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益,侍红兵,吴冬皓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8)
随着清洁能源的飞快发展,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系统在中低压配网中的接入容量越来越大,比例越来越高,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成分。
微电网的接入,提供了清洁型的能源,提高了电网可靠性、供电灵活性。同时,对中低压配网的投资、规划、运维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随着波动性清洁能源的接入,微电网在配网中的渗透率不断上升。因此,必须提出含微网的规划方法,确定微网接入对配电网规划各个层面的影响,如网络结构、接线方式、接入容量和位置等。
目前,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国内外科研人员,在明确分布式电源结构与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体系。但是,对于微电网作为一个实体,如何有机地嵌入配电网中,使微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用户之间能够无缝融合,协调运行,互相补充,缺少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本文结合地区供电公司中低压配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含微网的配电网接线架构模型,研究快速求解算法,以期对实际微电网与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配电网的接线形式,决定了配电网的基本运行方式、供电范围,以及故障情况下的转供能力,是配电网的最主要规划内容。
配电网接线规划需要确定线路通道、投运时序、线路类型与传输容量。一方面,要根据现有电网情况如故障率、设备年限、接线方式等内容,做好配电网的有序投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电网规划应该同时考虑经济性、可靠性等要求。
其中,经济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各项建设与运维成本,如线路和设备的购买成本、安装成本、运行维护成本,以及配电网正常运行时的线损。
可靠性要求主要包括线路和设备的缺陷率,常采用停电损失加设备更换成本,转化为经济性指标进行统一计算。
含有微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与传统中低压电网规划的不同在于:一是微电网的接入,提高了局部电网的线路和设备投资;二是运行方式的灵活变化,使得线损的计算,从单向潮流变成双向潮流,提高了潮流计算的难度;三是故障后运行方式的变化。由于微电网可以脱网运行,提高了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率,提高了负荷节点的可靠性效益指标。
从上述几点出发,建立以总体成本、线路损耗、缺陷停电损失最小为目标的计算模型如下:
其他条件要求包括:
(1)电压要求
(2)电流要求
(3)潮流条件
图1 微网与配电网双向潮流
(4)反向潮流条件
由于微电网中清洁能源的波动特征,若渗透率太高,容量超过许可范围,容易导致整个配电网的安全问题,显著影响电压质量,出现电压闪变、阶跃等缺陷,甚至触发继保设备动作,严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规划时应根据实际条件,通过各种运行方式的计算,获得微电网最大接入容许容量。微电网与配电网的双向潮流如图1 所示。
(5)电网接线拓扑条件
配电网一般是双环或单环规划,辐射状运行,因此需要满足上述条件。m 和n 分别表示电网总节点和支部数量。
除上述条件以外,配电网规划还要满足国家调节政策、商业运作规则等要求,一般在技术规划后深一步进行分析。
配电网规划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潮流计算方法,对各种拓扑接线方式进行运方计算,确定不同方案的线损、最大电流、电压等重要指标值。中低压配网的潮流计算方法,有其特殊的要求:一是适应配电网辐射状运行的要求,对环网计算的要求不高;二是节点数量庞大,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要求较高;三是含微网的配电网潮流计算,需要考虑电源点和负荷点的功率与电压特征;四是满足不同接线方式的计算适应性,对广度和深度不同的配电网接线形态,都具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和收敛性。
基于以上要求,尝试采用前推回代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前推回代算法的步骤如下:已知配电网的始端电压和末端负荷,以馈线为基本计算单位。
假定配电网所有的节点电压都是标准电压,根据负荷有功与无功功率,由线路终点向根节点依次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只计算设备功率损耗,不计算电压值,得到分支线上的电流值与功率值,推算出根节点功率;再反向计算,由根节点电压和功率,向线路终点依次计算电压值。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满足计算精度为止。
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要搜索节点关系,确定拓扑结构表。为了配合算法和避免复杂的网络编号,采用节点结构体作为数据输入结构,不用形成节点导纳矩阵,就可以自动搜索节点关系,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其次,根据线路首末节点,就可以确定每个节点连接的节点及其关系,从而可以形成整体的树状的关系结构。为了形成层次关系,确定节点计算顺序,要利用网络拓扑结构,经过多次按层遍历的广度优先搜索,形成层次关系,确定前推后代潮流算法的节点计算顺序。
传统的规划求解算法,一般包括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蚁群优化算法等。但这些算法都需要在一个确定的空间内对不确定条件进行建模,计算复杂度与节点数量、分支线数量呈指数关系,难以解决具有海量节点的配电网最优规划问题。
因此,本文尝试结合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同时兼顾两种算法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其中,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初始群体的不断交叉、变异、演化,逐渐逼近最优解的方法。模拟退火算法,主要来自固体状态的物质降温退火过程,可以模拟一种概率基础上的优化方法,这种算法依赖于随机搜索技术,从而找出目标函数的全局优化点。
基于两种算法的优点,提出遗传和模拟退火结合算法如下。
(1)确定初始化参数:群体数量m,温度T0,以及群体的最大遗传N 代数量。
(2)设温度迭代值l=0,形成初始群体Sl(i)。
(3)不断生成新的群体:首先计算初始化群体中,以及个体的适应度值,确定生存可能概率,选择m 个遗传代码演化成群体Sls(i+1);其次,对该群体进行迭代、交叉形成群体Sly(i+1);再次,对演化的群体按照适应度分化,形成子代群体Slz(k+1);最后,校验最大遗传N 代时候满足。
(4)重新设定温度Tl+1=d(Tl),Sl(i+1)=Sl(i)。若达到规划目标条件,停止计算过程并获得最优解,反之重新开始第一步骤计算。
主要算法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求解算法流程图
对含有微网的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其中规划原始参数为:电缆型号为YJV22-3*400,每千米电阻和电抗分别为0.05Ω 和0.09Ω,载荷520 安培。线损成本按度电0.37 元计算。配电网缺陷率为每年每千米0.05 次,缺陷恢复时长为5~10 小时,每兆度电停电成本为2 万元。采用上述第2节的算法进行配电网接线方式规划求解,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含微网的接线方式规划结果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含有清洁能源的微网必定越为重要。将微电网有机融入智能配电网中,从规划层面进行优化,能够提高配电网骨干网架结构,降低运行损耗,提高核心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本文通过建立考虑微网的配电网规划模型,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用典型配电网规划实例验证了规划模型和规划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