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南南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特点,青少年和儿童是其主要的发病人群[1]。白血病的症状为发热、贫血、骨关节疼痛、出血倾向明显等,该病轻则影响人体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重则威胁人体的生命健康安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也是被人们所接受的治疗方法,但是此法的治疗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加之患者年龄的特殊性,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依从性不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对此,本文就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如下。
选择2018 年1 到2019 年1 月到我院儿科接受白血病化疗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3~9 岁,平均(6.59±3.25)岁,急性淋巴性白血病42 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5 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4~10 岁,平均(6.29±2.24)岁,急性淋巴性白血病40 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6 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目前打算接受白血病化疗治疗的患者;无精神和语言障碍。
排除标准:未在3~10 岁年龄段者;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不愿参与调研者。
实施调研时,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准备病房时可准备一些充满童趣的贴纸或者小玩具,使患者在治病之余还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拥有童趣,同时贴进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和恐惧。
(2)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要积极向患者及其父母宣讲白血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父母能够充分了解白血病的相关事项,以便在患者化疗以及预后的过程中可以配合护理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同时使患者了解化疗的过程,降低患者的恐惧感。
(3)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①个别心理干预: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存在差异性,这要求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的父母仔细观察患者的行为、情绪和病情变化等,并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可通过游戏等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可以释放自已的情绪和内心真实的想法,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配合度;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勇敢地同疾病抗争,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等。②集体心理干预:首先将医院的儿童白血病患者聚集起来成立一个小组,并且每天安排小组活动,活动小组的患者通过相互认识并建立信任关系,使患者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组员之间的交流可提高患者的交际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坚定与病魔抗争的信念、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治疗经验。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
患者情绪状态参照[4]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测量表(SDS),70分以上则表示重度焦虑、抑郁;61~70 分则表示中度焦虑、抑郁;51~60 分则表示轻度焦虑、抑郁;50 分以下则表示不存在焦虑、抑郁。
根据症状自量表(SCL-90)[5]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SAS、SDS 评分对比(±s)
表1 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SAS、SDS 评分对比(±s)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 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白血病是我国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疾病,是由于机体发生造血功能障碍,使机体的供血量不足引起人体内缺血,从而导致贫血[6]。白血病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白血病患者一般在初期阶段并不会察觉和发现该疾病,而当查出白血病时,患者白血病程度已经进入加速期或急变后期,从而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和困难[7-8]。随着白血病发病率的升高,以及白血病日趋年轻化,该疾病已经引起医学界和普通大众的关注,白血病的研究已成为学者和医生关注的重点和热门课题[9]。白血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威胁[10-11]。
目前我国在白血病的诊治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对该病的治疗和预后已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早期白血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护理为辅;对于中期或晚期的白血病患者主要采取化疗的临床治疗手段[12-13]。化疗是治疗白血病最常见有效的方法,但有研究[14-15]发现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外界的干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削弱治疗质量,而合理的护理干预则会增强治疗效果[16-17]。本文通过对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患者接受化疗后,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其中包括环境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个别心理干预和集体心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L-90 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谭文婷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2 两组患者SCL-90 量表评分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SCL-90 量表评分情况对比(±s)
综上所述,儿童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缩短病情痊愈时间;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