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遵循教育常识

2019-09-24 02:15田友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常识乌鸦瓶子

田友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课堂变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冠之以“创新”的新概念、新术语、新名词、新模式花样百出,令人应接不暇。

在学校特色打造的驱动下,课堂无疑是重要的抓手和着力点。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创新课堂建设运动被掀起,“愉快课堂”“快乐课堂”“成功课堂”“兴趣课堂”“生命课堂”“绿色课堂”“生态课堂”“智慧课堂”等纷纷登场。相应地,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每到一所学校,每进一个课堂,都可以看到(听到)打着学校或学科特色印迹的创新课堂。指向课堂变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科研项目、研究课题、校本教材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蔚为壮观的繁荣景象。

在课堂变革浪潮的推动下,研究型、探究性、对话式似乎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们对于讲授变得小心翼翼,唯恐被扣上“灌输”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对话反思。原本安静的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起來;课堂上,不再“唯师”,不再“唯书”。

诸如此类的现象,时下都被称作创新。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必须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但是创新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不能违背教育常识。所谓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李政涛)。教育常识在于课堂教学创新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不只是冠之以创意之名;教育常识在于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非机械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常识在于教育技术的创新应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成为束缚师生的镣铐。

有这样一幅课堂场景:一位老师执教《乌鸦喝水》,临近尾声,老师问:“同学们,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瓶里的水之外,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用翅膀抱着瓶子喝。”“在瓶子旁挖个坑,把瓶子推倒,让水流进坑里,就能喝到水了。”“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先把瓶口盖上,然后把瓶子放倒,在上面砸一个洞,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面对千奇百怪的回答,老师大加赞赏。

案例中,老师鼓励学生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前提是什么、边界在哪里?这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否则,很可能为了创新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甚至于无视或者漠视常识而引发认知上的混乱。

违背教育常识的创新是伪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一定是有所传承,而传承无法离开教育常识。上述课堂场景中,面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在理解文本背景、注重细节描述的基础上,思考乌鸦的喝水方式;在思考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既与文本情境相符,又不违背生活常识。惟有如此,才能在尊重教育常识的基础上创新,否则可能导致对常识的无知。

要做到在尊重常识的基础上创新,教师首先要养成勤于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要熟知教育经典,了解当代教育思潮,关注教育最新进展;其次,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学会反思,并尝试着把自己的反思写成反思日记、教学后记等;最后,教师要树立研究意识,把自己在阅读、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上升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成果。当阅读成为教师的修为、反思成为教师的品质、研究成为教师的生活时,教师就会尊重和敬畏教育常识。基于教育常识创新,就会走出伪创新的误区。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常识乌鸦瓶子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回归常识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