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祖木,李春雨,赵呈智,邓子昂,张雨薇
四川大学:1 华西临床医学院;2 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成都 610041
考核和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工具[1-2]。传统医学教育中,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实行标准化答案考核,即严格按照考纲进行命题,按照科学的程序命制和选择试题,所有的试题均有标准答案[3]。标准化答案考核统一试题答案、明确考核标准,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种人为误差[4]。但是,标准答案的限制与客观进行分数测试的要求,导致试题缺乏灵活度,严重限制学生思维发散,对培养或发展批判性思维没有帮助[5]。在医学学科标准化考核中,考前突击、考后即忘等弊端尤为突出。
为此,四川大学的医学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非标准化答案考核教育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不再是应试教育,考核体系也不再是“60分及格”[6]。经过几年的尝试与改进,四川大学医学教育已经实现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考纲全覆盖,有效提高了考核和考试的质量。目前,国内关于非标准化答案考核的尝试和探索较少[4],文章将基于四川大学医学教育非标准化答案考核改革经验,阐述非标准化答案考核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笼统来说,考核标准不同于标准化答案考试的考核方式即为非标准化答案考核[3]。其考核过程不再强调统一的试题、答案、评分标准,而更倾向于灵活的、探究式、开放式试题。在考核过程中,强调“四个结合”,将标准与非标准、灵活考察与基础考核、动态与静态考核、个人与团队成绩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教学是动态而持续的过程,非标准化答案考核在促进教与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知识学习和能力结合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8]。
一种考试考核标准的设立,必须考虑到考试目的[9]。由于非标准化考核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非机械的记忆,在进行非标准化答案考核模式设计时,需要参考以下标准:①试题比例科学化,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规划;②考核过程有效化,避免无意义的创新;③考核试题创新化,注重发散和创造。在最终成绩评定时,重点考核标准为学生是否能结合课程基础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提出有理有据的答案;是否对知识融会贯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是否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考核试题相应的参考答案则应为开放式和非标准化答案[10]。
2.2.1考核形式在多元化考核中应用非标准化答案考核。多元化考核不再局限于期末试卷考核的方式,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在课程考核中,四川大学要求平时考核不少于6次。在全过程考核下,更有可能实现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课下论文、课堂展示、随堂测验、答辩考核等。多元化考核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提高考核系统的公平性[11]。而在多元化考核中应用非标准化考核,由于规避了死记硬背的可能,课程成绩更能反映学生能力和素质[12]。表1为四川大学2018年诊断学课程非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法,非标准化考核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随堂测验、口试答辩强调非标准化试题考核,以考查学生知识发散与应用的能力;期末考评以标准化试题为主,非标准化考核为辅,达到理论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的目的。
表1 四川大学2018年诊断学课程非临床专业考核方法
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对考核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13]。如在理论性强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适当下调非标准化考核试题的比例,而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其比例。
2.2.2成绩构成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采取标准化答案考核方式,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很大[4]。国内学者研究发现[10],在多元化考核中应用非标准化答案考核,一学期内进行多次考核,能够提高平时成绩的客观性、公正性,从而提高平时成绩占比,优化成绩构成比例。其研究显示,非标准化考核对学生学习能力有更全面、深入的考核。在多元化考核中应用非标准化答案考核的模式,有效规避了“一考定成绩”的弊端。四川大学在医学教育中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下调至不超过总成绩的50%,突出平时考核、非标准化答案考核。图1为四川大学病理学课程的成绩构成。考试不再设置为课程结束时的单次考核,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非标准化答案考核的应用提高了全过程考核、多样化考核的可信度。
图1 2018年四川大学病理学课程成绩构成
2.2.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卷试题既有考核基础知识能力的客观题型,也有考核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开放题型。对于开放题型的答案,不设立标准答案,考生只须结合题目及课程知识给出合理答案即可。评分时,结合考生给出答案的准确性、创新性及答题思路清晰度等因素进行评分。
标准化答案考核方式通常于课堂教学结束后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一考定成绩”的考核。由于此种类型是事后反馈,在考核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无法补救。教与学是动态而持续的过程,通过增加非标准化考核的次数,将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及时反馈教学问题,调整教学策略,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课程教育质量。此外,采用非标准化答案考核的方式,教师会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使课程变得更加丰富。
通过单一的标准化答案考核很难实现课程考核效果。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标准化答案考核中难以体现[8]。在标准化答案考核过程中,由于考核重点是知识记忆而非知识运用,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考前突击往往也能拿到较为理想的分数,使得考试成绩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非标准化答案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过程[6],能够有效检验学习效果,成为更加公正的评判标准。
由于非标准化答案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在课后积极查阅资料并进行团队合作。借助非标准化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4-16]。课后讨论、自主网上学习等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相应课程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出适应医学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标准化考核因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而备受青睐,也具有限制学生思维、降低课程效果等弊端。通过在医学教育中应用非标准化答案考核,避免“一考定成绩”等不足,强化过程考核和非标准化考核,使得医学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非标准化考核既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工具,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学生、教师均能从中受益[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