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工艺定位

2019-09-24 01:47谢梦莹熊帝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造物编织手工

谢梦莹 熊帝骅

(1.2.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 拉萨,850000)

自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来,2004年5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由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从国家制定政策的力度来看,较为密集的出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扶持政策,目的在于振兴传统手工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一、西藏工艺美术的传统与现代之辨

“工艺美术”一词最早是蔡元培先生在《美术的起源》(1920)一文中讲到的,他写到“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像(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括装饰品等)等。广义的,是于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1]尚刚在《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2015)中是这样解释的“工艺美术就是制作采用手工业方式的造型艺术”。[2]李砚祖在《工艺美术概论》(2002)中讲到“所谓工艺美术,亦即实用美术。换言之:凡于日常生活器具之制造上加以美术之设计者,即得谓之工艺美术。所以工艺美术与人类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3]田自秉在《工艺美术概论》(1991)一书中讲到“工艺美术,则是通过生产手段(包括手工、机器等)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以制成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种美术”。[4]通过对上述学者关于工艺美术概念的梳理,笔者认为工艺美术包含如下两个特点:第一,需采用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第二,集实用、审美于一体的人工造物。

西藏传统工艺美术在“工艺美术”这一术语的前面加了两个限定词语:“西藏”和“传统”。具体来说,“西藏”是一个行政区域概念,它的限定强调了西藏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工艺美术的地域特点。而本文对于“传统”一词的理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现代也是相对于传统的现代。所谓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5]现代工艺美术是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机械文明的造型艺术,它既包括传统手工艺,又包括现代艺术设计,是运用现代材料、艺术观念、审美导向和工艺技术结合而制作的产物,包括陶艺、编织、服装、木雕、漆画、首饰工艺等。传统与现代的工艺造物都是人类情感需求的创造性表达,作为服务于黎民百姓的造物活动,塑造了人们对于工艺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现代源于传统,是传统造物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另一种造物形式,从材料上看,棉、麻、毛、丝、木、竹、金属等传统材料依然存在于现代生活之中,在色彩、图案等方面均有着共通之处,这表明传统的工艺技术在生产消费的系列活动中不断实现了变迁的过程。工艺美术中传统与现代的主要区别在于手工艺和机械化之间的差异。工艺美术是手工技术的产物,在传统手工艺生产中是主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因而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化生产的普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手工造物依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现象在文化共同体内代代传承,保证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延续性,也促进了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衍生发展。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工艺美术都是那个时代优秀技艺和高新科技的结合,手工技艺包含的个性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现代工艺美术行业中源远流长。

二、西藏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瓶颈及原因探寻

作为绵延千年之久的传统造物在现代工业化的背景下,也难以维持稳固的社会根基。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品类繁多(相关分布和代表品类请参阅下面的表1),进入21世纪的西藏传统工艺美术遇到了新时代的挑战,因此传统工艺美术在再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规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用藏毯作为具体的案例分析。

(一)技艺精湛且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日渐衰微

近日笔者走访了西藏拉萨喀瓦坚地毯羊毛工艺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金珠西路,1993注册成立,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②进入该工厂车间内有二十余名工人正在手工编织藏毯,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一块质量上乘的藏毯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两人共同编织一张约2㎡的地毯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三人共同编织一张约12㎡的地毯需三至四个月的时间,而且需要制作的工人有很好的编织经验。“手”是藏毯制作最为重要的工具,手工编织的过程包含了艺术、审美、文化等内在因素,所以从原料处理、纺线、编织等工序到后期的清洗加工都是按照口传身授得来的(见图1,拍摄时间:2018年11月30日上午。拍摄地点:喀瓦坚地毯羊毛工艺品有限公司工厂。拍摄者:谢梦莹。拍摄内容:经过原料处理后可用以编织的毛线)。虽然具有良好的工艺,但是藏毯业本身缺乏有效规范的监管机制,在后期的市场营销方面没有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部分廉价材料加以机器化生产的藏毯流入市场使得手工毯受到了冲击,使地区内企业间的竞争陷入了较为混乱的状态。当前市场变化快,需求多样,研发生产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传统工艺美术难以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图1

