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业欺骗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25 06:08韩志勇
科技视界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

韩志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同时,伴随高速经济发展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大学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大学生学业欺骗成了大学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探索其成因对于改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欺骗;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 C913.5;C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1-014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66

近年来,大学生学业欺骗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实际上,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以来,学业欺骗就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里学生不断采取更为多样化的学业欺骗手段。学业欺骗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危害了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损害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探究学业欺骗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学业欺骗的涵义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并没有就学业欺骗的概念进行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鲍威尔在1964年最早利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对学业欺骗行为进行了调研了有关学业欺骗的频率。哈德等人对学业欺骗进行了界定,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学业欺骗:在考试或学业论文等学业评价中接受一些未经老师批准的援助;在一些学业评价中没有采用规范的引用而利用他人的创意或者文字记录。因此,无论在考试中还是在作业接受未经授权的帮助都被认为是学业欺骗行为,学业评价本身是为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但是当学生在作业中接受未经老师批准的帮助或者采用不规范的引用,这都会被认为是学业欺骗。另外,在考试中夹带与考试有关的信息,剽窃或者抄袭他人的试卷都属于学业欺骗行为,同样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使用未被授权的信息也可能涉嫌学业欺骗。一些国内学者主要采用“作弊”、“抄袭”、“不诚信”等词汇,而较少使用学术欺骗的术语。一般意义上来说,作弊主要包括以下行为:(1)主观故意性。无论是在作业中的非规范引用,还是在考试中的剽窃或抄袭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主观故意。(2)欺骗性。行为具有一定得隐蔽性,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学业欺骗行为往往为了不被发现会采取一些伪装措施,比如在考试中夹带小纸条,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作弊行为采用了高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各种智能设备作弊(如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无论采取什么手段,行为有欺骗的意图与较高的隐蔽性。(3)违规性。行为一定是违背一些制度与规则,比如学生的课程作业抄袭其他同学内容,这就违背了学校或者老师对课程作业要求独立完成的规则要求,在考试中违法考试规则携带与考试有关的工具与材料等。(4)广泛性。学业欺骗或作弊行为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学生的课程作业中,采用未经老师批准的信息与材料,在考试中剽窃他人试卷等等。(5)非伦理性。学业欺骗或者作弊行为一方面违背了学校或教育部门的规则与制度,同时也违反了社会公认的伦理准则。诚信与公平伦理被社会公众认为是最重要的伦理准则之一,而学业欺骗被认为破坏了这一社会伦理准则。

因此,学业欺骗行为可以被界定为,为了获取学业上的成功,违背学校学业规则与制度所从事的一些偏差行为,这些行为违背社会公认的诚信伦理。

2 学业欺骗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业欺骗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背景、学校文化与社会环境等等因素。

1)大学生个体特征因素。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具有较为独立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也基本形成,因此大学生个体特征可以影响他们的态度,从而影响行为。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有关研究对性别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业欺骗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有更少的学业欺骗行为;同時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女生相较于男生而言存在更多额学业欺骗行为;究竟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是否存在更多的学业欺骗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影响,不同学校文化影响下的性别对学业欺骗是否有不同影响,这都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理论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2)年级。有研究认为大学相对于中学有更少的学业欺骗行为,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大学一年级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阶段对于树立良好的诚信文化与正确价值观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大学生对学校制度与文化的熟悉,他们要么变得非常容易采取学业欺骗行为,要么从开始就树立了良好的诚信价值观而抵制学业欺骗行为,因此年级是否会影响学业欺骗会因为学校文化、制度、管理水平而有较大的差异。(3)道德认知。大学生们虽然对于不诚信行为有相当的认知,比如通过家庭教育,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以及通过社会途径获取有关诚信的道德范式,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大学生对于诚信伦理的认知有差异。有些学生认为在考试偶尔偷看同学的试卷比起携带纸质材料抄袭要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是在自己需要通过考试时才会采取学业欺骗手段,他们并不会通过欺骗手段获得更高的分数来超越那些学业水平靠前的同学,这样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相对于考试而言,学生们更可能就收在学业作业中采用一些违规行为,比如在学术论文中不表明他人成果的出处,或者修改一些数据等等。(4)学习效能感。学习效能感是自我对是否有能力取得学业成绩一种信心,学习效能感高的人对自我取得较高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信心,那些学习效能感较低的人,对自己取得学业成绩有较低的评价。一般而言,那些对自己学习成绩没什么信心的学生更可能采取学业欺骗行为;那些对自己取得较好学业成绩有信心的学生会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考试来获得较好的学业水平,而不需要通过学业欺骗方式来获得较好的成绩。(5)动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的行为动机,大学生在学校各种行为由于不同个体的差异存在不同的动机。比如那些自我成就感较高的学生有较低的学业欺骗的可能,这些学生认为通过自己的学习,诚信作业与考试获取较高的学业水平,这是自我成就感的一种体现,如果通过学业欺骗获取成绩,他们会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真实能力与成就的体现,这贬低了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们更可能会抵制学业欺骗行为。

