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

2019-09-24 11:24
耕作与栽培 2019年1期
关键词:稻鱼生态农业苗床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新要求,贵州各地区面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农民该种什么,怎么种成为了新时代聚焦的话题,大多数的农民选择种植传统的水稻品种,但仅凭种植水稻,因种植水稻投入大,收入少,增收效率不高,因此要想增加稻田的单产,需要探索出一条增加稻田单产的新路子,对此引发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近年来,很多科研工作者根据各地区资源实际情况,研究创建了多种稻鱼共养循环农业模式,集成了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应用,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贵州、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以及浙江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了多项农业循环体系标准,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我国“三农”建设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但是在贵州黔西南山地稻鱼共养循环农业体系还不常见,因此有必要对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农业体系模式进行探索,这是一种新型的共养循环农业体系,能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促进农户增收,为农村脱贫致富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贵州省黔西南义龙新区地势平坦,气候优越,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产地,建设义龙稻田共养循环体系,在“有稻”的同时还能“有鱼”,形成“一田多产”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体系;在每年收获稻谷和共养产品以后连作小麦、油菜和蚕豆,又能做到“田田加产”丰富了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条,所有秸秆废弃物统一还田循环利用,提高生产利用率。

1 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

1.1 稻田共养技术路线1.2 水稻育苗和大田移栽

产地环境选择无公害稻谷生产基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地。

1.2.1稻种选用

选用优质稻象牙香占品种,该品种在全国优质稻评比中获得金奖。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一般,株高85~90 cm,用种量根据种植密度而定,用种量为1~1.5 kg/667 m2,基本苗为1.2万~1.8万穴/667 m2,耐肥抗倒,栽穗量12万~18万穗/667 m2。在东径105°、北纬25°、海拔1 000~1 200 m地区,全生育期156~163 d。

晒种:在浸泡种子前,将种子摊平,在阳光下翻晒1~2 d,利用太阳紫外线杀菌。

精选种子:将晒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漂出杂质和不饱满粒,除去杂质。

浸种消毒:用1%石灰水或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浸种消毒,浸种时间以2~3 d为宜。

催芽:将种子控净水份后,放置在28~30 ℃条件下进行催芽,时间24 h,芽长不超过5 mm。

图1 稻田共养循环农业产业链框架

1.2.2育 秧

在清明谷雨期间,提前平整好土地,要求育秧地平坦,水源好,选择浇水排水方便的土地,育秧分两期播种,第1期与第2期播种的时间约7 d,2期播种必须在4月20日前结束。采用旱育秧,苗期做好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秧田地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地下水位1 m以下的旱地。

秧田培肥:施入充分腐熟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15 kg/m2,与10 cm土层充分混匀。

苗床规格:苗床长8~10 m,床宽1.2 m,床沿高10 cm。

床土调酸:对苗床进行调酸,使土壤pH值在5~5.5之间。

播种:大田按比例播种1 kg/667 m2。

苗床覆土:覆土厚度2~3 cm为宜,达到喷水不露籽。

盖草:苗床播好种,盖好土后,在苗床上盖稻草,厚度为2~3 cm为宜。

盖膜:将盖好稻草后的苗床浇透水,再进行盖膜。

播种至出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5~32 ℃,超过34 ℃要通风,播种后视苗床干湿情况喷1次齐苗水。

出苗至1叶1心,需将膜扯开,防止温度过高烧苗,视苗床干湿情况一般喷水2~3次。

1叶1心至2叶1心,需将盖在苗床上的稻草扯开,影响秧苗的生长,视苗床干湿情况一般喷水3~4次。

2叶1心至移栽,视苗床干湿情况一般喷水3~4次。在秧苗移栽至大田前,采用喷雾,在苗床上施适量的杀虫剂和杀菌剂。

壮秧标准:秧龄40 d左右,苗高15 cm左右,叶间距不超过1 cm,叶片直立,茎扁平,百株风干重3.0 g以上,带蘖率60%以上,根系10~12条。

1.2.3大田移栽

小满之前完成大田栽插。秧苗要求:苗龄40 d左右,5~6叶时移栽,种植规格为20 cm×27 cm。

1.2.4水层管理

插秧至返青期,插秧后缓苗前,水层保持3~5 cm,浅水养苗,促进分蘖。

分蘖至孕穗期,水层保持5~8 cm;有效分蘖终止期前4~6 d进行晒田。

孕穗至抽穗期,水层保持6~10 cm,如遇低于16 ℃气温时,采用深水护胎,水层20~23 cm。

抽穗至成熟期,保持水层5~8 cm,抽穗后18~28 d采用间歇灌溉,80%成熟停止灌水。

1.2.5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合理施用农药,施用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在早晨有露水时使用粉剂农药,易吸收,效果明显;在无露水情况下使用水剂农药喷施于叶面上,易吸收,效果明显。