表1: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分布地区及代表性内容①

(二)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存在局限性

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编织藏毯的工人年龄多在35岁至50岁之间,以女性居多。这些工人大多都是建厂之初就在此工作了,二十多年来彼此相互照应,他们的关系不仅是同事更像是亲人。工艺技术传承的主体在于人,具有文化和历史性的活生生的人,人在传统工艺美术中作为核心价值的意义是为了保护和发展中的“活态性”原则。老一辈从业者的年龄不断增长,而更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这种重复劳动的工作中,这也使该地毯厂面临着人才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见图2,拍摄时间:2018年11月30日上午。拍摄地点:喀瓦坚地毯羊毛工艺品有限公司工厂。拍摄者:谢梦莹。拍摄内容:正在手工编织藏毯的工人)。藏毯的制作工艺繁琐,新人至少要进行六个月的岗前培训才可以成为学徒,跟随师傅学习三至五年才可以开始独立编织。由于编织的过程枯燥而劳累,工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到新兴的人才,这样严重制约了产品的传承与创新。虽然政府倡导传统工艺振兴,但工艺美术自身的不适应性、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体制的变迁导致整体的传承和延续非常困难,制约了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深度开发。[6]藏毯作为一种生发于民族间的传统工艺美术门类,长期以来的人才缺失创新不足的问题影响着工厂的后续效益,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项目的同时促进创新与发展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图2

(三)西藏传统工艺美术难以满足大众及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物质文化带来殷实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多的追求,因而会提出个性化需求。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对于纯手工编织的固定纹样的藏毯并不是很感兴趣,相反比较喜欢机械控制下织出的装饰各异的作品,这就要求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传统手工文化,深入发掘文化内涵和造物旨趣,激发传统手工艺的活力以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相关的工艺美术的重新思考与创意转换,寻找现代设计与人们生活诉求的结合点,将现代创意、市场需求、生活诉求融入到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解构中实现品牌化经营(见图3,拍摄时间:2018年11月30日上午。拍摄地点:喀瓦坚地毯羊毛工艺品有限公司工厂。拍摄者:谢梦莹。拍摄内容:已完工的新款藏毯)。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工艺在适应时代风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的灵魂,在材质、技艺、形式、品种、功用等方面开发出受大众喜爱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兼具的工艺美术产品。

图3

三、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工艺内涵

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是《考工记》,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技术书籍,书中讲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7]指出天、地、材料、工艺四种因素都具备才能造出优质的器物。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是《天工开物》,书中详细论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作者宋应星在序言中讲到“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8]这充分说明了大自然的包容与伟大,并且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陈之佛在《美术工艺的本质》一文中讲到“美术工艺是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实用之中使与艺术的作用抱合的工业活动”。[9]徐艺乙在《工艺美术的发展当与时代相适应》一文中讲到“按字面意思理解,‘工艺美术’可以解读为用‘工艺’完成的‘美术’;而‘美术工艺’也可以解读为具有‘美术’倾向(或是带有‘美术’性质)的‘工艺’。”[10]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工艺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即技术层面的传统手工技艺;二即文化层面的人物、技术、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即现实社会层面的大众需求与工艺创新的变异。西藏传统工艺美术正在摸索用现代创意设计带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转化,在形式上解读出藏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促进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延续民族精神。受到文化、色彩、造型的影响,形成了西藏工艺美术的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赋予了传统工艺美术再生产的实践,塑造出西藏现代工艺美术地域性、民族性的独特风貌。

