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分析

2019-09-24 02:22谢芳郑燕平邱庆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7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谢芳 郑燕平 邱庆欢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给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促动着教育的变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其次就如何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相应提升路径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面对这一重要论断,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应紧跟这一发展趋势,更加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占据着传统媒体的地位,以其强大的影音、文字、信息整合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首先,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平台。随着手机、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以及各类媒体社交软件的推出,思政教育的学习不再仅限于教室和学校这么个狭小的区域,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客户端里的各种软件随时阅览最新时政新闻,查阅各类思政材料,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腾讯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媒体技术获得其他高校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拓宽着思政教育的平台。

其次,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借助于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着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有限,枯燥乏味。而新媒体技术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地跟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知识的传授,从而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最后,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传统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传播方式具有延时性和滞后性,而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定时、即时、实时、全时的特征,对于世界各地的最新时事,学生们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同时,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相关客户端,随时随地的与学生交流,从而及时的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真正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首先,学生易受到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侵蚀。相对于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早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交融碰撞的平台、各种利益主体价值诉求的工具和多元化的网络话语的集散地。”新媒体的开放性和隐蔽性特征,使得网络环境错综复杂,不少消极言论、庸俗文化、反动思想等在网上屡禁不止。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自我认知、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还存在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对于每天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所接触到的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不能完全理性的辨别,极其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影响其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不断涌现。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各种媒介可以进行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一些自控力比较弱的学生在浏览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注意力极易受到转移,沦陷为“抖音迷”、微博控”、“拇指族”等,对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极大的阻碍。同时,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的依赖于网上资料和答案,自己不会主动思考,逐渐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思政教师的工作难度加剧。一方面,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思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降低。大学生逐渐形成了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于思政老师的话语,他们不再盲目听从,而是采取审慎的态度,有时甚至会进行质疑,这样严重影响着思政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不利于教师权威的树。另一方面,QQ、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日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状态表达的集结地,思政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些信息进行全面掌控,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对于思政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一)积极加强学生新媒体视域下的主体素养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首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创办“新媒体创作社”,让学生关于思政教育类的不同类型创作可以在各式新媒体平台投放;也可以建立“当代信息小组”,对时事热点等问题进行多项解读和舆论引导,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让他们探索和感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备理性对待和分析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形成独立的新媒体批判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对新媒体素养的认知。

(二)打造新媒体视域下的专有思政教育队伍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人来进行开展和管理。因此,高校要着重加强对辅导员的素质培训,通过外出学习、沙龙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思政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其次,可以在各高校中成立“导向小组”,吸纳并培养一批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学生成员,注重对其进行网络素质教育培训,加强其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开展对贴吧、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舆情搜集的工作,实时引导敏感问题与舆论导向。

(三)搭建优质平台,丰富教育手段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正一步一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搭建与信息时代发展同步的思政教育网络优质平台势在必行。比如可在微信、网络门户、微博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栏目,以视频、文字、图片、信息宣传、人机互动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或话剧再现国学经典与红色文化;也可以开发应用于学生校园版的APP等。通过搭建优质平台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通过丰富的教育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新媒體时代的信息和资源繁杂,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其自身局限性,作为高校,要及时进行监督和筛查,以防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正能量、健康、积极的网络培育环境。只有通过完善的校园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优化校园的网络环境,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百度文库. 新媒体时代[EB/OL]. https://wenda.so.com/q/1418541151497738

[3] 杨睿轩.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4)133.

[4] 李元授. 新闻传播学[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