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9-23 08:19韦祝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课程

韦祝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获得了广大教育者的一致推崇,尤其是当下的微课、翻转课堂、MOOC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热词,使混合式教学成为网络时代下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希望为高职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    键   词]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70-02

據某相关数据显示,未来的1~2年时间内,混合式学习与教学成为当下乃至未来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推广,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建设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完整的资源库。该报告还指出2017—2020年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规划:其中2017年为1~2年的短期规划,主要任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开放性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中期计划为3~5年,主要任务是学习空间的重构,跨机构的协同共建;长期计划则多于5年,任务为颠覆式创新与教育变革,深度学习及其方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完成短期规划,正在向中期和长期规划迈进。

一、混合式教学概述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犹如一道春风,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随着第一轮研究的推进以及实践热潮的消退,人们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逐渐回归到理性。在线学习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丰富的媒体资源,方便的互动交流等。但这一模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如果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和科学引导,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缺乏正确的目标和有效的监督,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充分体现在线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上,可充分发挥教师或专家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职业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包括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大变化,这种变化也使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只是表面的变化,而是深入内里,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学内容、学校资源等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转变学生根深蒂固的认知,提高其认知效果。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时的技术,以便在恰当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网络教学平台为混合式教与学提供了有效支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有效扩展,使其由以往的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之外,其他能上网的地方如图书馆、寝室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避免传统面授教学的弊端,可以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即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进行授课,课下还可以此平台组织学生测验、交流等,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资源的准备阶段、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一)教学资源的准备

1.教学视频

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是由教师准备,视频内容为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目标的制定,该视频既可以是教师自制的课程视频,也可以是优质的课程视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视频课程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在传统的教学视频中,视频内容较多,大约占据了80%以上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刷视频获取相应的学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视频大多为慕课,在慕课中视频观看的比例被大幅度压缩,看视频的内容和讨论环节所占据的比例一样为20%,剩下的则被其他环节如实践、深究、协同、创作等代替。

国内混合式教学成功者告诉我们,相较于优质课程,学生更喜欢教师自己录制视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他们感觉这样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授课,会让人倍感亲切。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教师对教学视频的制作热情,可采用一些简单的课程制作软件制作微视频,如Office MIX屏幕录制专家、QuickTime录制屏幕、Camtasia Studio、Storyline等录制视频。

2.课程讲义

有了课程视频之后,并不代表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准备工作已经妥当。此时,需要教师准备与课程视频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之所以还要准备课件,是源于其相对视频来说,内容更为详细,便于学习者在观看时能够参考学习。我们通过实际数据发现,学生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时,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教学视频学习方面,其大概占据了学生学习时间的80%,而在课程复习阶段课件阅读时间与之相比,不相上下,因此,在复习阶段,课件复习效率明显更高,所以教师可选择这一时机发布教学课件。

3.讨论主题

每一期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其中课堂的讨论主题也不能随机设置,而是要根据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和疑点提前设计,通过在网上发布这些教学主题,让学生就该主题提前进行预习,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工作,这样,到了实际课堂学生的学习才更具有针对性,他们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也能通过与他人的讨论、探究等方式进行解决。

课堂中的教学空间设计也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排排坐”将被一种新的方式“团团坐”所代替。

4.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一般设置在课后环节,其是对学生学习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课程作业。在确定作业时,教师不能盲目而行,而是要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具体而言,可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这个作业可在混合式教学之后再发布,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习复习。

(二)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可根據英属哥伦比亚大学IWS设计的BOPPPS教学模式来设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在调整时,可将部分内容放在线上完成,教师通过前期测试,确定学生是否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

B指的是Bridge in,意思为暖身、导入,这部分也被称为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教师可设计一个有趣的话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该话题既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社会热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O对应的是Objectives,意思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这个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还可结合分层教学法,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能知道自己通过此次学习需要完成哪些内容。

P对应的是Pre-Assessment,意思为前测,这个阶段是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内容的预习状况,是否完成了相关的教学环节。

这个P对应的是Participatory Learning,意思为学生参与式学习。这个部分主要由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的方式主要为参与式学习,包括多种模式,如小组研讨、模拟训练、辩论赛等。教师在这个阶段,应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让他们主动参与并反思,学习到更多。

这个P对应的是Post-Assessment,意思为后测,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测,也被称作后测。后测与前测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难度上面有所提升,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了解自己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如果还有不了解和没掌握的地方,在后续教学中可继续和教师保持互动交流。

S对应的是Summary,意思为小结,课堂小结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这个环节关系到将学生的注意力收回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尽力避免偏题和讲授新内容,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和回顾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现场提出,由教师当场解答。

三、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混合式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讲授内容更多的是视频,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听教师讲授,而是在课堂中与他人或教师积极地进行讨论、实践、答疑等,并由此完成学习。教师的教学时间被大大压缩,据相关数据统计,教师的教学时间由以往的55%降低到了5%。

教师讲授时间缩短了,相应的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则增强了,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其评价的50%来自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及收获,另外一半则来自于课程考试成绩。教学设计中知识传授部分并没有被切除,而是放到了网络平台上,对学生网上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对其在线学习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学习投入如看视频、线上作业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有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作弊。如果教师将评价标准定位于观看视频,那么,学生有可能一边看视频,一边玩游戏,也可能通过题库刷测试,这样就失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为此,高职教师在设计考核时,可将线上测试和线下学习充分结合起来。

总之,教学准备资源的完善,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而不是简单拼凑,否则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堂”,其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使其受到了众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运用这一模式时,高职教师也应注意到其弊端,结合传统现场教学模式,将两种课堂混合在一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也将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每一门课程由于其学科不同,教学设计也不尽相同,对此,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教学范式。教师可在教学资源准备、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入手,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秦婧.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培训,2016(24).

[2]张兴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25).

[3]崔娜.基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