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看到新闻,周杰伦歌迷打榜团前赴后继,送JAY上微博超话榜首,用一次行为艺术解构了数据与热度。《人民日报》的评论是,流量不等于流行,榜单在网上更在心上,音乐品格终究由时间检验。读完,莫名感伤,一则是那些中老歌迷磕磕碰碰地在不熟悉的超话领域试图捍卫偶像,有一种“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唏嘘之感;二是在“数据就是王道”的时代,数据涨落反映的是否是真实?人们是否陷入数据的幻象之中而不自知。有数据傍身,是否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诚然,从娱乐圈的番位之争到设计圈的影响力排名,商业社会中的一大衡定准则即是数据,所谓流量为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曾指出:“这个社会已经变成了景观的庞大堆积”,“社会从物质生产已经进化到了景观生产。”身处景观社会之中,它遮蔽了这个世界的真相。数据等于流量,流量等于溢价的能力。在这种逻辑之下,要有市场,就要掌控强大的数据;当数据市场变成商业战场,数据已然不是那些跳跃着浮动着的有意义的曲线,中间掺杂着水分,泡沫,但似乎并未有人去挤干水分,吹破泡沫。而数据背后理当蕴含的所谓的品格、调性、真相……不无意外地变成了商业社会的附庸,不被尊重,惨然被弃。
在这样的“景观社会”中,设计圈也未能幸免,部分圈内人莫名地苟同这样的思路:投放十万+平台——获得高点击量——汇报给甲方一一盖章确定好作品。且不论数据是否真实,抛开设计本质,盲目追逐高点击量,让数据说明一切,岂不是让设计圈变成大型娱乐现场,人人只知自HIGH了?那么,被包裹在可控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当随波逐流吗?我们是否还需要关注真正有意义的作品?——面对数据幻象,我们需要的是一次彻底的反省,去挣脱桎梏,探寻有意义的解决之道。
于今年米兰设计周召开之际,受艺术家Georg Lendoff在文图拉中央车站举办的“UNFLUENCER-De-sinningthe Designer”活动的启发,我们将第十七届国际设计传媒奖的主题设定为“设计的反省”。它让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不暂时放下优秀设计的话题,来一次关于糟糕设计的讨论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当如何启动内省的机制,获得反省的能力?或许,正如我们所一直倡导的那样:不犯错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认知。反省是为了接近更加真实的设计。七月看到上文所述的娱乐圈流量之争的新闻,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想法:既然衡量設计优劣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数据,那么,从数据幻象中挣脱出来就是觉醒的第一步了。
最后,第十七届国际设计传媒奖大赛稿件征集开启啦,期待您的参与,与我们一起反省设计,探寻设计的真实!十二月,深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