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

2019-09-23 05:40马永洋
山西农经 2019年6期
关键词:债务资本融资

马永洋

摘 要:分析了PPP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总结我国推广PPP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PPP模式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PPP模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15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5;F283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推广PPP模式的原因

PPP的提出和发展顺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化解政府债务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既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需要,还能通过社会资本和市场监督约束政府的非理性行为[1]。

2  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机理

PPP模式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化解,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在空间上,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政府在诸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公共支出,有效缓解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具体来讲,就是社会资本直接将资金注入PPP项目,其余款项依托项目进行融资,政府部门只需少量出资,甚至不出资,而未来依靠项目收入偿还贷款,对于项目风险通过合理分配,由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这样也将未来支出责任锁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从时间上来看,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能有效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降低后续政府的支出责任,实现地方政府的跨期资金预算和调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期限错配问题,在拓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融资途径的同时,更加细化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内容和细节,有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从而减少政府的非理性短视行为,增加了项目的成功率和可预期性。

3  PPP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PPP模式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PPP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PPP模式与政府购买的区别认识不清,对PPP项目的收益和类型把握不清晰,导致了我国PPP模式存在重融资、轻管理的现象。

3.2  PPP模式异化

PPP模式具有一定的债务隐藏功能,虽然能在短期内使政府债务额度快速下降,这就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使用“暗股协议”“代持股协议”“保底承诺”“回购安排”等手段加快PPP项目落地速度或取得优质项目的主导权,变相为地方政府进行融资,社会资本只是表面上控股,而实际上更多地承担了融资和施工的职能,并没有真正建立风险共享机制,背离了PPP模式的本义,将PPP模式变异为新型融资平台。

3.3  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PPP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管理经验还略显不足,缺乏财政透明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风险分配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可能导致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管理失去平衡,也会增加PPP项目失败后的财政支出责任。

4  应对措施及建议

4.1  完善PPP制度体系建设

我国应继续完善PPP模式配套制度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PPP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建设,培养参与主体的市场契约精神,消除PPP领域的进入壁垒,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制定社会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正面效应。

4.2  合理运用PPP模式

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地方政府在使用PPP模式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尽量选择服务边界清晰的准公共项目,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绩效作为依据,量力而行,并控制债务总量,防止造成巨额隐形债务。

4.3  加强PPP模式管理和监督

PPP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风险,完善PPP模式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加PPP模式的积极性,对PPP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管,在运用过程中更加关注绩效责任、招投标程序、合同管理及运行实施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正祥,張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82-95.

猜你喜欢
债务资本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