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并变革着

2019-09-24 02:07孙昕
中国教师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目美的美术

孙昕

如果一定要给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央美实验”)贴上标签的话,也许“美”与“变革”是最恰当的。这所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央美”)合作成立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12年一贯制公立美术特色示范学校,是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作为一个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美”是其当然的主题。同时,作为一所变革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也必然成为主题。这似乎不是一个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校长姜源和他的团队正在为构建一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美术教育新模式、树立一个不断变革的美术教育品牌而努力着。

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姜源有一个担心:“当前美术院校或艺术类院校流行西洋技法,甚至考国画都要考西洋技法,传统技法不受重视。”因此,他希望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做出中国文化氛围下的美术教育。

央美实验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每个年级中都有外籍学生,姜源希望通过文化符号的传播,让外国的学生喜欢上中国文化。央美实验大力推行“非遗文化”教育,并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学校成为该组织命名的“非遗文化博物馆”。 因此,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央美实验煞费苦心,想方设法把平面与时间立体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在空间中感受到文化之美。比如,他们想办法将有3000多年历史的陕西马勺脸谱制成巨幅作品搬上了墙,一个初二的学生跟姜源说:“校长,我每天回宿舍都要路过这里,我就观察这脸谱,看时间长了,就感觉它的眼睛会动。”

央美实验的校徽也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中的美的特质。校徽的核心主体是中国古代金文“美”字的变形体,体现了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个“美”字,如同一个快乐跃动的图腾,演化为双头天鹅和一双翅膀,象征“文化”与“特长”比翼高展、“品德”和“才能”振翅齐飞。

央美实验在小学每周开6节美术课,初中开12节,高中开18节,美术课比重非常大。姜源说给美术课这么多的课时并不是因为希望孩子们将来都学美术,而是因为美术是美育最重要、最可靠、最便捷的手段之一,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审美教育,那么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还能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在不同的学段,美术课各有所重,比如,小学阶段每周要上4节绘画课,2节书法课,教育目标是小学毕业的孩子们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姜源认为美术特色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手段,绝不是仅仅为了应对升学考试。在这样一个崇美、立美、审美的环境熏陶下,央美实验的学生们获得了享受美、融入美的自由。姜源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在接收了央美实验毕业的学生之后,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绝不是为了画画挣钱或找份工作那么功利。

央美实验每学期都安排不少于45个社团活动。姜源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展现出来,孩子们喜欢什么,学校就给开什么课,没有老师我就去外面请”。这个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并不局限于提供美术类课程,也同样开设了很多舞蹈类、体育类、科技类课程。其他学校的校长非常羡慕:“你们一个美术特色学校,拿全国舞蹈大赛的冠军,7个冠军你们拿5个……”姜源不无自豪地“晒”奖项:国际激光大赛金奖、全国啦啦操技巧组冠军和爵士组亚军、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银牌、北京市“行走的非遗”服装大赛团体一等奖和创意设计与表演一等奖、北京市朝阳区“金鹰杯”足球联赛特色组亚军、北京市中小学生植物栽培大赛一等奖……

席勒美育思想主张,美是人性建立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人性要由人的自由来决定,但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人失去了精神自由,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审美生活、审美游戏把人遗失的精神自由重新赠予人们,使人得以再现人性。央美实验的美育实践实际上是对席勒这一论述的阐扬。只有把学生浸润于对美的自由创造与自由享用中,学生才能够获得学习的自由与快乐,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谈得上育人目标的实现,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

央美实验一直处在变革之中。近年来参与了北京市两个重要的教育改革项目—“高参小”项目与“1+3”项目。

“高参小”是北京市教委从2014年起主导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简称。从2014年4月起,央美实验(时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与央美开始了“高参小”活动的探索。副校长王智霞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央美“高参小”师资团队已达48人,重点任务是为央美实验培训美术教师、开设实验课程和校本课程、指导美术社团活动等;实验班已覆盖5个班级、150多人,美术校本课程已扩展到7个班、240人,思创课程涉及全校19个班,小学部800余人参与到“高参小”项目之中,覆盖率超过95%。

央美教师赵林开设了“高参小央美ACT13”课程,A代表艺术(Art),C代表创造(Creation),T代表思维(Thinking),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赵林认为,在美育中体现与培养起来的创造性可以回归到任何学科,所以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尤为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期帮助学生逐步地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赵林说:“每一堂课要有好几个思维的转弯,而不是仅仅去画一个东西。比如,我们可以用线条来表现情绪。可以先使用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设想抑郁的线条长什么样,高兴的线条长什么样。有些男孩子特别淘气,会用密密麻麻的一排黑线来表达,这会让人觉得很有意义。也有的孩子想温柔一点,他就会选择曲线与曲线的结合,在空白的位置再做一点色彩的填充。”每当赵林出现在课堂上,孩子们就会拥上来抱住她。赵林感到这些孩子们的画面与创作能够表达出温度与真挚,所以能传达真实的爱。

“1+3”项目是北京市教委于2016年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试验项目,简单地说,就是选拔优秀的初二学生在初二学年结束时直接进入优质高中学习,“1”代表初三这1年,“3”代表高中3年。央美实验从2017年起开始招收“1+3”项目学生。姜源认为“1+3”项目让由衷热爱美术的孩子们抛掉了对中考的担心,在初三上学期结束初中课程,下学期就拓展跟初中课程有承接关系的高中课程。这样,就打通了初中与高中三年的课程,相当于把高中三年的课程分解开,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学习美术专业课。从师资方面,安排既有初中教学经验又有高中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来带班,并且一带就是四年,以此保证学制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姜源对“1+3”项目充满信心:“2020年,这批‘1+3项目的学生就要参加高考了,我预测本科率可以接近百分之百!这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我们更高的追求是要让学校的整体层次得到更大的提升。”

创新、变革,核心力量是教师。姜源说:“我们是美术特色学校,不仅学生要学习美、感知美,还要给教师美的教育。”央美实验为教师开设艺术通识培训与鉴赏类课程,还为教师成立社团,如教师书法社团、国画社团等,让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能增强对美术的了解与热爱,这是对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另一个体现是制度化的保障。姜源认为中、高考综合改革让很多学校感到不适,因为要面临缺乏专业化教师的困境。“过去引进的教师多是中、高考科目教师,非中、高考科目的教师常常来自不胜任中、高考科目教学的教师。比如,物理老师教不好物理了,就去教历史、政治这样的非中考学科。但改革之后,历史、政治都进了中考科目,这就面临着专业化师资短缺的问题。而我们学校在2013年左右就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对当时的非中考科目,我要亲自检查,而对于中、高考科目我却关注得少一点,因为各级教务处紧盯的就是中、高考科目。第二,所有的课程都要开到考试之前,不准挤占,否则相关的管理干部和教师都要接受处分。第三,不管是中、高考科目的教师还是非中、高考科目的教师,都不能被分成三六九等,保证每一科教师都能认真教学。”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央美实验对灵动、变化与自由完满的追求,不仅符合人对美的需要,更能够不断地让美站立起来。

這样,教育就美了。

责任编辑:解意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科目美的美术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美术篇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高考“新科目”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