情的传说。
乙 这你都知道?
甲 当然知道了。早年间,我们
福建、广东沿海,男人大多谋生海外,他们的妻子常在海边等待丈夫回来,于是好多地方都有“望夫石”和“望夫台”的传说。这“林投姊的传说”,就是“望夫石”的翻版,这样的民间传说太多了。
乙 是吗?
甲 数不胜数。最著名的是淮河
岸边的涂山“望夫石”。相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日夜远眺,朝思暮想,望穿秋水,最终精诚所至,化作“望夫石”。还有,肇庆西江岸边羚羊山顶有“望夫石”,平顶山有“望夫石” ,黄山有“望夫石”, 恩施有“望夫石”,珠海有“望夫石”,昆明有2个“望夫石”,秦皇岛市有66个“望夫石”,从淮河边上的“涂山女”到桂林的“漓江女”,等着丈夫回家的女人太多了。
乙 这男的都让妻子等着,都不
回家,这些丈夫都跑哪去了?
甲 他们都去酒吧泡吧、去歌
厅……泡脚去了。
乙 歌厅泡脚?
甲 我哪知道呀?!
乙 知道了你也不敢说。
甲 是。说了,那就不是等了不
是望了不是盼了。
乙 说了就得是?
甲 逮去了!“我让你下班儿不
回家!”
乙 沒听说过。
甲 开个玩笑。关于“望夫石”,
我们历史上还有许多有名的诗词。唐朝的王建就写了一首《望夫石》:“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乙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
来石应语。”
甲 嘿,这你也知道?
乙 悠悠的江水旁,望夫归来的
女子,即使化成石头也不回头。任凭风吹雨打,不改初衷,等待千年万年,只为丈夫归来。只要丈夫归来,这化作石头的“望夫女”就有许多的话要跟丈夫说。
甲 石头还能说话?
乙 能。
甲 她跟丈夫说的什么?
乙 (方言)“死鬼才回来哎,等
得我哎,脖子先硬腿后硬,最后我全身都硬了。这么些年,你干嘛去了?你个倒霉玩艺儿死不了还找不着的你个缺德冒烟挨千刀的!”
甲 好嘛,一嘴的天津话。
乙 我猜她得这么说。
甲 还有唐朝的刘禹锡,也写过
《望夫石》:“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乙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
时初望时。”一个等待的姿势,几千年不变。(学)
甲 为什么几千年不变?
乙 变成石头变不回来了。只能
这样了。(学)
甲 宋朝的王安石,也写过《望
夫石》:“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乙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
望舜裳衣。”一个等待的姿势,几千年不变。(学)
甲 唐朝的孟郊也写过《望夫
石》:“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
乙 “行人悠悠朝与暮,千年万
年色如故。”一个等待的姿势,几千年不变。(学)
甲 看这姿势哎,这都是一个石
匠雕出来的。
乙 “千年万年色如故。”颜色都
不变。(唱《爱你一万年》)“爱你一万年,噢……”一个等待的姿势,几千年不变。(学)
甲 又来了。还有,宋朝的陆游
也写过《望夫石》:“送君远戍交河北,男儿自以身许国。不能弯弓骑恶马,欲随君去何由得?”
乙 “登山矫首西北云,形容虽
变心犹存。月明夜夜照泪痕,铁心石肠输与君!”
甲 说这丈夫,以身许国,他当
兵戍边去了。
乙 痴情女子,容貌变了心不
变。一个等待的姿势,几千年不变。(学)
甲 还这姿势。没想到,这些诗
词你都会呀?
乙 这些诗词都是老祖宗们写出
来的,打小在台湾,我都学过的。
甲 咱俩一样,我也是打小学的。
乙 咱是一家人呀。诗书传万代,
一本唐诗宋词,你读我也读。
甲 是,这都是咱的传家宝。
乙 没错儿。都是咱家里的事儿。
甲 看来今天,我还难不住他了。
乙 都是中国人,诗词歌赋,说
说唱唱。随口就来,多大点事呀。
甲 哎?你说什么?
