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翔 文/图
发源于建宁山地的沙溪,一路穿谷过涧集流纳水,来到梅列境内时,已是身段丰盈、款款奔腾的宽阔河流,犹如一方湖泊波光粼粼,映照得两岸青山闪闪发亮。因了这绿水青山,60 多年前,人们在这里建起了新兴的工业城市,一批大型工业企业从上海等地迁来,建设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原本寂静的山野,如今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这梅列,这三明,成了闽西北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
可在80 多年前,这颗明珠坐落的土地上,在军阀列强的反动统治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腥风血雨笼罩大地。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前仆后继,不畏牺牲,与反动势力展开殊死斗争,创立了党组织,建立了红色政权。梅列这片土地成为“东方战线新区”的重要红色区域之一,为中央苏区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当我们走在这块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原中央苏区范围”土地上,面对那红色展馆一幅幅历史画面,抚今追昔,我们的思绪不禁被拉回到80 多年前那段艰辛与荣耀的岁月中。
梅列区是1983 年才建立的年轻区域,历史上属沙县管辖,是沙县的一部分。早在1927 年春,在福州求学的沙县籍青年官锦铨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夏,利用返乡度假机会,官锦铨与姜源舜(姜敢)、罗起佑以及许瑞芳等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起了隶属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地方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这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早期党组织之一。
古老的沙溪河是闽江主要支流之一,流经闽西北诸县,也是闽西北与福州交通的黄金水道。官锦铨以经商为名,经常乘船逆流而上,到今梅列区的列西传播革命思想。1930年底,他带领列西村的吴俊旭、罗桂莹等人,在列西龙岗土地庙成立中共列西党支部,有党员5 名,吴俊旭任支部书记。这簇革命火种的光辉映照沙溪河畔,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党支部成立后,一面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力量,一面带领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斗争。
1931 年7 月,红三军团政治部钱益民带领红军工作团20 余人来到沙县夏茂,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动员了一批青年农民加入红军,创建了夏茂、富口、荷山以及包含梅列区域内长老茂、南歧村等在内的红色区域。
与此同时,1931 年就曾在夏茂、荷山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党员马凤城,从外地回到夏茂,与官锦铨接上关系,在城关、夏茂、富口、荷山、横历等地开展秘密革命活动。这期间,在梅列区域先后建立了砂蕉、碧溪、列西党支部,党的活动范围覆盖了梅列区域内长老茂、南歧、沙坪、渔塘溪(此四处为现梅列区陈大镇碧溪村、长溪村一带)、小蕉、大源、陈墩、翁墩、列东、列西等地。同时,按照福建临时省委的指示,打通了由沙县到建宁、泰宁苏区的地下通道,建立了由福州到闽北的交通站,为此后梅列区域(沙县)创建苏区打下了基础。
为保卫新建苏区,并吸收被蒋介石打垮的19 路军士兵到红军中来,中革军委决定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1934 年1 月3 日,在彭德怀、杨尚昆等指挥下,东方军兵分两路向东突击。沙县是闽中重镇,在军事上是开展东线战局的战略要地。东方军向东行动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夺取沙县,消灭卢兴邦残部。此时,正值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召开之际,“夺取沙县,献给二苏大会”成了广大指战员坚定的战斗决心。
