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创立人约瑟夫·普利策

2019-09-25 08:50:44汤天一胡新航
中外文摘 2019年18期
关键词:普利策快报纽约

□ 汤天一 胡新航

1847年4月10日,约瑟夫·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普利策17岁时决定去当兵,此时,美国正在进行南北战争,联军在欧洲招兵,普利策因此随军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普利策在圣路易斯住了下来。他能够讲流利的德语和法语,但英语水平十分有限。有一次,普利策在图书馆的棋室看人下棋时忍不住对棋局指点了一番。两位弈者之一是当地最大的一份德语日报的主编,他对普利策的机敏和顽强十分赞许,让他在自己的报社做了一名记者。几年之后,普利策已经在报社独当一面,濒临破产的业主于是将报纸的大部分产权转让给他。在办报的同时,普利策开始涉足政界,并当选为州议员。普利策终身对政治和政府投入极大关注,但自己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年轻的报纸业主,他在办报上则日益得心应手,通过购买和重整数家处于困境的报纸渐渐积累起财富和名望。

普利策买下了濒临破产的《圣路易斯快报》,从此掀开了他个人新闻生涯也是美国新闻史上崭新的一页。为了吸引读者,快报大量刊载调查性纪实报告与社论。普利策把自己当作人民和民主的代言人,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政府的腐败以及富人偷税漏税的丑闻。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很快就扭转了快报的亏损局面。然而过度的操劳极大地损害了普利策的健康,尤其是他的视力。1883年,他遵医嘱前往纽约,准备从那里乘船去欧洲疗养。但在纽约期间,他又买下了另一家陷入财务困境的刊物《纽约世界报》,欧洲之行也不了了之。

普利策单枪匹马地开始了对《纽约世界报》从采编、内容到版面的全面改革。他用大量篇幅刊载揭露腐败的特别报道并有意制造新闻卖点。其中最成功的一例是鼓动民众为修复自由女神像的基座捐款,使女神像最终得以离开法国运往纽约港口。十年之内,《纽约世界报》各种版本的发行量达到了60万份,为全国各大报纸之首。《纽约世界报》的成功也引发了对普利策个人的恶意诽谤。他被指为“摒弃自己种族与宗教的犹太人”,其目的是离间纽约犹太群体与《纽约世界报》的关系。在这场恶战中,普利策的健康进一步恶化。1890年,他不得不从主编的位置上退出。他多次出国求医但都没有结果。在接下来的20年里,普利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隔音环境中度过的。尽管如此,他仍然一直保持着与自己名下报纸的密切联系,并继续在编辑与财政上亲自掌握方向。

普利策对政府和私营企业贪污舞弊行为的揭露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反垄断法与保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1909年,《纽约世界报》披露了美国政府付给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一笔4000万元的假账。联邦政府随即指控普利策诬陷罗斯福总统与银行家J.P.摩根。普利策拒不退让,《纽约世界报》继续对这一事件追踪调查。法庭最终宣判普利策无罪,新闻自由大获全胜。

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因心脏病去世。他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的财产用于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以及设立普利策奖,以表彰美国在文学、戏剧、音乐和新闻领域的杰出人才和作品。普利策去世一年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1917年,普利策奖正式诞生。

普利策在自己的遗嘱中强调:“我的一生完全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因此对这一行业的进步与提高极其关注。我将新闻视为一个高尚的职业,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民众思想与道德的巨大影响。我希望能够将正直有为的青年吸引到这个领域,并帮助那些已经身在其中的人们获得最好的品德教育与智能教育。”普利策身体力行,以自己一生坚持不懈的奋斗与无私无畏的勇气,为后代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的远见卓识更超越了新闻领域,对整个美国文化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普利策快报纽约
成为纽约人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5:58
星球快报
星球快报
星球快报
我把纽约搬走了
纽约往事
NBA特刊(2018年17期)2018-11-24 02:46:22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基于百年普利策的新闻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世界报》对李普曼思想的影响
今传媒(2016年6期)2016-07-02 23:55:06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2
承诺,草率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