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振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12个省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1月义乌获批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其建设很大程度上按“对标自贸区”的要求开展。参照国内外有关自贸区的研究及当前国内自貿区建设经验,义乌试验区应当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标国内自贸区。同时,义乌试验区不同于国内自贸区,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义乌试验区应在小商品产业升级、专业市场转型、贸易方式创新及跨境电商发展等方面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义乌试验区;自贸区;差异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8-0080-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has established "free trade pilot zones" in 12 provinces. In January 2019, Yiwu was approved a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Zone", and its 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ree Trade Zone Standard to a large extent.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on FTA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domestic FTAs at present, the Yiwu pilot zone should match the domestic FTAs in term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facilitation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Yiwu pilot zon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omestic free trade zone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at the Yiwu pilot zone should adopt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aspects of small commodity industry upgrading, professional market transformation, trade mode innovation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Yiwu pilot zone, free trade zone,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9年初获批的义乌试验区,一定程度上是义乌综试区的升级版,在地理上由义乌全市范围扩展到金义都市新区等周边地区,在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上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强调义乌小商品外贸等相关行业的新一轮集聚和创新。小商品贸易流通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义乌试验区改革的方法和手段,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规模的增长是改革的目标。在中长期建设宏观目标方面,在促成各种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最终建成更高水准的全球小商品之都等。但在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功范本可参照的情况下,如何对标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的成功建设经验,以及如何充分发挥义乌现有的市场和产业优势,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必然成为义乌试验区后续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自由贸易区实际上是国内的一块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域,即由国外运入自贸区的商品及货物,免征进品关税和其他相关各项税费,也就是说从海关监管的角度来说,国外运入自贸区的货物,等同为关境之外。
(一)有关国外自贸区的研究
高增安,张鹏强及李肖萌等(2018)[1]全面系统地对比和梳理美国麦卡伦等多个国外较为典型的“内陆型”自贸区的税收政策,对相关的税收政策对自贸易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平性及合理性等方面,得出一些国外自贸区的经验启示,最终在“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水平”、“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及“适度扩大普惠范围”等方面为国内自贸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二)有关国内自贸区的研究
截止到2018年4月,我国已经在12个省市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智艳,罗长远等(2018)[2]首先反思了上海自贸区的目标模式,其次讨论了中央可能的政策调整,考虑到在给定资源有限性的情况下,自贸易区内各大发展战略之间的此消彼长及权衡取舍,论及避免自贸区规划和负面清单设计的计划经济思维,最后分析了上海地方可能的政策调整,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定位应该是面对太平洋、面对全世界。白桦,谭德庆(2018)[3]通过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及河南等5个我国内陆自贸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及功能定位等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城市发展理论、自贸区扩容及自贸区发展规律等,认为内陆自贸区具有内陆中心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纽带作用,内际自贸区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各内陆中心城市的均衡发展,实现内陆中心城市(城市群)的经济转型等。
(三)建设义乌试验区的有关建议
如宗庆后(2018)[4]就义乌试验区的建设和规划等提出一些建议,强调长期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提出对于义乌试验区的建设中市场采购的“反向”进口贸易方式以及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在不影响全国税收“总盘子”基础上,对部分商品实行进口免税或先征后退的政策,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二、义乌试验区对标自贸区策略
以上国内外自贸试验区在建设及运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义乌试验区建设的借鉴和参考。因此对标国内自贸区,进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革,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是义乌试验区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一)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
国际贸易便利化首先体现在贸易流程和手续的简化。贸易便利化实际上需要国际间制度的协调,对加快国际间的货物贸易流通和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参与的14个自贸协定中,大部分具有贸易便利化的内容[5]。
