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农村公众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①

2019-09-25 02:30许明芳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气象科普公众

柯 凡 许明芳

(1 湖北省黄石市气象局 湖北黄石 435002;2 武汉市新洲区气象局 湖北武汉 430000)

黄石市是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梅雨显著,雨量充沛,气候条件优越,襟江带湖,气候资源丰富,既适宜于麦类、油菜等作物的生长,又有利于水稻的种植。由于冷暖气团交锋较为频繁,天气多变,降水变化大,常有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冻、霜、低温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对农业生产又带来不利影响。黄石市平均气温17.5 ℃,平均降水量1 456 mm。2016年地区总人口246.55万人,农村人口比重约占60%。农村地区地形复杂、人口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较差,因此做好农村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满足现代农村生活生产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1 黄石农村公众气象服务现状

随着通信手段的发展变化,黄石地区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由过去的广播、报纸、大喇叭、显示屏等渠道逐步转化为121平台、广播、互联网等方式,在遇重大灾害性天气时,能及时将气象预警预报服务信息通过传真、短信等方式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时和通信部门合作的气象预警短信也是通过预警短信平台无偿的发送给公众(图1)。现阶段的公众气象服务获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服务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图1 近5年黄石气象台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的期数

1.1 针对农村公共气象信息的实地调查不够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用户开始从121平台获取气象信息转向了从网上获取气象信息,121平台的发展受到影响,121平台的拨打量逐年下滑(图2)。实际上大部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4G信号覆盖程度差,网络信号不稳定,新媒体手段在这些地区影响不够,这对于121平台来说是一块新兴市场,121平台从过去发展较好的城市人群应该转向逐步发展中的农村人群。但事实上很多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中心因为缺少去农村调查的机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图2 2013—2017年黄石121平台拨打量统计

1.2 气象科普知识深入农村还做的不够

受限于方式方法、语言交流、习惯等多方面原因,气象科普知识在深入农村上面做的有欠缺,对气象服务信息的了解局限于小部分人身上,农村特别是山区等贫困地区有着独特性,农村中有一定知识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到城里务工,留在农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农村方言土话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交流困难的问题,而今气象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是气象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本身更是离开家乡,到全新的地方工作,与本土方言难以沟通,导致难以将气象科普,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传播给农民[1]。

1.3 部门间的合作不够

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气象部门受本身结构的限制,真正能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人员并不足以完成当前所有工作,事实上地方政府部门也将目光放到了农村科普宣传工作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领》,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该计划希望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带动广大农民农户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但我们很多地方的气象部门并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导致人员资金配比不足的问题。

1.4 缺乏专业的农村公众气象服务人才,缺乏相应的团队

以黄石市为例,从事公众气象服务工作的人员本身配比就不够,经常是由气象台、综合地面观测人员充当科普讲解人员,受到日常工作局限性的影响,在科普工作上缺乏经验,也不能真正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对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科普形式枯燥单一,缺乏互动,给人印象不深刻,针对性不够强。同时缺乏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对湖北气候中心、气象院校等科研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不够,无法将最新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和本地的农民群众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导致科技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得很遥远[2]。

2 对策建议

2.1 进一步做好农村气象服务工作

(1)应该针对农村这一特定人群降低121的资费,并逐步通过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将传统的创收性质的121平台逐步转为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既保证平台本身的运行,又可以加强公益性气象服务,让更多农民受益。(2)深入农村基层做好121气象平台的科普宣传工作,让网络信号覆盖差,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可以更好的获取到气象服务产品。接着做好农村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回访工作,必须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农村问题,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3)结合农村的需求丰富121平台上的气象产品,制作更多符合农村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并通过121平台提供给农村用户,形成一个良好的不断发展的机制。

2.2 公众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应从村里的孩子抓起

制作年龄层次更低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以及气象为农科普宣传手册,以农村孩子为主体,传播气象知识。在农村学校开设气象科普知识小讲座,首先提高农村孩子们的气象知识,再由孩子反向将知识传递给农村的老人们,这样可以有效改变气象知识的传播方式,解决言语不通,难以宣传气象知识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普及气象知识,并逐步提高全民气象文化素质[3]。

2.3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

通过与中国科协以及其他为农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好科普知识的融合工作,减少重复建设,重复宣传,提高气象科普下农村的效率。同时利用政府给予农村科普工作的经费弥补公益性气象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

2.4 加强农村公众气象服务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让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公众气象服务的工作中去,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学习,学习气候中心、气象院校研究的农业气象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做好技术与生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气象研究可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3 结束语

地市级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市里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大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进农村力度,加强农村公众气象服务人才体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气象进农村调查工作,了解现代农村公众气象服务切实的需求,制作更加符合农村气象服务的产品。加强与气象上级部门之间的学习,丰富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努力做好公众气象服务产品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满足现代农业生活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气象科普公众
气象树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国气象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