乙 怎么了?
甲 说说唱唱,还随口就来?
乙 当然。你要知道,说起唱来,
我们台湾有国剧。
甲 知道,我们叫京剧。这京剧
的发源地就在大陆的南方,我们湖广地区。
乙 是,在台湾管京剧就叫国
剧。哎,我们台湾还有豫剧。
甲 豫剧?那是河南的地方戏,
那根儿就在我们河南。
乙 对呀。我们台湾还有黄梅戏。
甲 黄梅戏的根儿在我们安徽。
乙 没错儿,我们台湾还有高甲
戏。
甲 福建的高甲戏多着哪。你去
乡镇看看,到哪儿都有唱的。
乙 我们台湾还有歌仔戏。哎,
这歌仔戏,可是发源于台湾的传统戏曲。
甲 大陆也有呀,在大陆,这歌
仔戏叫芗剧。
乙 不,唱歌仔戏一定要用闽南
语。
甲 是,一样呀。闽是福建的简
称,闽南语就是福建方言之一。
乙 对对对,这就是咱们家的方言。
甲 是,闽南语就是我们难忘的
乡音。
乙 哎,对了,我们台湾还有南
音。知道南音为什么叫南音?
甲 为什么?
乙 因为台湾在大陆的南面。所
以我們唱的,那是真正的南音。
甲 不,你跨海过来,你随便上
岸听听,哪儿你都能听到南音。丝竹之音,绕梁三日。南音声声,不绝于耳。
乙 哎,我们台湾还有布袋戏。
甲 你到大陆转转,你到哪个省
份,都有布袋戏。孩子们最爱看了。
乙 好嘛,我说什么他有什么?
甲 我们都是一家人嘛。你会演
的我也会演。
乙 你会唱的我也会唱。
甲 早些年,港台歌曲在大陆流
行,现在大陆歌曲也唱响了港台地区。
乙 还真是的。让你这么一说,
我们唱一唱怎么样?
甲 好呀。你唱什么,我接什么。
乙 听着(唱《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遂沙滩……”
甲 (接唱)“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乙 (唱《绿岛小夜曲》) “这绿
岛像一只船……”
甲 (接唱)“在月夜里摇呀摇。”
乙 (唱《月儿弯弯照九洲》)“月
儿弯弯……”
甲 (接唱)“照九洲。”
乙 (唱《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路边的野花……”
甲 (接唱)“你不要采!”
乙 (唱《南屏晚钟》)“南屏晚钟
随风飘送……”
甲 (接唱)“它好像是敲呀敲在
我心坎中。”
乙 (接唱)“南屏晚钟随风飘
送……”
甲 (接唱)“它好像是催呀催醒
我相思梦。”
乙 (接唱)“它催醒了我的相思
梦……”
甲 (接唱)“相思有什么用? ”
乙 (唱《我们不一样》)“这么多
年的兄弟……”
甲 (接唱)“有谁比我更了解
你。”
乙 (接唱)“我们不一样,不一
样,不一样……”
甲 哎?我们把“不”改成“都”
怎么样?
乙 改成“都”?
甲 咱这么唱(接唱)“我们,都,
一样。”
乙 噢,都一样?好!我试试
啊。(接唱)“我们都一样,都一样,都一样!”
甲 (接唱)“中国人的血脉相
连同呼吸,我要在这里,我在这里等你。”
乙 (接唱)“我们都一样。”
甲 (接唱)“都一样……”
合 (接唱)“都一样!”
乙 (接唱)“虽然经历了不同的
事情……”
甲 (接唱)“我们都希望,天天在
这……”
合 (接唱)“相聚 !”
甲 (接唱)“我们都希望……”
乙 (接唱)“快乐在这……”
合 (接唱,高八度)“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