(一)蕴含着民族历史文化的古朴工艺

继前文所讲的该地毯厂选用的是藏北地区的优质羊毛作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纺织毛线,经过梳毛、纺纱、染色、倒线、手工纺织、平剪和洗涤等一系列步骤,最后运用藏式穿杆结扣法、“8”字扣法、“砍头”扣法编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作为知名的藏族优良地毯选用的是藏系绵羊,工人用片状的大梳子把原毛沾到梳子上,另一只手则负责梳理,这个过程十分精细。梳毛结束后进行纺纱,就是将梳好的毛条用纺线机纺成毛线,在木质的纺线机上,工人一只手整理毛片一只手将纺好的毛线拉扯出来,纺完线后将它敲打得蓬松起来便于染色。染色时先将植物染料放到锅炉里烧,约三小时后将毛线放入锅炉,为使毛线染色均匀需要不断地转动锅炉,约两小时即可染好。进入到编织过程中先根据图案样式挂好经线,在机梁上挂经时需两人配合,将毛线从递经人手中传到挂经人手中,挂好经线后便可坐下编织纬线。他们按照预先设计的花色图案,把纬线依次编织到经线上,最后再统一修剪毛线头,将编织好的藏毯修剪得平整光滑。他们把平常看似单调的织物修剪得平整且具有立体感,这道工序的技工是经过多年历练的工人,他们把传统手工地毯的技艺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二)精湛手法和独特装饰的工艺之美

在该地毯厂内,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手工编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但编织出来的藏毯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些许变化。色彩由原来的寥寥数种增加到现在的百余种,都是采用传统的植物染料染制而成的。植物染色自然柔润,色泽持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随着年代的推移光泽会更加明亮,藏毯采用这种接近零污染的生产方式成为不可多得的可持续性环保产业。藏系绵阳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寒冷,紫外线辐射较强,昼夜温差较大,但藏系绵羊对高寒地区的适应能力很强。在西藏自治区的畜牧业中,牧羊的比重较大,羊毛的纤维较长犹如浮雕,富有弹性,耐酸性强,是编织手工藏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通过精密的手工编织,织出来的藏毯光滑柔软,经久耐用,经过人的踩踏倒伏后,毛丛不会形成塌陷,反而会弹起来恢复原状。

(三)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结合的和谐工艺

从早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到唐朝频繁的国际交往以及后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或是近现代的国际博览会,地毯流通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工藏毯不仅是实用的工艺美术产品,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藏毯的色彩蕴含着藏传佛教的教义教理,植物染料从藏地五色③到现在衍生出的百余种颜色呈现了藏民崇尚自然的情结;藏毯的图案独具民族特色,不仅有龙纹、佛人、三胜兽、法轮等,也有四方超自然神灵龙、金翅鸟、老虎、狮子,体现出藏民朴素和粗犷的个性;传统的博古纹样有莲花、海螺、宝瓶、念珠等;星象符号有日、月、坛城、须弥山等,藏毯中的符号往往与藏地的宗教历史紧密相连。除上述具象的主体性装饰图案外,抽象的图形常常寓审美于实用之中,通常会使用回型纹、回旋纹作为辅助性的边角装饰纹样。动物、几何纹常常是主流的装饰图案,现在抽象的植物纹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毯上,工匠们将植物纹样限定在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几何框架中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他们还会采用平面化的设计语言将西藏特有的宝伞、妙莲、宝瓶、吉祥结等图案进行简洁化处理再组合在一起,展现出独树一帜的藏式风格。这些图案构思精巧,或反映藏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礼仪风情,或反映宗教信仰、审美情感,图案设计和色彩运用的不同搭配推动着藏毯业的延续和发展。

四、结语

西藏传统工艺美术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产业资源,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造物形式承载着西藏数千年的造物理念,对于传统工艺振兴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传统工艺直接与人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相伴,渗透到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必然会经历再创造的转化过程,以此激活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内涵。这需要我们用更加全新的视角去关注、阐释现代生活中的传统,重构手工文化的空间,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1]

注释:

①资源来源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由笔者整理,特别鸣谢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的工作人员。

②特别鸣谢喀瓦坚地毯羊毛工艺品有限公司王泽强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③藏地五色是指“白、蓝、红、黄、绿”,是苯教中五色本源的象征色。白色代表云,蓝色代表天,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地,绿色代表水。

猜你喜欢
造物编织手工
做手工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以木造物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