一方面义乌试验区应当对标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举措,从区内贸易企业的需求出发,制定一系列更为微观和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贸易便利化政策。重点应在海关通关手续简化与海关监管的现代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强化改革,同时在相关的关税征收、项目收费及监管流程等方面增加透明度,最终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货物放行、国际贸易手续简化、海关办公机构、原产地证书和核查等当前主流FTA贸易便利化发展方面制定更为具体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
另一方面义乌试验区可尝试构建一个贸易便利化的综合评估体系,开展区内贸易企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试验区内国际贸易企业普遍关切的重点问题纳入贸易便利化的综合评估范围,成立义乌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咨询、服务和研究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贸易便利化对区内企业的影响,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提高区内贸易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二)增强投资便利化改革
投资使利化改革的内容一方面体现在国际投资活动中各种审批程序的简化,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投资政策的透明度以及投资风险的可预见性。而更为广义的投资便利化还包涵了较低的投资门槛以及较为宽松的外资行业准入等内容[6]。随着自贸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直接投资必然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义乌试验区应进一步增强投资规则和管理的透明度,取消不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投资壁垒和贸易障碍,使任何投资主体可以低成本地进入其他市场。其次在宏观上,义乌试验区应汲取国内自贸区成功运营经验,利用外贸投资来积极带动义乌试验区小商品产业升级,创造小商品行业新的国际比较优势。还有就是注重外商投资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資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含量,走义乌特色的外贸投资带来的技术学习、吸收和转化的发展道路。最后就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提高义乌当地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提升义乌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的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三)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策略
自贸区也是我国当前金融改革的试验田,金融改革和国内自贸区的发展之间具有必然的互动关系。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采取外汇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以增强国际投资的规模,还有市场化的利率可以增强货币资本的有效率,支持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也可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等[7]。国际金融相关的创新改革为自贸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义乌试验区外贸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多元化金融机构及其金融创新服务产品的支持。因此义乌试验区可以参照国内自贸区的改革经给,构建一个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平台机构,负责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及引导试验区金融服务的创新等。首先,试验区可以在信贷、保险、信托及投资等领域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适当引进一批外资金融机构,为试验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其次,义试验区应当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义乌试验区外贸改革的需求,进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还有,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义乌试验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降低跨境企业资金结算及投资业务的成本和门槛等。最后,推动义乌试验区和其金融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构建义乌浙中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中心,为义乌试验区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三、义乌试验区差异化发展策略
义乌试验区目前还不是自由贸易区。一方面,义乌作为浙中地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其基础设施水平、人口经济总量、经济全球化影响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及管理权限下放等方面,还不能和当前国内自贸区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义乌试验区建设和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义乌特色”,在其对标自贸区发展策略之外,还可采取一些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一)小商品产业升级策略
本世纪初义乌市场接轨国际以来,义乌小商品产业加入国际竞争。目前义乌已发展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设计研发、加工生产及市场销售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小商品贸易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包含了几十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除此之外义乌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分布不断得到优化,小商品块状经济产业带正在形成并初具规模[8]。
“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是义乌试验区的中长期建设目标之一,这为解答“义乌市场往哪里去”的时代命题指明了方向。而小商品产业的升级无疑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的前提。首先义乌试验区可以依托义乌小商品产业集聚的优势,打造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小商品制造业龙头企业,改变其产业结构“小、散、乱”的局面,优化小产品产业链生态结构,进一步扩大义乌小商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其次是加大小商品的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产品创意及品牌运营等全面提升小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关注国际市场对小商品“高、新、特”的市场需求,改变企业间低级模仿和仿制等。还有就是加大小商品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小商品国内或国际知名品牌等。
(二)义乌专业市场转型策略
义乌是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的集贸市场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场经历了国际化的成功转型。但义乌是一个地处浙江中部的县级市,其地理位置并不突出,土地供应等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进一步制约的义乌市场的规模集聚和辐射水平。因此除了强调集约型的产业转型外,义乌还需重视以效率为核心的市场转型[9]。
