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音主持专业的报考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而考试过程又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以笔者所亲身参与的某省播音主持类统考,所测试的935名考生为样本,以详细的数据为依托,论述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期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考;自备稿件;困境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显学,已经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尤其为青少年所钟爱。目前所有艺术类考试中,播音专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试门类。然而无论是招生院校的几何倍扩容还是报考生源的爆炸性增长,都是在最近十年内快速完成,这使得播音专业在招生、教学、就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不同角度的问题。如同张颂教授所言:“播音专业繁而不荣,兴而不盛。”此言在当下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参加了2017年某省播音统考。在5天的考试过程中,共测试了935名考生,本文从播音专业的入口——招生端进行研究,以考试中的自备稿件项为切入点。
自备稿件在该省统考全部300分的分值中,占40分,从分值角度看,占比并不大,但自备稿件作为第一项考核环节,在考官主观性考试中会先入为主,也就是这一项的得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之后项目的评分。同时,自备稿件作为为数不多考生可提前准备的考试项目(其余诸如指定稿件、即兴评述等皆为现场抽题),也是考生准备最为充分的项目。对此的研究,可以管窥整个播音艺考。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一、雷同的稿件
在笔者评审的全部935位考生中,一共出现了439篇自备稿件,也就是说,大约2位考生用一篇稿件。从这个比例上看,似乎比较正常。但真实的稿件重合度并非呈现均态。
以上14篇稿件,使用人数达到了163人,占全部439篇自备稿件的37%,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重合比例。而在这些稿件中,只有《我的心》与《相信未来》两篇稿件,是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公认的经典作品,其余文稿皆为新近产生的非经典类作品。为什么这么多的考生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些稿件呢?
二、相同的来源
上表重合度排名前十的稿件,呈现出了一个共同的来源,除《野丫头》与《那年,我15岁》之外的十二篇稿件都出自“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的决赛稿件。
齐越朗诵艺术节,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高规格朗诵大赛。从上述重合度极高的稿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入围这项赛事的朗读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播音相关群体中有很大的辐射半径。而该项赛事所呈现出的气质直接影响到了播音艺考的气质。从上面的数据也不难看出,齐越朗诵艺术节对于当下播音艺考的自备稿件有着极大的坐标意义。
在这12篇稿件中,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稿件只有2篇,另外10篇大多是改编自影视作品或故事,这也凸显出当下大学播音专业学生们在选择朗诵稿件时候的偏好——情节丰富、对白较多、表演色彩浓厚。这样的审美偏好直接影响了高中生在选稿时候的判断。这个问题的出现,与文本题材的表达难易程度呈正相关。
故事 容易 具象
散文 较难 意向与具象
现代诗 更难 意向
古文 最难 久远的意向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情节的故事因为其具象的细节描写,在年轻人理解稿件时门槛最低,所以,也最为年轻人所热衷,而随之而来的散文、现代诗、古文(包括古体诗、词、散文等)则依次呈现递减趋势。
三、古文的缺失
古文经典,是自上而下提倡并弘扬的文学形式,我们一直宣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以古文经典为载体。古文经典的传承,必须依靠青年群体。
