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厉陶声

2019-09-24 12:01李秀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4期
关键词:纹饰文化遗产

李秀娟

摘 要:会宁史前时期生态环境良好,孕育了发达的史前文化,会宁彩陶以器形丰富、图案精美、花纹瑰丽、工艺精湛闻名于世。作者结合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精品彩陶,探讨了会宁彩陶的纹饰,以期与大家共赏。

关键词:会宁彩陶;文化遗产;纹饰

祖厉河是会宁人民的母亲河,它像一条彩带,连接着灿烂悠久的彩陶之路,也连接着数千年生生不息的黄土情缘。

每每观赏古物,笔者总会想:那些千年万年前的物事,跨越了多少障碍,才能与人今生相见?拂去那历史的尘埃,领略古老的陶魂彩韵,你可曾听到远古先民的心灵之约?驻足,凝望,陶的世界朴拙又浪漫,那一件件先后不同时期的彩陶,在灯光下静寂无语,但它们身上的纹饰却绽放如花,熠熠生辉。陶之形色洋溢着历史与人文气息,凝结着远古先民们对自然人生的留恋和思考以及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追求和向往。先民们将心中的喜悦、灵动、惶恐或不安,对万物之神的崇拜和对神灵的祈求,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虔诚之心,并用神秘变幻的手法,生动地体现在彩陶纹饰之中,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中体现在彩陶的艺术之中。陶,凝聚着中华文化不灭的人文之光,如人类文明时空中一条璀璨耀眼的星河,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1 前言

彩陶,是指在陶土上以自然矿物为颜料进行勾描刻画,然后入窑焙烧的绘画陶瓷。这种先画后烧的陶器作为工艺美术的开端,见证了原始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以独特的线条和几何图案让人欣赏到先民的智慧和陶器的古朴之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国粹之一。而彩陶艺术中的装饰元素由简单到复杂,由点、线、面到磨光拍印和无穷变化的纹饰,折射出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表现出远古先民的信仰和美学观念,也点燃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火光。

会宁史前时期生态环境良好,孕育了发达的史前文化,牛门洞、石石湾等史前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先民就在会宁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之后经历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及寺洼文化。在2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先民们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彩陶文化,为甘肃彩陶文化锦上添花,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陶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的定居生活需要有各种器物储存食物和水,以及蒸煮食物。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人们发现土在水与火的作用下,可制作成满足人类需要的形态各异的陶器。当人们对天然矿物颜料有了一定认识,又能控制陶窑温度时,彩陶便应运而生。会宁彩陶以类型众多、器形丰富、图案精美、花纹瑰丽、工艺精湛著称于世。就陶艺来说,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形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色彩绚丽,器表打磨细腻,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黑、红二彩并绘制花纹。彩陶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为史前陶艺的巅峰。会宁彩陶是甘肃辉煌灿烂的彩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会宁先民们创造历史、征服自然的重要见证,为我们探索研究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遴选部分彩陶精品,以期与大家共赏。

2 会宁彩陶赏析

彩陶的纹饰是人类最质朴的审美情趣的表现,彩陶上的纹饰由写实到抽象,成为远古先民表达信仰、崇拜和祈愿的载体。在出土的彩陶中大部分都只在上半部画彩,还有一些陶器全身都画满了彩。彩陶纹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取向,体现了原始的思维特征,当时在彩陶纹饰中运用的形式美法则,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同时也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意义。会宁彩陶纹样较多,其中变体鲵鱼纹和变体鸟纹较具特色。出土于会宁境内窠粒台遗址的石岭下类型杏圆弧线纹彩陶壶(图1),口径7.5厘米,高23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13厘米。泥质橙红陶,溜肩,鼓腹,平底,施黑彩。肩部施变体鸟纹和弧边三角纹,腹部施弧线三角纹和半月形网格纹(变体鲵鱼纹),变体鸟纹和变体鲵鱼纹结合,构图深奥。这种鲵鱼俗称娃娃鱼,生活在小溪中,会发出像娃娃啼哭声的声音。古人们把鲵鱼视为神物,也说明这一时期,人们的食物主要是以江河湖泊中的鱼类为主,所以鱼自然就成为人们创作的主题和描绘的对象。