1 月8 日,东方军19 师抵达沙县城外,向守城敌军发起攻击。12 日,红军向沙县城发起进攻。由于沙县城墙又高又厚,无法攻入,遂采用挖坑道准备爆破城墙的办法攻城。之后,东方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在青州附近将延平援敌击溃,并乘胜攻取敌卢兴邦在尤溪湆头的兵工厂和尤溪城,全歼尤溪县城守敌,为围歼沙县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1 月25 日,红军在西门城墙炸开一道20 多米宽的缺口,终于攻克沙县,全部消灭卢兴邦驻守在沙县的五营兵力,共毙伤敌军700 多人,俘敌1300 多人,缴获炮8 门,各种枪支1300 多支,子弹10.8 万发,炮弹2 万多发,无线电台1 部,以及大量食盐、粮食、布匹等物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苏区对这些紧缺物资的需求。长期受卢兴邦残酷压迫的沙县人民获得解放。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赞誉说:“这一胜利,更加巩固、发展了福建苏区,威胁了蒋系军阀入闽的侧翼与后路,胜利地开展东线战局,给帝国主义国民党武装绝望的五次‘围剿’以又一痛击,给伟大的‘二苏’大会以最好的光荣赠品,给攻城战缺乏胜利信心的机会主义观点以铁锤的攻击。”
在攻打沙县的“持久战”中,梅列人民奋起支援前线,作出了很大贡献。为支援红军攻打沙县,梅列沙蕉、碧溪支部积极配合红军工作团,秘密发动党员、群众筹粮筹款、收集草药,送往红军驻地荷山村。一天,由20 余名群众组成的挑夫队,挑着收集来的草药和粮食,在红军工作团的掩护下,翻山越岭向荷山进发。在一段崎岖的山路上,前方探路的红军战士突然回报说,在“把门石”一带,发现国民党军和大刀会20 余人。红军工作团一面安排人员保护草药,一面悄悄地逼近敌人,向敌人激烈开火,敌军受到突如其来的猛攻,一时晕头转向,四处逃窜,1 名被击毙,5 名投降。这批草药被顺利送到荷山,在红军攻打沙县救治伤病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攻克沙县后,沙县的工农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反帝反蒋大会,并进行提灯游行,到会群众3000 余人。还通过一个宣言,称:“目前正当国民党出卖了东北四省进攻福建,准备出卖全中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时候,正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决战的时候,我们赤色的沙县举行伟大的庄严的反帝反蒋示威大会。大会坚决相信,只有苏维埃才是反帝反蒋的唯一力量,只有用工农自己团结的力量,坚决进行反帝反蒋,才能够从土匪卢兴邦苛捐杂税底下解放出来。大会号召沙县广大工农群众及红色战士,坚决进行反帝反蒋的斗争……”
当时,缴获的战利品很多,红军号召群众帮助运送战利品,当年的苏维埃刊物《红色中华》以《到沙县挑胜利品去》为题,号召“工农群众热烈地起来组织担架队、伕子队、工作团等到沙县去挑胜利品去!以战利品支援中央苏区。”梅列区域内动员了洋溪乡、碧溪乡等几十名群众到沙县帮助红军搬运战利品。
东方军攻克沙县后,建立了沙县革命委员会(后为沙县苏维埃政府),并组建了县工会和农会。1934 年2 月底,红色区域不断扩大,先后建立了沙县27 个基层苏维埃政府,多数乡组建了赤卫队、儿童团。《红色中华》称:“此次我们配合东方军行动向东发展新的苏区,在夏茂建立了政府和游击队及群众团体,成立了夏茂区革命委员会;建立了乡革委会十余个,赤色农会、工会等,工人百余。”后又报道称:“东方军自打开沙县后……在归化(今明溪县)、将乐、沙县等地开展了大片的新苏区,因此大大兴奋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刘少奇同志当年在《为沙县工会工作给赖宁同志信》中说:“你在沙将的三个报告,我们都收到了。宁新怀同志和你谈话的记录,我们也看到了。我们都认为你在沙、将所进行的工作是获得很大成绩的,不到一个月功夫,在沙组织千多工人建工会,救济失业工人。在红军退出沙县后,我们估计到敌人会来进攻占领沙县,我们号召工人保障沙县革命政权而斗争。”
梅列区的碧溪村,土地革命时期是沙县所辖的一个乡,距富口镇荷山东方军司令部仅一山之隔,与归化毗邻,是连接苏区沙县、归化与宁化的交通要道。清溪碧水,四面环山,粮田千亩,森林密布,山上草药繁多,是一块富庶之地。早在1931 年,中共沙县特支党员马凤城就来到碧溪、砂蕉一带,组织群众抗粮抗捐,与土豪恶霸作斗争,并发展党员,成立了党支部,由叶宏清任书记。因此,这里群众基础较好。1934 年1 月,红军攻占沙县后,碧溪、砂蕉都建立起农会。碧溪农会设在村头的圆应庵内,叶宏清担任农会主席。全村1000 余人口中有近80 人参加了赤卫队、儿童团。他们到各自然村宣传革命道理,为红军筹粮筹款,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农会干部还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他们把地主、土豪带到圆应庵,押在戏台上批斗。深受压迫的台下群众激动起来,还冲上戏台踢打地主、土豪,发泄心中的仇恨。批斗会后,把地主、土豪的田地分给老百姓。穷人们都到田里,计口分田,实地插牌。分到土地的农民,革命热情高涨,积极支援红军,为红军送粮送草药。当地青年们也积极报名参加红军。红军走了以后,叶宏清、王树德仍然带领农会坚持游击斗争。农会骨干黄明凤被冒充红军的国民党兵带到村头的山坡上枪杀,一名想参加红军的妇女会同志也被国民党军杀害。