但在本次考试当中,935人次的样本,直到第269位考生才第一次出现古文自备稿件,古文朗读篇目共出现5篇,它们分别是:《雨霖铃》、《石壕吏》、《沁园春.长沙》、《老将行》、《将进酒》,占全部考生人数的0.5%,这个数据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古文稿件的集体回避。
这样的一种全面的缺失与集体地回避,背景是复杂的,既与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古文填鸭式教学相关,也与古文经典本身的难学难懂相关。而从播音专业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朗读是基本功扎实与否的直接体现,对于古文的回避,也反映出参与播音艺考的学生及其背后相关机构的水准。
四、失当的表达
近些年,播音主持专业艺考面试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播音主持类专业开设数量也一直呈现递增趋势。播音专业,呈现出了一种就业冷、考学热的非常态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各类综艺节目在荧屏大热,使得青少年对于主持人这个岗位非常向往;其次,播音主持类艺考相较普通类高考分数更低,成为低分上大学的捷径;第三,播音主持类艺考的口试考核,比起其他更多基本功要求的专业,在考生及家长心目当中门槛更低。
这些认知使得大量年轻人对于播音艺考心存侥幸,这也拉低了播音艺考的总体水准。而因为当下生源压力过大,许多院校在招生环节不得不放宽标准,这使得许多在天赋条件上本不适合此专业的考生,也会被许多学校录取。如此一来,艺考考场投机成风,各种失当的表达比比皆是。
在本次考试中,考生失当表达首先反映在对自备稿件无细节把握,以一种机械的朗诵调读完全篇。其次是声嘶力竭地嘶吼,仿佛不嘶吼不足以表达其情感,而完全忽略了播音专业所要求的弱控制以及情声气结合。一些长相温婉甜美的女声,一开口便是“勒死他、勒死他”的喊叫,令人不忍卒听。
从自备稿件这一项的评分来看,该省考生的总体总数偏低。而自备稿件,原本就是考生提前数月自行准备的考核项目,缘何在正式考核环节会有如此多纰漏?
五、粗糙的市场
伴随着播音艺考的火热,随之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艺考市场,这个市场以辅导班为单位,对考生进行着流水线批量加工。在省统考的考试现场,随处可见乘坐统一大巴,身着相同制服的辅导班学员。
以各省市多如牛毛的辅导班来观察,每个班在打广告时都对自己的师资、硬件、上线率有着非常出格的宣传,许多内行人一看便知的虚假内容堂而皇之地流行于社会各界,形形色色的虚假宣传使得这个市场愈发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
而许多辅导班为节约成本用“娃娃兵带娃娃”的策略,即邀请大学在校生来教导高中生,这些对于真实艺考本不了解的孩子,以自己尚不纯熟的专业能力,硬着头皮站上讲台,结果可想而知。
各种错误的范式、荒谬的观念和扭曲的审美便是从这些辅导班流出,传播给愈来愈多对播音心怀梦想的高中生。而在考场这个终点,它们集合在了一起呈现在考官的面前。
六、过难的考试
自中国传媒大学以降,正规播音类学校都声明自己不办辅导班,同时也不提倡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招生学校大多鼓励考生放松心情,自然表现,學校主要评测的是考生的基本条件和天赋。
但是,从考试的卷面来看,其考核内容又绝非不学而能。以笔者所参与的省统考为例,总体考核分为五项,分别是:1、形象气质;2、作品朗读;3、新闻播报;4、即兴评述;5、模拟主持。这基本代表了当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招考内容。
然而,除了第一项以外,其余四项都是相当典型的播音业务,我们很难要求一名每日在高中学习文化课的考生自学完成以上四项播音业务的考核,并且还能合格。播音主持艺术原本即是门槛较高的语言艺术形式,绝非不学而能,而在招考环节,就将大二、大三才接触的播音业务直接拿给高中生来表达,其难度不言而喻。所以辅导班的滋生,正是播音类专业考试难度过高所导致的。这也使考生若要考取一所心仪的学校总是会先入为主地去寻觅一所辅导班,辅导班也日趋成为了招生学校与辅导班之间的中介,开始影响招生。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播音主持艺考变味、甚至变质。
改革当下过于严格的播音主持考试,回归到检测考生基本条件而非播音主持业务考核,比如简单的字、词、句段朗读。净化播音专业面试,刻不容缓。
七、结论
本文从前后相关的六个角度,来探讨播音主持专业招考这一命题,作为本专业的入口,招生环节关乎播音主持专业的生源质量以及专业发展。而其目前确实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亟待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专业院校高度重视,及时调整。
作者简介:郑伟,1984年11月,男,汉,浙江,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播音系主任。中国播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