变体鸟纹是石岭下类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到马家窑类型的过渡期)具有特色的纹样,一对飞鸟常共用一个鸟头,携连飞翔,意境高远。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有一种变体的鸟纹与鱼纹共同组成的纹样,是以天上的飞鸟与水中的游鱼连用一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学者指出,原始人在彩陶上描绘的变体纹样,并不是一种理性思考后采取的表现技巧与艺术手法,而是一种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希望的表达,这些图像“经过组合变形而表达较为复杂的意蕴,是原始先民已经意识到的一种表达方式”。

中川镇石石湾遗址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双耳彩陶瓶(图2)为国家一级文物。高43厘米,直径22厘米,细泥质橙黄陶,器形平沿,圆唇,喇叭口,长颈广肩,腹部修长内斜收,并饰两个对称的半环形耳,正面颈部施浪花纹,肩腹部施多层平行线纹和灵动翻卷的浪花写实纹,背面施有神秘的符号纹。色调简洁明快,画工精巧娴熟,胎质轻薄光滑,如此完美精巧且彩绘黑彩的马家窑彩陶瓶在甘肃省内仅此一件。这种以线条为主的纹饰,欣赏它会产生如聆音乐的感觉。

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牛门洞遗址出土了一件半山类型葫芦柳叶纹双耳彩陶壶,国家一级文物,高30厘米,直径29.5厘米,泥质橙红陶,侈口,口沿外翻,直颈,溜肩,腹部膨圆丰满并饰对称桥形双耳,口沿饰对称两小鸡冠鋬,黑红彩,口沿外绘斜线网格纹,颈部施网纹及锯齿纹,肩腹部绘葫芦网格纹间阴底柳叶纹。打磨光滑,做工精细,形象生动,造型与图案浑然一体,无论平视还是俯视,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此件陶器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中的彩陶精品。

会宁境内的牛门洞遗址还出土了另一件半山类型蛙纹双耳彩陶壶,高42厘米,直径43厘米,泥质橙黄陶,侈口,直颈,圆肩,鼓腹,平底。腹部饰对称半环形双耳,黑红彩,口沿内施黑彩弧线纹,颈部施网格纹,肩腹部施蛙纹和圆圈纹,每个蛙纹两边施六个大小不等的圆点,像蛙在水里跳起来时溅起的水泡。下腹部又施一圈黑色宽带纹和水波纹。外部造型与彩绘图案完美结合。蛙纹与鲵纹的性质相同,可以认定为某一部落的标志,在陶器上绘蛙纹可以理解为图腾崇拜。

蛙纹崇拜源于人类对洪水灾害的祈福。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因此他们唯有在精神上皈依某种神灵。神灵要具备他们不具备但又极其渴望得到的本领,那就是水陆两栖,不怕洪水,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也体现出史前人类对自由的向往,而蛙就成了这个神灵的载体。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这样原始先民在精神上就有了战胜灾难的勇气。随着原始先民宗教思想的不断发展,蛙这个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灵形象,通过先民丰富的想象和虔诚之心并用神秘变幻的手法生动地体现在这个时代的彩陶纹饰之中,显示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烙印。

3 结语

从会宁发现彩陶遗址看,大多分布在临水的地方。祖厉河是会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会宁人民的母亲河。勤劳的会宁先民们择水而居,安家耕耘,汲水的工具陶器也在祖厉河流域应运而生。祖厉河流域眾多的彩陶文化遗址见证了会宁彩陶的前世今生,也见证着先民们创造历史、征服自然的足迹,承载着中国先民们纯美至善的精神世界。

陶,凝聚着中华文化不灭的人文之光,如人类文明时空中一条璀璨耀眼的星河,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放光。走近它,用心聆听,我感受到先民们舒缓、愉悦的气息,也感觉到他们有力、自信的脉动。岁月流转,唯有穿越时空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人类的心灵之约,诉说着前世今生的繁华……

参考文献

[1]严文明.甘肃彩陶的源流[J].文物,1978(10).

[2]郎树德,贾建成.彩陶的起源及历史背景[C]//王志安,段小强.马家窑文化研究文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4.

猜你喜欢
纹饰文化遗产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这些“文物”是认真的吗
Tough Nut to Crack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浅谈元青花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