在义乌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义乌专业市场转型主要体现在其线上及线下功能的转型上。在传统的线下业务方面,义乌专业市场应以一流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构建配销网络、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创新市场管理机制、强化产业间的互动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推动传统市场功能及业态变革。在市场的线上业务发展方面,义乌市场更应在国际贸易网络化及信息化上采取相应策略。如: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功能,完善市场小商品信息门户站点,对接主流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主动与金融机械、第三方支付等对接,打造小商品国际贸易的在线支付平台和体系;升级市场的金融及信息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出口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整合交易数据、客户反馈评价、交易信用记录及纳税记录等信息系统,打造信用市场和安全市场等。
(三)贸易方式的创新策略
义乌“市场采购”及“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历次小商品贸易及其监管方式的重大改革,给义乌外贸带来了宏现上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快了义乌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小商品贸易方式的创新和转变,也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小商品外贸行业的活力。从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来看,此次义乌试验区改革,一定程度上是2011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升级版”。
因此义乌试验区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采购”所带来的贸易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配合试验区其他贸易方式的创新,继续保持其外贸行业的发展活力。其次,在此次“允许先行先试”、“充分给予授权”和“赋予发展空间”等重大政策红利下,义乌试验区可通过调查研究,出台更多小商品国际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的优化政策组合,从而形成清晰可操作的小商品新型贸易流程或方式。最后,义乌还应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充分利用“义新欧”及“义甬舟”等物流基础设施和通道可能带来的贸易便利,开展贸易方式的创新等。
(四)结合跨境电商发展策略
随着全球网络贸易及跨境电商的发展,义乌快速形成了以小商口为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10]。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义乌外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不断得到改善。2018年8月,义乌作为国内唯一县级市设为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实际上已经成为义乌外贸的一大特色,义乌试验区的发展也将和其跨境电商的发展融为一体。
首先,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义乌试验区应当对青岩刘(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口、宗塘等网商聚集的地区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成为适合跨境电商运营办公的良好场所。其次,义乌试点验区有必要为跨境电商行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物流通关、外汇结算及快递服务等方面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义乌跨境电商行业的竞争力。还有,就是义乌也可用利用“义新欧”专列及B型保税区等外贸物流基础设施的便利,以及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相关政策,开展跨境电商进口贸易,进一步完善义乌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等。
四、结语
在关税征收和监管方面,自由贸易区采取特殊的海关监管制度,对海外运入自贸易区的商品,暂时免征关税,除此之外,自贸区同时还提供贸易便利化及投资便利化等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因此自贸区建设已成为提升国际贸易水平、提升区域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对标国内自贸区建设要求方面,进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革,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是义乌试验区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促进贸易便利化上,义乌试验区可以对标国内自贸区构建贸易便利化的评估体系,查找贸易便利化的重点,出台相应的政策,简化外贸流程等。而投资便利化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增强投资规则和管理制度透明度,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流动。在金融创新上,义乌试验区应更加关注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相关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等。
在义乌试验区差异化发展方面,义乌试验区首先应当通过技术创业及科技创业等方法,对其小商品行业进行结构性升级。其次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其专业市场的功能,促进专业市场线上及线下功能的同时升级。还有就是利用义乌试验区的政策空间,优化政策组合,结合相关国家战略及义乌实情,实现贸易方式的进一步创新。最后义乌试验区应将其外贸方式的改革和跨境电商的发展结合起业,挖掘和争取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能带来的更多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义乌跨境电商生态体系等。
[参考文献]
[1]高增安,张鹏强,李肖萌.境外典型内陆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5):142-148.
[2]智艷,罗长远.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目标模式与政策支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8-156.
[3]白桦,谭德庆.内陆国家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内陆自贸区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8(10):115-121.
[4]宗庆后.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规划建设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J].中国经贸导刊,2017(4):41-42.
[5]葛顺奇,沈玉昊.贸易便利化措施比较及中国自贸区的实践[J].国际经济合作,2017(4):4-9.
[6]彭羽,陈争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4):63-75.
[7]裴长洪,付彩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区金融改革[J].国际经贸探索,2014(11):4-15.
[8]楼玉华.市场功能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功能提升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1):110-117.
[9]朱越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转型发展新思路[J].浙江经济,2017(3):58-59.
[10]王健等.全球市场转型过程中的义乌模式——义乌发布跨境电商发展研究报告[R].义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4).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