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安:『大通安居』之地的『红绿发展』之道

2019-09-25 02:19新华网福建福建省老区办
红土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闽北大安苏区

◎新华网福建 福建省老区办

这里曾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观红色、游生态”,享受休闲度假的乐趣。这里是福建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大安,“大通安居”的简称,距武夷山市区22公里,横贯其西北部的分水关是闽赣两省具有军事价值和重要地位的雄关,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共闽北分区委、中共闽北分区委军事委员会、闽北军分区司令部、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在大安红军街上,一座座标志着闽北苏区辉煌历史的革命遗(旧)址、纪念地和标志物,无不向世人诉说着革命时期大安曾点燃火种,建立闽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历史。

“我外公当过红军,外婆加入过红军妇女担架队和洗衣队。”在大安义务讲解革命史24 年的张珍秀说,自己从小便沐浴在红色故事中。像她这样的革命家庭,在大安有很多。

“在各个历史时期,大安先后有310 人参加红军游击队,有一人亲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12人担任团级干部,76人担任地方县(区、乡)苏维埃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大安被认定为革命烈士的有71人,被评为革命‘五老’的69人。”这些数据,深刻地印在张珍秀的脑海里。24 年来,她跑遍了大安村的每个角落,采访革命“五老”人员,向党史专家请教,历时19年编撰了28万字的《闽北红色首府——大安》。

张珍秀说:“作为义务讲解员,我很骄傲,也希望能将红色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告诉大家和平的日子来之不易。”

而今,漫步在曾经地道出口处的西溪河畔,清澈的溪流潺潺流动着,游人赤脚踩在溪边的小石子上,或戏水打闹,或拍照留念。

溪两旁,几十栋新民居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绿树成荫、店铺林立,公共管理、治安防范、日常便民、医疗保健、义务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幼托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2013年开始,我们对全长1.5公里的红军街进行改造,并修缮原有分散场馆。”大安村党总支书记江秀萍介绍,2012年,福建省实施《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大安村获得5600 余万元财政扶持补贴,用于革命遗址修缮、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

经过改造后的红军街,景象焕然一新,原先分散的基础遗址,经过统一的修缮、保护、整合,进行集中展示。同时,红军街充分考虑红色旅游的特点,按照历史上“路路相通、户户相联”的特点,打通各户、各院之间堵塞的街巷、门户、院墙,使红军街保留原貌,回环相通,别有洞天。

山有山色,水有水韵;村有村情,民有民风。随着红色景点的挖掘和开发,近年来,大安村以“红绿”发展为突破口,打造“观红色、游生态”的发展理念。江秀萍介绍,随着红色景点的挖掘和开发,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大安也成为多个单位党团员的革命历史教育活动基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中小学生的夏令营基地。

“游人来了,村民们生活也有了新奔头。”江秀萍说,村民们忙活起来了,开餐馆,办民宿,种植土特产,生意越做越好,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2018年,全村开办民宿27家、农家乐23 家,接待境内外游客70 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50.4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 年的7269 元增长到12754 元,先后获评为“全国生态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对于大安村的未来,张珍秀信心十足:“想想当年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挖下地道的前辈们,再看到如今各地游客在大安漫步,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大安村真的能大安。”

猜你喜欢
闽北大安苏区
方志敏与闽北苏区
苏区精神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敞口坛
苏区人家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饭桌上捡来农家肥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