水稻农药施用。水稻病害防治要兼顾不能危害稻田里面的鱼,选择防治水稻病害药效高、对鱼类毒性小的农药,比如井冈霉素、稻瘟灵吡蚜酮等农药,按一定比例浓度使用药。为了提高防病治虫效果,减低农药对鱼类的危害,施用农药时可以把稻田的进出水口打开,让田水流动,先从出水口一头施,尽量让农药喷撒在水稻叶片上,减少农药落入水中。

1.3 鱼种放养种类、规格及放养

以草鱼、鲤鱼为主,选择适量大小的鱼,无病害的鱼苗。

放养品种:鲤鱼、草鱼。

放养种类及规格:放养鲤鱼和草鱼,放养规格150 g左右,3个月后可长到800 g以上。

放养密度与时间:在栽秧后20 d左右放养。共100~300尾/667 m2,根据不同模式和鱼沟鱼凼等面积确定,放养过早鱼会吃秧,过迟对鱼、稻生长不利。

鱼苗投放前对稻田进行消毒:为减少稻田的病原体,对鱼苗产生病害,在投放鱼苗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消毒,消毒剂主要采用漂白粉、生石灰等,生石灰能改善土壤的pH值,主要用于酸性土壤。采用生石灰消毒时,每667 m2使用100 g左右,消毒5 d左右才能投放鱼。先试水,对鱼无害后再放鱼。

1.4 日常管理

为确保增加收入,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要注意经常巡视,做好管水、投饵、防逃、防盗等工作。

1.4.1适时调节水位

水深保持7~16 cm,到拔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 cm,要随时注意稻田的水位,经常测量稻田的水温,水温过高会导致鱼死亡。

1.4.2合理投放饲料

要根据鱼的大小进行投料,初期鱼吃草、虫等天然饲料,一般投放适量的草。中后期以商品饲料为主,主要有麦麸、豆饼、菜籽饼、小麦、米糠等。

1.4.3适时追肥

为了保证水稻和鱼的生长,可以根据水稻和鱼的长势适时追肥。在移栽后5 d,每667 m2施用150 kg有机肥(充分发酵后全稻田泼撒,不要泼在沟凼处),先排浅田水,使鱼集中于鱼沟和鱼溜中再施肥。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2.1.1水稻收益

稻鱼共养的稻田面积,因开挖渔沟鱼凼而面积减少,但因产品稻谷有生态产品属性而增值,可以保证稻田收益不变。

2.1.2鱼收益

按每667 m2稻田养鱼300条,每条按500 g计算,按20元/500 g计算,产值6 000元/667 m2。

生产的稻谷保本,生产的鱼就是增值,所以稻鱼共养新增产值6 000元/667 m2。

2.2 社会效益

2.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采用以油(菜)-稻田、麦田-稻、蚕豆-稻、稻-稻田养种植结合的生产模式,不仅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水力资源等,改善土壤结构,而且促进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以及加工和流通等产业的发展,使得传统且单一的种植模式向标准化、综合利用资源的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可持续发展。

2.2.2丰富农产品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施稻鱼共养种养,变一田单用为一田多用,向市场提供了优质安全的稻谷、鱼等“有机产品”,丰富农产品。

2.2.3务工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促进农户增收。

2.2.4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双丰收

通过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进行经营,在稻田中放入鱼饲养,鱼的活动对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稻草又为鱼儿遮阴蔽日,让它们迅速“增肥”,最后,在这片稻、鱼和谐共生的环境中,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双丰收。

2.3 生态效益

充分利用稻、鱼互利共生原理,将水稻种植、鱼类养殖在稻田中同时进行,充分利用稻田资源,稻鱼互利共生。在稻田中放入鱼饲养,鱼的活动对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稻草又为鱼儿遮阴蔽日,让它们迅速“增肥”,节约投资成本。

3 展 望

目前,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有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了多项农业循环体系标准,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我国“三农”建设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关于稻田养鱼基础研究的报道较多,但是对贵州黔西南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的报道较少,特别是对贵州黔西南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建设报道更少,因此很有必要对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进行探索,这种模式的探索具有很大发展的空间,这是一种新型的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贵州黔西南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建设,能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促进农户增收,为农村脱贫致富开辟出一条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稻鱼生态农业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春番茄地膜覆盖早熟栽培育苗技术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浙江:永嘉县建成国家级稻鱼共生标准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