2)學校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欺骗的内在因素,而大学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欺骗的重要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诚信文化。当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通过对学校文化的感知形成自我的判断,比如学生们从学校的规章制度上来判断学校对诚信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来理解学校对学业欺骗的容忍程度。影响学生诚信认知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理念、制度与展示三个层面,比如学校使命对诚信的要求,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诚信方面的描述,校园环境对诚信文化的展示。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降低学业欺骗行为的可能。(2)学业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是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业水平评价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学业欺骗的可行性,比如那些考查学生知识记忆水平的测试增加了学校抄袭的可能性,不合理的团队作业设计增加了学生搭便车的可能。因此,设计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3)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课堂环境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能感,降低学生学业欺骗行为。如果课堂情境是无趣的,暗淡的,甚至是设计非常不合理,比如教师灯光,座位设计,色彩,音响效果等硬件让人感到压抑的氛围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降低学生对课程的价值评价。另外,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氛围都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有较低的评价,那么他们就更可能实施学业欺骗行为,并增加了学生对学业欺骗行为的道德推脱,学生将学业欺骗归咎于课程的无趣,没有价值。

3)教师因素。教师是学校环境因素中影响学生学业欺骗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师的态度、行为体现学校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比如学校文化、规章制度的解释和教学水平等。首先,教师对学业欺骗的态度。在中国,教师是学生重要的道德榜样,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教师应该在诚信方面给学生树立道德模范,学生会主动内化教师对诚信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并从而模仿教师的行为。如果教师对学业欺骗持有严格的抵制态度,自己在各种行为严格遵守诚信理念与规则,那么学生可能更小可能实施学业欺骗行为。其次,教师对学业欺骗的惩罚。教师拥有对学生的惩戒权,在课程作业、测验、考试中,教师根据相关规定拥有对学生学业欺骗行为的惩戒权,比如批评,降低分数等级,上报教务部门等等。教师是否实施这些惩戒行为,特别是,当教师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时候,教师对学业欺骗行为的严重性进行判断,并决定采取何种惩戒措施,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业欺骗的概率。然后,师生关系影响学业欺骗。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师生关系往往不仅体现在教学中的正式关系中,还可能体现在教学时间之外的私人交往中,当学生与老师构建更好的关系,他们认为学业欺骗的裁量权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那些有高质量师生关系的学生更可能实施学业欺骗,因为他们认为可以依赖良好的师生关系来逃避学业欺骗的处罚。最后,教师作为学校文化与政策的宣讲人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特别是影响学生对学校组织承诺,公平氛围感知。教师通过对学校文化与政策的理解来内化到教学工作各方面,再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以及与学生的非正式沟通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对学校的认同与理解程度决定了传递给学生信息的多少与真实性程度。如果教师可以很好起到“中介人”的作用,那么学生更可能理解学校的诚信文化与有关规制,将会有更少的学业欺骗行为。

【参考文献】

[1]Hard S F,Conway J M,Moran A C.Faculty and College Student Beliefs about the Frequency of Student Academic Misconduct[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6,77(6):1058-1080.

[2]Lim,K.C&Sean K.B.See.Attitudes Toward,and Intentions to Report,Academic Cheating Among Students in Singapore[J].ETHICS&BEHAVIOR,2001,11(3):261-74.

[3]Davis S F,Grover C A,Becker A H,et al.Academic Dishonesty: Prevalence, Determinants,Techniques,and Punishments[J].Teaching of Psychology,1992,19(1):16-20.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