洋溪乡的农会就设在基督教堂里,农会主席为邓日福,是从沙县过来的。攻克沙县后,邓日福和乡农会其他干部一起动员了30多名群众到沙县帮助红军挑粮和运送缴获来的枪支弹药,还发动了多名青年去参军。邓日福和农会干部陈阿忠一起到各村去发动贫苦农民斗地主土豪,打开地主家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并分了地主的田地。但红军撤离后,陈阿忠一家6 口连带两名农会干部全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走。敌人用严刑拷打陈阿忠,企图逼他讲出谁帮红军做事,谁帮红军挑粮,谁家子女参加红军,陈阿忠坚贞不屈,什么也没讲,敌人恼怒之下,把他全家全部杀害。陈阿忠时年48岁。
1934 年5 月25 日,红七军团在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率领下,从宁化、清流、明溪一带,沿着梅列区域的砂蕉、碧溪、小蕉分四路向三元、梅列进发。第二天凌晨,红十九师在师长周建屏率领下,集结于列西、翁墩、白沙、长安一带。这几个村庄依傍沙溪河,地理位置对我军有利。而且由于当地党组织和红军工作团在这里打下的良好群众基础,当地百姓就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红军的到来。他们纷纷腾出房屋、院子、祖祠等,让红军战士居住。红军官兵和蔼可亲,还帮助百姓挑水、劈柴、打扫卫生,累了就睡在村民的院子里。一时间,土堡、祖祠、院子里都住满了红军,如长安村后面的大土堡、白沙村的郑氏祖祠,全住满了红军。红军用光洋和红军币向老百姓购买一些蔬菜、黄豆和黄瓜,借用当地老百姓的锅灶煮饭,还分出干饭给老百姓吃。老百姓把粮食、蔬菜等送给红军,红军付了钱后才收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七军团宣传员向老百姓借来水桶、扫帚,用石灰水在街头巷尾墙上刷写:“打倒国民党!”“消灭国民党八十师”“打倒土豪!”等标语,广泛进行宣传。
红军来此目的是要渡江攻打对岸的敌人,这就需要船只和船夫,当地党组织积极承担起了收集船只和召集船夫的任务。在地方农会和赤卫队的配合下,很快征集到了40 多条船只。列西、翁墩、白沙、长安一带几十名群众积极为红军进攻东岸担任船夫。党员耐桃主动请缨,承担起为红军强渡沙溪河摆渡任务,还协助红军在列西、翁墩、白沙一带收集木料,对损坏的渡船进行修复,木料不足,他就卸下自家门板和床板修补渡船。在他的带动下,列西村民纷纷拆门板卸床板支援红军。经过多方努力,40 多条战船准备就绪。
5 月27 日凌晨,战斗打响,红七军团第十九师57 团团长王蕴瑞率全团官兵乘40 多条船只,分四路强渡沙溪河,在猛烈火力的进攻下,敌人溃不成军,“两营人(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被我全部消灭,计缴步枪三四百枝,轻机枪五架,子弹九万余发,俘敌连长以下官兵三百余名,敌伤亡和落水溺死的在三百以上,残敌向沙县逃窜。”(摘自《一九三四年六月一日《红色中华》一九六期二版)。这一战斗是红七军团转战闽西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牵制敌军,支持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的斗志和士气。可惜的是,在战斗中耐桃、起尧哥和几位船工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鲜血洒在滚滚沙溪河上,烈士的英名铭刻在两岸青山间。如今,在列西城门下,耸立着一座纪念碑,记述了这次战斗过程,默默地向英烈们致敬!
之后,历经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梅列人民终于获得了解放,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在沙溪两岸。
如今硝烟远去,万象更新。当年的山村僻野、红色土地,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人民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梅列人引以骄傲的“金娃娃”三钢集团,跻身全国500 强,年产钢铁1100 多万吨,超过1958 年全民大炼钢铁时全国全年钢铁总产量。碧溪,昔日的“中央红军村”,今天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优质葡萄一千多亩,建起了南方第一家年产500 吨的葡萄酒庄,农民成了“工人”,收入稳定,生活提高。阳光照射在村里圆应庵前的樟、枫古树上,色彩斑斓,金光扑闪,成了红色旧址前的一道靓丽风景。白色大棚覆盖的葡萄地里银辉闪烁,小溪绿水流淌,山腰竹林蓊郁,烘托起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使村庄显得格外美丽妖娆。城在变,村在变,一切都在变。80 多年前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如今已然实现。梅列人民以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和新的生活告慰先烈、告慰为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们。
先烈英风今犹在,革命精神传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