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24 02:00耿卫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耿卫江

摘要:当今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推动高等人才培养效益,这也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下,通过不断推动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保障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校企合作的相关含义,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9-0160-02

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保证学生市场适应性、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高等院校。应用型院校是近些年发展期起来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主要的发展趋势。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大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导致计算机相关岗位供小于求,提高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之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毕业生没有达到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这样导致企业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市场经济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大学生竞争。想要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就好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实现企业、院校、学生之间的“三赢”。

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内涵

简单来说,校企合作实则就是学校和企业构建的一种合作模式。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本科院校为了能够谋求自身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采取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实效性。校企合作十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学生在校学习以及企业实训,让学校和企业资源融合、共享,形成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经济接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理念,为推动应用型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 国内外校企合作发展概况

2.1国外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国际发达国家早已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以就业为向导的高等教育模式发展了几十年,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外应用型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当地政府加强财政投入促进大学生就业,以社会服务为核心培养人才。如澳大利亚政府根据国家市场发展现状针对性制定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方案,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获取到计算机资格证之后才能毕业,毕业生要切实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相关内容,如简单编程、office软件熟练操控等,在实施中获得了不错的效益;二是校企深度融合,如日本和美国大力倡导企业走进学校、学校走进企业,企业还负责承担学生实习费用,每个月发放奖金作为奖励。

2.2我国校企结合现状

我国校企合作更多是停留表面,也无法原样照搬国外的先进校企合作经验,这就需要针对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特点构建合作体系。校企合作现行的主要问题有:

1) 毕业生逐年提升,仅凭借国家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无法满足所有的大学生就业要求,也难以承担大学生的投资压力。

2) 社会对校企合作认知不足,将实践教育排除在在校教育外,对应用型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缺乏认知和重视。

3) 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没有针对校企合作给予支持和明确规定,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表现不积极。

在微观层面上,我国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有深度的方案,校企合作更多是停留在表面。

2) 由于不存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的限制与制约,所以在合作合同方面存在着漏洞,通常企业占据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积极性。

3) 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权衡校企之间的利益关系。

3 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结合我国国情和应用型高等院校教育现状,如何挑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我国大学生数量多,但企业岗位数量有限,所以校企合作中,一是要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企业实习机会;二是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提高学习效能;三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展开人才培养。

基于以上三点要求,本文认为现代学徒制可以满足计算机應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要是负责应用型人才基础教育,企业负责委派师傅带领学生学习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更好的适用于岗位需求。现代学徒制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旨在让学徒成才,以实践教育作为主要核心手段,理论教育作为基础,按照学徒制标准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此外,现代学徒制不是实习,更加贴近于实践学习,不是为了工资而是技能,在企业中进一步培养人才。所以说,现代学徒制可以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加强学生、院校、企业之间的联系,让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4 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1构建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框架

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框架要保证体系的专业性,与当代市场需求相吻合,拉近学生、院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型教学手段。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专业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需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如计算机软件编程、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计算机维修等等,这就需要学校企业共同育人,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满足计算机岗位要求,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衡量标准。所以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前,需明确市场的岗位需求、能力需求,联合企业共同签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采用“2+1+1”形式,也就是在大一和大二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大三企业派专人到校讲课,让学生掌握岗位相关工作标准与实践能力;大四到企业岗位实习。其中,大三阶段企业派高技术型计算机人才到校讲课十分重要,也是学生转型的转折点,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岗位技术和岗位能力。

4.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执行协议当中的条款。校企合作创新的初期阶段,可以让成绩较好的班级率先做进企业,签订实习相关协议,每位实习生要上意外伤害险。除了在校期间,同时也要指定实习的考评标准,构建多元化体系,企业、学校、企业师傅都是评价主体。现代化学徒制中,企业要挑选高技能计算机人才担任师傅,学生学习情况、成绩与师傅薪酬挂钩,实现师傅和学生之间的双赢。在实习中,师傅要下达岗位工作任务、具体注意事项、任务实施标准,学生要按照下发的任务展开工作,确保人才培养适应性。

1)1-4学期是第一阶段。教学内容为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认知,如软件专业学生要熟练掌握编写代码、开发程序、编程语言等基本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穿插实践教学方法,如在编写代码教学中,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毕之后,让学生自主编写代码,并对学生所编写的代码进行评价,加入日常成绩当中,对学生最终考试成绩有影响。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 5-6学期是第二阶段。此时学生已经经历了4个学期的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具备了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此时进行第二阶段企业化教育模式,企业派计算机技术人员队伍到校开展教育,提供学生学习的所需材料;学校提供课堂、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等。对于一些高技术型岗位,如软件编程等,这类岗位数量较少,建议采用班级轮流上岗实习方法,一边学、一边做。企业人才出了到校授课,还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3) 7-8学期是第三阶段。在学生到了大四之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学生向学徒的转变,此时要深化学生的计算机岗位技能、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甚至可以直接从学徒转型为正式员工。第三阶段是到企业实习,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实习,与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习当中,需要强化计算机岗位实习管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工作难题,针对性对计算机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强化实习生的专业能力,具备岗位能力。为了能够形成竞争意识,再加上企业岗位有限,在实习完毕后,对于表现十分优异的实习生,可以和企业签订劳务合同,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

4.3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同样分为三个阶段完成,针对性展开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第一阶段考核,需要以学生日常实践操作表现和试卷考试形式完成考核;第二阶段根据学生计算机技能掌握、学习积极性、学习表现作为考核分数;第三阶段是由企业师傅和带教教师共同考评,采用综合评分方案。

在第一、第二考核階段,由于企业岗位较少,无法容纳所有学生,所以在第一、第二阶段表现十分优异,并且具备操作能力的学生可以事先进行顶岗实习,分批次进入到企业实习,缓解企业岗位压力、提升实习质量。在评价当中,可以让三个阶段表现都十分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企业岗位中,如三个学习阶段的评分都是“优秀”,则可以毕业后直接成为预备员工或正式员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障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保障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在校学习、学工交替、岗位实习,这样才能够有效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于万国, 蔡永华, 房健. 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6):142-143.

[2] 马程, 郭有强.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以蚌埠学院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2(8):205-207.

[3] 王晓艳. 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现[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236-237.

[4] 朱妮, 袁春萍. 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电子测试, 2016(8):666-668.

[5] 丁知平, 张伟珊, 杨振宇.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 14(18):137-139.

[6] 李舒亮.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新余学院学报, 2015(2):78-80.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